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439章

姜姬-第439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武想了想,觉得这人还是有用的,就是不知道他敢不敢在别人面前也把对花万里的怀疑合盘托出。
  他的身份是很难得的。
  他把这人交给了姜俭,悄悄送他出了营,让他回到凤凰台后,把这个人交给陶然。
  姜俭说:“陶然怕死,绝不会出凤凰台。”姜武:“本来也用不着他。不过,他一定也愿意把花万里骗回去。”
  姜俭出逃,引起花万里震怒。他把营里的人都怀疑了个遍,连心腹都难以幸免。
  唯独没怀疑姜武。
  营中的气氛越来越古怪,人人自危,暗潮浮动。
  就在这时,圣旨送到了。
  诚如花万里所求,皇帝请他回来不说,陶然,陶公,将亲自迎出六十里,恭迎花大将军大胜还朝。
  花万里握着这个圣旨,心中不是不惧的。
  姜武在旁道:“那贼子在六十里处等着?那我就先去七十里处等他!好弟弟,等着哥哥的好消息!”花万里心底松了口气,有姜武带着大军在暗处迎接,应该是没事的。陶贼手中的霍九弈已经死了,他身边应该没有别的将了,就算有将,凤凰台附近的兵也不是他能调得动的。
  一切都应该万无一失。
  花万里真诚地握着姜武的手说:“好哥哥,弟弟的一身安危,都要仰赖哥哥了!”


第582章 粮食
  金秋十月; 谷米入仓的时节,凤凰台的粮价却日日攀高。
  今年的粮不好买,是大街小巷; 家家户户都知道的事。
  家中有田的还好说; 不至于饿肚子,那家里没田的百姓就泛起了愁,辛苦一年赚来的钱,还不够家里人吃饭的。
  何况,就是有钱,也买不来粮食啊。
  公主城位于凤凰台西侧; 相隔不算太远; 原来地处荒凉; 周围一个解县、一个新县都是小城。
  现在多了许多商人从这里经过后,路也重新修过了; 人也变多了。
  特别是那些跟着鲁国公主来的鲁人,他们来了以后就垦荒种地,把周围的地全都给占了。
  连原来的树林都伐干净了,全都变成了田。
  听说在鲁国种地不必交税; 商人来收粮还有低价; 收粮不能比低价更低; 种地的不管收成怎么样; 劳累一年都不会白干。
  这样的好日子; 叫解县和新县的百姓都羡慕不已。上面的老大人们怎么吵吵闹闹的跟底下人有什么关系?解县和新县的百姓却是早早就开始跟公主城的男男女女联起了姻; 后来又听说在鲁国; 女子也可当门立户,就有那吃不上饭的穷苦人家的男子一咬牙,一跺脚,就倒插进了公主城的门。
  姜姬听说今年公主城底下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十比三,不由得高兴的抱着三宝狠狠亲了一口。
  别小看这十比三,她来时带的全是流民,流民中的女人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这十比三,真比多少真金白银都难得。
  只买奴隶可买不来这么多女人。
  这表示公主城吸引来的外来人口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本地百姓,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公主城,一家,一村,一姓,等等。
  当然,既然他们特意逃到公主城来,公主城收了人,肯定就不会再还了。
  日后有什么人跑到公主城来问责,那也是绝对不会认的。
  十比三虽然少,但已经可以让公主城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了。
  她让官吏们在新入城的百姓中间调查,看他们到底平时谈起公主城来,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最吸引他们的。
  这才是公主城继续吸引百姓的法宝。
  调查出来的原因没有出乎她的意料:因为公主城不是大梁原本的城,城内居民都是鲁人。所以它不征丁。
  所以百姓们才逃到公主城来,假装自己是鲁人。
  她发现百姓们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就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天灾的来临。
  哪怕他们什么也不懂。
  可百姓们就是觉得,花家征兵打仗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兵还会继续征,仗还会继续打。
  所以,他们才想当鲁人,而不是大梁人。
  虽说鲁王也要听皇帝的圣旨,但皇帝不可能直接就从鲁地征丁,总要客气客气让鲁王自己献上来。
  前提是,鲁王还是皇帝的大忠臣。
  而鲁王现在对皇帝不太尊敬的事,百姓们也察觉了。
  他们倒是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就是很直白地说:
  “陛下可管不着鲁人呢!”
  瞧瞧,这话说的,叫她心里高兴死了。
  等听到凤凰台的米价变高了,立刻就让商人们不要再往凤凰台送谷粮了。
  虽然不至于完全掐断了凤凰台的粮食,但也能减少个十之一二,多多少少能引起一些恐慌。
  这世上能叫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的,就是粮食。
  哪怕它贵,只要它有,就不会心慌。
  可一旦没有了,少了,那就完蛋了。
  她也不是要阻了商人的财路,只是让他们把粮卖到别处去,或者就在公主城把粮换成别的,由她的人把粮食送到远处售卖。
  其实还是她在这里的根基不足,如果能有两三座城已经落到她手里了,那她想藏粮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艰难。
  短短十日之内,凤凰台的粮价一下子高到了令徐公都瞠目的程度。
  “一斗粮要半斟珠?”他问徐树,“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了?”
  凤凰台的人吃米多,人们嘴刁,非好米不食。在凤凰台的粮店里是看不到牲口吃的豆料的。虽然现在被鲁人影响的黄豆做的云食、玉浆等也可登堂入室,但在粮店里,仍以米为主。
  这要卖半斟珠的,指的是郑国米等精米、细米。
  徐树皱眉道:“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的价,原来也就是一日涨上一点,一直没往回落。到了前几日,粮商们突然就不来了,这粮价就一下子高起来了。”
  徐公问:“都是哪里的商人?往年河西、四廊、登丰、河谷的粮商呢?今年他们没往南边运粮?”
  凤凰台位于大梁南边,水土丰美,周围的大城每年丰收,都会往凤凰台送粮,所以凤凰台上的人还从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
  徐树赶紧命人去找大商打探,结果却叫人心惊。
  大梁产粮最多的地方,河西、四廊、登丰、河谷四地四十六座城,沃野千里,到了丰收的季节时走在路上,举目一望,四野一片金黄,望不到边际。
  往年也是这些地方的大商往各地运粮、贩粮。
  但今年这些地方出来的商人都少,比往年少了六成。
  再细打探,竟然是各城不许粮商贩粮了,凡是收获的粮食,全都收到城库里去了,一粒都没放过。
  徐树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徐公。
  徐公冷笑:“这是想造反不成?”说罢就叫人进来,替他写了一份奏表,转头就以圣旨的名义发出去了。
  去“传旨”的当然就是徐家的人了。
  徐树看到了圣旨——这种事以前也没少过。徐公日理万机,哪有那个功夫每一件事都去找朝阳公主要一份圣旨?都是他这里先办着,事后一起补圣旨。
  有的不必要圣旨的,就由徐公自己办了。
  他这个大丞相可不是白做的。徐公平时都不用相印,只用自己的小印,照样行遍大梁无人敢违。
  徐公先用“圣旨”挑几个大城的太守喝斥一番,再命人把司农和堂下大夫、郎官都请到徐家来。
  徐家突然门庭若市,一堆大小官员乘车骑马,急匆匆地赶到徐家,黄昏了还有不少人往徐家赶,凤凰台上的人看到这熟悉的一幕,不免胆颤。
  以前几十年里,这徐家就是这样。
  凤凰台上不是朝廷,徐公家才是。
  有机灵的能猜出来,都感叹还是徐公管用。
  “必是因为这街上粮价的事。徐公要插手了。”
  “真比陶然强出一座山去!整天跟一个妇人斗,斗来斗去还没斗赢,正事一件不做!”
  第二天,司农就上表了,中心思想两个:今年大家都要饿肚子了,国库没钱了。
  司农的表是对着空空如也的龙椅御座读的,读完,就把表递给了朝阳公主的人。
  这些人也坐在御座下,可是他们虽然空有官职,以前却几乎没当过官,司农带着大夫上殿时,这些人还是一番交头结耳后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
  他们见司农报告了两个坏消息,以为要像陶然来的时候那样,要再吵上一架,都鼓足了劲等司农发难。
  不料,司农说完之后就束了手,走了。
  跟着一起上殿的大夫说:“等陛下有了决断,再叫我等上来便是。”
  狗腿子们再把司农的奏表拿来细细一研究就知道,司农不是来找事的,他是来报告坏消息的。他们不敢再耽误,立刻把这本奏表送到了朝阳公主面前。
  朝阳公主读过一遍后,不相信。
  “国中怎么会没钱也没粮了呢?”她明明记得以前父皇和皇弟都说过,国库中的钱够花二十年的,粮食够吃十年的。
  这奏表是骗人的!
  幸好,她虽然不懂,可她收下的狗腿子里有懂的,当下就给她解释,先帝们说的也对,不过那是指宫中库藏。也就是说,指的是凤凰台藏的粮食够吃十年,凤凰台藏的钱,够皇帝和后妃们花二十年。
  而司农这本奏表中所述的,指的是国库,也就是支应着整个大梁的国库里的钱,没了,或者说,快没了,要见底了。
  粮库也是指用来喂饱凤凰台下的世家、官员、百姓的存粮,没了。
  比如说,现在朝阳公主再派花家领兵出征,就没有钱也没有粮了。固然能要底下各城供上来,可远水难解近渴,难道要大军一点粮草不带就出征吗?
  凤凰台不能一点钱一点粮都不存,全指望着底下各城现拿给它用啊。
  再不客气一点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是国库最丰盈的时候了,可现在不但没有进账,花万里打仗、朝阳公主修帝陵——还没修完呢——朝阳公主每日赏赐下去的东西,每日宴会的花销,这已经把国库给花空了。
  等过年祭祖时,都没有钱祭了。
  陶然送上几百本奏表,都没这本更叫朝阳公主心惊。
  她拿着奏表几乎不敢相信。
  “如何是好?我该问计何人呢?”她立刻问狗腿子们。
  狗腿子们也没人想跑出来替她办这件事。他们办不到啊。他们除了吹牛拍马之外,别的什么都不行。
  立刻都举荐徐公。
  也有人推荐陶然的,建议朝阳公主应该在此时既往不咎,宽大为怀,跟陶然握手言和。
  先让陶然办事,之后再整治他也来得及。
  可朝阳公主不喜陶然,她选了徐公。
  这便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去徐家探望,请徐公进凤凰台来一述。
  陶然在家知道了,自然气得半死。
  徐公都“病”了多少年了。可一有事,人人都只能想到徐公。
  在他看来,凤凰台下粮价攀高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不正好佐证了花家应该放兵还乡吗?
  看,这都没人种地了,连粮食都少了。
  这才能一口气把花家和朝阳公主都给钉死呢。
  他想了想,叫人开始往外传流言。
  流言有两个,第一,花万里会封大将军;
  第二,花家不会放兵,花家还会继续征丁、征粮。
  有这两个流言在,那些城更要以花家为敌,以花家背后的朝阳公主为敌。


第583章 嘴炮与刀
  陶然布置下去的流言还没有流传开来; 圣旨已经从凤凰台颁出,被使者带着送往各城了。
  这是一道抚慰各城的圣旨。
  旨意中; 皇帝先是追忆过去,毕竟他登基十几年来从没给各城找过麻烦,一年一次税赋,两次祭祀; 一次圣寿,总共四次让各城出血,除此之外可真是什么麻烦也没找过。
  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很给大家省事的好皇帝了。
  这份情; 各城要记着吧?
  然后; 皇帝又怀念起了先祖们。
  大梁传到现在; 七百多年; 不能不称得上是国祚绵长。这就说明皇帝跟大家的关系是很好的; 君臣之间是没有大矛盾的。
  然后; 皇帝今年都十七了; 还请了各诸侯国的公主来要选后; 此时此刻,皇帝要修一修帝陵; 过分吗?
  他继位都十七年了; 都没替他爹、他爷爷、他祖爷爷修过一次坟; 想着今年要娶老婆了; 告慰一下祖先; 过分吗?
  不过分吧?
  ——现在; 谁要说不该修帝陵的,站出来!
  都不站出来?
  那我就当你们没意见了。
  接着,既然帝陵该修,那皇帝征丁,是不是该征?
  皇帝征了丁之后,有天灾了吗?有大旱、地震、洪水、虫灾、疫病了吗?有天象启示了吗?
  都没有!
  这就说明上天也不认为皇帝征丁是有错的啊。
  既然如此,那某几座城,因为心怀怨恨,先是辞官,然后拒交税赋,这是不是有错?
  皇帝派兵前去劝服,是应该的吧?
  皇帝都派兵去了,这些城的人如果知错,难道不应该自缚其身,出城跪伏吗?
  他们没有这么做,还纠结私兵,与皇帝派去的将军相抗。
  如此大恶,岂能不杀?
  若大恶不惩,还有何人向善?
  那能怪皇帝的将军打杀了他们吗?
  为了天下的公道、正义,皇帝的将军打了叛逆,杀了叛军,是应该的,是你们所有人都为之庆幸、鼓舞、欢乐的!
  你们难道不为此欢乐?
  你们欢乐不欢乐?
  此时不欢乐的人,必定与那些贼子一样心怀怨恨啊!
  最后,皇帝再温柔的问他们,今年没天灾,人祸也刚刚消弭,你们那里的人怎么样啊?百姓是否安居乐业?青年还在读书吗?女子还能安然的对着镜子梳妆吗?少年少女们还能纵情欢唱吗?
  皇帝都如此温柔了,你还不感动吗?
  感动了就快来慰问皇帝吧,皇帝刚打完叛逆,正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急盼看到你们这些忠心之人,才能稍解皇帝的忧愁与难受啊。
  ——不来的,都不是忠臣。
  这道圣旨自然凤凰台上下的人都看到了,因为写得好,还流传了出去,想必日后世上又会多一篇美文了。
  姜姬在公主城也有幸看到了这一篇由商人最先抄送来的美文,被称为《徐赋》。
  可见徐公文笔。
  她读来也觉得余香满口。
  这个圣旨真是写得多一分显得凶恶,少一分又变成怯弱,这个程度真是刚刚好。
  她不由得下令让段小情也多多研习此文,最好能习得此文中的分寸二字,以后写公文时,也能长进长进,要写得轻重得宜,就跟这篇圣旨似的。
  段小情现在胆子也大了,在公主面前也不觉得不自在了,还跟姜姬一起探讨这道圣旨会造成什么结果。
  姜姬感叹:“陶然花了半天功夫造势,徐公一招就给解了。”现在只怕人人都要争相向皇帝表忠心了。
  她前后用了多少心思,千方百计推波助澜,让大梁上下离心,凤凰台君臣相疑,结果徐公这一篇赋一出,功夫就全白费了。
  虽然她一直觉得嘴炮治国有点蠢,有吵架的功夫,派兵杀过去不好吗?多简单啊。
  但七百年下来,嘴炮修炼到徐公这个地步,已经可以封神了。所以一言可退百万兵,真的不是虚言啊。
  至少短期内,大梁其他的城池都不敢做小动作了。
  剩下的只有陶然和花万里了!
  真是由不得她不对他们二人下手。
  有徐公在,这两人最好都活着继续找事,这样她才有继续施展的余地,才能继续撬这大梁的墙角。
  她比徐公强的,只在年纪。她不足三十,徐公已经快九十了。她就是真花十年功夫慢慢去磨,去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