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系统误我终身 >

第137章

系统误我终身-第137章

小说: 系统误我终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只獐子灵敏的动了动耳朵,刻在血液中的警觉让它有些不安,凭着本能它选择了一个方向,朝着灌木丛里飞奔而去。
  它的速度很快,就像是一只蝴蝶一样轻巧的在草丛,石头上起落,然后就能蹿出去很远,而想要在这狭小的树丛之间扑杀它,就算是以猎食闻名的长牙虎,以灵巧暴戾著称的豹虎兽,都会有些困难,更不要说那些拿着石矛的两脚兽了。
  但是它撞上了一堵墙。
  一堵用藤条抽丝编绳,绳索勾连成网的墙。
  力的反震让这头灵巧的獐子被反震落到了地上,而还没等它看清楚自己到底撞上了什么,一只黑色的石矛就猛的插入了它的身体,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声响。
  獐子似乎想要跳起,挣扎着脱离石矛,但是一个男人已经来到了它的面前,单膝跪地,伸手按住了它的脑袋,扳折出了一声脆响。
  獐子逐渐暗淡失去光泽的眼球中,反射出了一个穿着灰白色衣服的女人,她手里拿着一只歪曲且大的弓,单手执箭扣弦,箭头光亮黄灿,像是飞速而过的一点阳光。
  箭头射向了那群野兽聚集的地方。


第三百一十九章 水泥
  如果有热爱自然的人,那么多半是要指责罗琦竭泽而渔的,事实上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罗琦是连幼兽都不肯放过的。
  而围猎,更是会将某个小山坡的猎物一网打尽,在人类的网和武器的逼迫下,但凡是能够被吃的动物,都是无法幸免的,而只要是学过生物学的人都知晓这样对自然平衡可是相当不利,就算是农耕社会的封建王朝,也讲究不杀幼兽和怀孕的母兽,为的就是能够让这些野兽繁衍生息,不至于被全部打尽。
  罗琦在穿越前其实相当的五讲四美,可以说是好青年一枚,属于那种看到水龙头一定要关掉,一张草稿纸能反复用几次的爱护自然小卫士,但是如今围猎猎杀的时候可没有丝毫犹豫,除了那些可以被圈养的动物得以幸免,不然别的动物,不管老幼,都免不了成为熏肉的命运。
  这固然是因为这个时空人类所占据的环境相当之小,就算将一座小山的猎物全部打包,过不了两天这里就会出现新的猎物,于自然的影响其实相当微弱。
  另外一方面,罗琦也在考虑是否应该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毕竟出个部落就能碰上野兽也很是糟心,而如果以后推广农耕的话,那么就必须保证农田附近的山林里面不应当存在过多的野兽,食肉的野兽会袭击落单的农夫,而食草的野兽可不会放过人工种植的粮食,而不管是人工巡逻,还是24小时看守,不但消耗人力,而且如果种植的田地大了以后,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河里的鱼儿,罗琦倒是并没有一下子全都捞光,事实上以大河之宽广,鱼群之多,以目前人口之稀少,那么是不可能捞光的。但是罗琦也吩咐了原始人,沿着大河和小河的河岸,如果发现河岸边上的泥土有洞口,而里面有正在冬眠的鳄鱼的话,那么也是要趁着它们无法动弹的时候,将它们杀死的。
  在未来的时间里面,河流必然会成为传输和交通的第一选择,也是食物的一大来源,鳄鱼的存在,则带来了太多的危险和变数。
  或许这样做会导致本地的生态系统失衡,或许一种物种的消失,会带来十几种乃至于几十种物种的消失,但是相比较于穿越前,人们为了以后和现在的生存而不得不保护自然和环境,眼下的罗琦,同样是了现在和以后的生存,而举起了破坏生物链的大刀。
  植物同样是无法幸免的。
  因为大河山谷这里的人实在有些太多,所以原先的窝棚和山洞都挤满了以后,剩下的人只能睡在大河人曾经挖掘的地洞里,而眼下天气寒冷,这样一来,就有好几个人咳嗽发热。
  罗琦在初步找到了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之后,就需要面对搭建新的房屋的问题。
  好在这些来自不同部落的人,大都在石洞人的教导下有搭建窝棚的经验,就是那些北方人,在吃饱了以后,砍伐树木和搬运石头也很是舍得卖力气。
  白天大家都需要出去打猎或者捕鱼,能够用来建造房屋的时间依然只有黄昏和晚上,加上为了及早让大家能够保暖,所以暂时搭建的都是用木头和干草等制作的窝棚,山谷里面比外面要温暖,虽然无法和石洞的土炕相比,但是睡在厚厚的干草铺上也倒是不怎么冷。
  放手让他们狩猎打鱼之后,罗琦总算有时间来收集贝壳。
  这种活非常简单,只要是会走路的孩子都会做,有时候在某个河岸滩上,密密麻麻的就都是贝壳,厚的能够埋进脚背,这个时候连用手抓都不用,只需要将箩筐平放在地方,然后用力推行,就可以装进去满满一背篓的贝壳。
  这些贝壳摊开,用石头胡乱砸碎,再混入小块磨粉的木炭,最后再进行燃烧,用了四五个小时才烧成功,又凉了一两个小时,烧过的贝壳是一种灰黑的粉末,叫人疑心这是不是记忆里雪白的石灰。
  罗琦喝住了那些调皮的想要用手触摸的孩子们,让人用碎开的陶片取出一些这样的粉末,又取出一些水来混合,当水混入粉末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白色雾气蒸腾而上,发出了沸腾冒泡的咕咕声响,用长长的木棍搅和两下,这才发现原来灰黑色的粉末已经变成雪白粘稠了。
  大德鲁伊告诉罗琦,虽然一般的水泥都是烧出来的,但是只需要将石灰和砖头粉以及水混合,其中产生的热量,已经足够它们变成混凝土了。
  罗琦试验了一下,最后的灰色泥浆一样的产物备用磨平的小石板摊开,作为两块砖头之间的粘合剂,而等到水泥干了以后,两块砖头就紧密的黏合在了一起,比粘土做的粘合剂要坚固牢实的太多。
  水泥作为粘合剂的使用相当靠谱,但是如果需要大量生产来制造房屋的话,那么这糊状的泥浆物体,因为自身的特性是无法被建筑成合适的形状的,必须要有物体在其中作为结构支撑。
  而钢筋,因为拉力强度较好,就成为不二之选。
  在罗琦穿越前的时代里,正是因为有了钢筋和混凝土,人们可以建造出高达百米的楼层,也可以建造出了横跨江河的大桥。从道路到房屋,从工业烟囱到核反应堆,水泥早就成为了工业文明的血液而不可或缺。
  当然,也是因为工业文明生产出了大量的钢筋,才让水泥的运用如此之广。
  但是显然罗琦现在是没有钢筋的。
  实际上她连一块铁矿石还没能找到呢。
  而现有的金属铜,一个是产量不高,另外想要加工成合适的形状也不容易,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眼下有了更合适的材料。
  竹子在拉力强度上的优越表现甚至超过了钢筋,而且产量大又轻巧方便运输,虽然温度变化后强度下降的风险,但是既然用粘土加竹子做的竹锅都可以熬煮食盐,那么用水泥和竹子做的蒸馏池,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第三百二十章 车轮滚滚而来
  水泥和粘土分别都做了方锅,都不大,只有一米长半米宽,也不很深,只有三四十厘米。
  水泥还好,粘土的粘性虽然比别的材料要好一些,但是却无法和水泥相比,所以用来搭建竹锅的时候很是费了一番力气,干燥的时候又格外小心担心粘土干燥的太快裂开。
  但是好在石洞人早就在制作陶器的时候拥有了不少的经验,所以对付起来并不是太困难的。
  眼下,这两块方形的锅就都被放到了一边,底下都整齐的排列着好几列的泥砖作为支撑。
  烧煮的自然不可能是盐水,就是普通的冰雪融化后的水,柴火倒是并不难得,因为前段时间的积雪,树林里面有不少小树被积雪压倒,拖了来用石头砸成一截截的,干燥后就是很好的燃料。
  但是烧火实在是一个技术活。
  当然,在石器时空,人们早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火,就算是小孩子生火的技术,也比罗琦这个工业社会废材要高明的多。
  但是,竹锅这种材料,对于火候的要求实在是比较苛刻。
  因为材料的特性,所以如果火烧的不够,根本就被粘土挡住了热量,使得水不能沸腾,但是火烧的大了些,又容易烧坏竹锅,烧裂粘土。
  虽然这个竹锅已经是缩小版本的了,但是也需要好几个人一起烧火,这是为了让火力均匀,不至于烧坏竹锅。
  就算是如此小心,等到水分烧干了以后,还是看到竹锅的边缘裂开了几道缝隙,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如果再烧几次的话,这口竹锅也该退休了。
  相比之下,旁边的水泥则表现的很是优异,虽然和金属做成的锅相比,水泥的导热性很差,但是相比于粘土做成的竹锅不能大力烧煮,水泥的表现简直让人感动的想要落泪。
  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烧火,而且不必担心火力太猛烧坏了锅,这样一来,效率可就大大增加了,操作起来也完全不用费劲。
  过程中也有一个小插曲发生,为了让水快速蒸发,人们用棍子搅动沸腾中的水,激起了大团大团的蒸汽,一个小伙子因为太过靠近而被蒸汽灼伤,罗琦命令下次用长长的棍子来替代短木棍,而且规定要隔着相当长的距离操作。
  水泥是个好东西,如果以后有很多人来此聚居的话,那么用水泥和砖头搭建房屋,又牢固又能高大宽敞,可比满世界的砍树和找合适的石头要容易得多,而且消耗的人力要少。
  加上还要烧制陶器,未来也有可能在这里制作青铜,所以罗琦眼下还格外的需要制作几口好窑。
  大河山谷果然得天独厚,不光山谷之中气候温暖,山谷外面的群山物产极多,而且粘土的品质也不差,可以烧出黑色的陶器来,比砖红色的陶器品质更佳,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罗琦优化了陶窑,又改善了燃料的缘故。
  制作的砖窑要稍微大一些,毕竟陶器当初烧制的不少,就算要烧,也不用太着急,而砖窑如果太小的话,一次性烧出的砖头未免太少了些,对人力和资源都是一种浪费。
  至于青铜,暂时还没有准备在这里炼制,所以只是在这里选定了以后需要建造工坊的地址,还没有正式动工修建。
  毕竟大河部落和蓝纹部落在距离上更为遥远,而且眼下大河部落人员复杂,用来制作青铜的话,显然并没有办法长时间的保密。
  想到青铜,罗琦又回忆起当初跟蓝纹部落的约定,双方要交换食物和矿石,而眼下忙了这么多天,好在大河宽广,冰下捕鱼的活计是越做越熟练了,虽然难免有失手的时候,但是眼下保障大家吃饱肚子却没什么问题。
  也是时候重新建立起贸易关系了,而且眼下水泥已经证明了它们的作用,一路朝北,先送一些事物给蓝纹部落,然后去北边煮盐,最后再带着盐来到蓝纹部落,带着矿石一起回石洞部落,最后将石洞部落烧制的青铜带回来。
  虽然在路途的顺序上没有任何的差错,也是最为经济便利的做法,但是罗琦光是推算一下这需要的时间和人员,就觉得前途无亮。
  虽然在冰面上拖行,委实要比直接背负在身上更为省力一些,但是考虑到这往来之间久远的路程,就知道就算什么都不带,光是来回一趟都会嫌弃自己的手臂沉重,何况那些矿石的单位密度都很不小呢。
  她手下倒是有几匹马牛,但是大多都还小,大的那匹马呢,有因为这次迁徙生了病,这些天都有些蔫蔫的,看上去短期内还是不要让它远行了。
  那么在无法行船的寒冷冬季,怎么才能将尽可能多的物资轻松运送出去,又怎么才能尽可能的将矿石运送回来呢?
  罗琦考虑的时间并不长,就在论坛里公布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做轮子吧!”
  “可是你们不是没有路吗?”至今仍然有玩家清晰记得当初罗琦正是用这个理由,毙掉了她们提议制作车子的建议的。
  石器时空少有平整宽阔的人工道路,最多是人或者是某些大型群居动物来往的时候,将地上的草给踩踏干净了,露出了被踩实的泥土罢了。
  但是这样的路也是极少的,更多的地方被树木丛林和无处不在的石头给占据了,加上地形的原因,想要将车子推出去的力气,说不定还要胜过背着东西出去的力气呢。
  “但是如果我们不在陆地上用呢?”罗琦说道:“蓝纹人给我的灵感,既然可以在冰山拖拽物体,那么如果下面有了轮子,是不是他们会更加省力一些。”
  地上可以有高山低谷,但是水面虽然部分地区有落差,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平整的,加上下面结了冰,摩擦系数比较小,如果装上轮子的话,那么就算是一个小孩都能轻松拉动。
  至于具体的车子,罗琦想了想,决定用的是穿越前最常见的那种物流小推车,就是下面两对小车轮,上面一个铁皮,旁边再有一对把手。
  她觉得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比如承重的铁皮,可以改成木制的,或者直接可以用几根树枝搭个架子。
  再比如那作为拖拽推行的把手,也可以改成绳索牵拉,方便他们站在岸上用绳子拖拉小车。
  “那么车轮呢?车轮你怎么制作?”
  “车轮大家都是看过的,之前不做,一个是道路原因,另一个也是因为当时不存在能够深度加工木材的锋利金属。”罗琦为大家解释:“就算是穿越前的时空,车轮也是出现在青铜以后的。”
  “可是感觉车轮做起来很需要技术啊,”一个玩家抓着自己的头发,顾不得心疼精心打理的发髻,哀叹道:“平时没注意,但是仔细想想,车辙那么多,你怎么给安装上去?”
  “不用装,”还是大德鲁伊给出了方案:“一开始的车轮就是弄个圆滚滚的东西滚着,陶轮啊木头啊都行,你弄个树砍了,截一段木桩弄圆了穿个孔,那就能做轮子。”
  但是轮子的制作显然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是用一根木头贯穿两根轮子,那么怎么才能保证轮子不会东倒西歪不会脱落就是一个问题,就是轮子稍微再木头上有所滑动,都会让运输过程变得不顺畅。
  所以一般的车轮上都会有箍来固定住轮子和车轴,使得轮子不至于摇晃脱落。
  那么这个时空,连个钉子都还没有,可怎么固定车轮和车轴呢?
  木头?藤条?绳子?金属?陶器?
  罗琦不用多想就指定了水泥。
  水泥塑形和黏合的效果相当之好,只要在车轴和轮子相交的地方糊上水泥,并且塑造出合适的形状,那么等水泥干了以后,就是非常好的固定,让车轮保持直立姿势,不至于倒斜,也不会脱落。
  车轮的制作倒是稍微曲折一些,因为有了锋利的铜器,所以加工木头变得容易了一些,但是木制纤维怎么才能弄得光滑些倒是费了不少劲,最后还是这里的原始人想的办法,用火稍微烤了一会儿,这样木头不但不容易变潮,而且更加坚硬光滑。
  车轮制作的有脸盆大小,并不是不能做的更大一些,那样承载货物也能更多,但是从这里到石洞再到蓝纹部落,这一路之上的河流上的冰层并不算太厚,如果承载的重量太高了一些,那么车子还有落入冰水的风险。
  这种简陋的小车子上如今装着的都是熏烤后的鱼干和在冰中冻的硬邦邦的冻鱼,还有一个车子尤为要紧,这里面装的是石灰和砖头粉,这些是用来制作水泥的。
  因为石灰的特性,所以格外的是用鱼皮制作的包裹裹住,密密麻麻的封了好几层,上下还有干草给堆住,就是防止雨雪或者地上的湿气让石灰受潮。
  而远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