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141章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141章

小说: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立刻停步,神色间有些踌躇,胸膛起伏不定。
  岳飞又解释道:“我对外宣称,老人家是我的叔祖父。”
  潘小园明白了。寻常军士不允许携带家眷,但侍奉长辈乃是孝道,因此便寻个由头安置在近旁,以便时时侍奉尽孝。这个举动,不免算是违反军规。但这么做的想必也不止岳飞一个人。违反军规违反得比他更严重的那些官兵,看来也没受到过什么处置。
  她放了些心。看来这小伙子也不是完全不知变通嘛。
  她知道,周老先生早年叱咤武林,仇家必定不少,再加上密信的事树敌,晚年应该过不太'安生。但江湖人寻他,也无非是往江湖去处用心。谁能想到,他是藏身于军队,由一个寻常小分队长照看着呢?
  自己琢磨一遭,再一看,武松没动地方,看看那砖房,再看看岳飞,神色竟然有些惭愧的意思,轻声问:“老人家……真的说要见我?”
  潘小园忍不住笑,轻声提醒他:“三个月前就说了。不然你来东京是做什么的?”
  岳飞也笑笑:“大哥请吧。我好不容易才请到今儿的假。”
  武松这才拽开脚步,走两步,又停下,转身对潘小园低声嘱咐一句。
  “见到老先生,你别跟他说我曾经把你说成我师妹的事儿。”
  潘小园忍俊不禁,认认真真答道:“好。”
  武松走两步,又想起来什么:“也别说我早就记不得他的第一课了。”
  关于什么“武德”的。潘小园再忍笑:“好。”
  临进门,岳飞轻轻把门推开。
  武松刚要进去,突然又回头:“也别说……”
  她掩口笑:“好好,我什么都不说,行吧?”
  他也知道自己是太紧张了。马上要见到阔别十年的老前辈,仿佛内心也变回了那个初出茅庐的少年。
  擦擦汗,跟岳飞说:“你先进去通报一下……”
  话音未落,里面已经传出一声苍老的嗓音:“谁在外面?”
  武松全身一凛。这声音十年没听到,但一辈子忘不掉。
  岳飞从容进门。武松和潘小园跟了进去。
  只见满屋阳光,照在一头苍苍白发上。一个古稀老人披着粗麻衣裳,坐在一个简陋的棋坪跟前,颤巍巍的手,自己跟自己落了个子。


第164章 1129。10
  潘小园心中隐隐有个不得了的想法。武松吃了一惊。和她对望一眼。
  岳飞却处变不惊,径直走到老人身边跪下,笑道:“晚辈姓岳名飞,相州汤阴人士,半年前识得老人家的。”
  周老先生一只干枯的手,摸了摸棋子又放下,眼中现出迷惘至极的神情,喃喃道:“岳飞……岳飞……”
  岳飞依旧耐心:“蒙恩师错爱,收为徒儿,赐字鹏举……”
  周侗一怔,呵呵大笑:“没错,没错!嘿嘿,想起来了……你可吃过饭了?”
  “回恩师,吃过早饭了。”
  周侗点点头,忽然问:“他们是谁?”
  武松心下黯然。看来老人家已经免不得年老忘事。再回想起来,岳飞送达他的那封信,取得了老人家的信任,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口舌。
  忍不住向他投去一个感激的目光。岳飞却不以为意,低声道:“以前没这么厉害,最近严重了。”
  武松走到老先生跟前,恭恭敬敬地一拜:“晚辈是……”
  周侗却指着他,开心地笑了,眼周的皱纹团成一团:“我认得你!你是那个清河县的……清河县的……”
  “武二。”喜出望外,重重磕头。
  潘小园知道,老先生的病症,放在后世便叫做老年痴呆,近期的事情记不住,反倒是久远的记忆最难忘掉。难怪他记不得岳飞,却一眼把武松认了出来。
  不过,他记不记得曾经让岳飞把武松约过来呢?看他反应,多半是需要人提醒一下。
  她也赶紧过去拜了前辈。也不敢装老先生的熟人,老老实实说,自己是跟武松一道来的,机缘凑巧,从史文恭口里听到不少朝廷方面的动向,特此来请教老先生。
  周侗听到史文恭的名字,忽然脸色一暗。
  “那小子还没死呢?”
  潘小园顿时一身冷汗,恭敬回答:“回老前辈,还没呢。”
  周侗却没再继续说下去,兴趣转移到潘小园身上,将她左看右看,对岳飞笑道:“现在的小姑娘,都兴穿男装了?”
  岳飞很有耐心地解释:“只是为了行走方便。”
  周侗感慨:“现在的江湖后生啊……”一边说,一边又在棋枰上落了个子,不去看潘小园了。
  岳飞赶紧道:“恩师……”
  武松也大致看出来老先生的病情,不多说话,怀里小心摸出那引发无数干戈的密信,轻轻摊开,铺在棋枰上。
  薄薄的纸,密密的字,褪色的印。周侗的眼光立刻直了。
  “你、你们……”
  武松在他面前跪下:“恳请先生指点迷津,先生把这东西留在清河县,弟子难以保管,实在寝食不安。不知先生要将它做何处置?”
  自从见到密信之后,周侗眼中的浑浊迷茫就去了大半。听到武松所说,丢下棋子,仔细将他从头到脚看了一看。
  “清河县……是了,武松……你、你怎么长大了呢?”
  武松笑道:“日夜忧思,脸色不好。”
  周侗点点头,郑重地说:“你不要害怕。我多则三月,少则一月,就会回来取这东西。我要进京去见童枢密,告诉他们,金国眼下与大宋交好,以后未免没有狼子野心,联金灭辽,无异于以狼饲虎。况且,金乃塞外蛮夷,部族虽然勇武,终究不成气候,近年与大辽冲突,十战九败,焉知其没有利用我大宋兵力之意?小人一介草民,但痴长些岁数,犹记父辈祖辈所言之澶渊之盟来得何等艰难,盟约既成,双方将士欢呼!倘若官家是个明事理、善用兵的,也就罢了,但咱们多少年来没和大辽开过战,是何赢面,尚未可知,就算要和金联盟,也要至少先观望几年再说!……”
  这番话条理清晰,铿锵有力,岳飞听得完全愣住了。自从识得恩师以来,从没听他说过这种话。
  他的记忆已经回到了十年前,刚刚把密信交付武松时的那一刻。说着说着,却又代入了进京进谏的角色,仿佛是在对某位朝廷大员——海上之盟的一力促成者——侃侃而谈。这番话,大约已经在他心里藏了十年。此时不合时宜地说出来,谁都不敢打断。
  武松激动得微微出汗,继续问道:“所以先生的意思是……留着密信,但不能立刻拿它来实践盟约?”
  总算是明白周老先生的考量了。宋金之盟,本质上并非一个坏到家的策略。但大宋吃亏在君昏臣庸、官僚腐败、军队战斗力太低,便如文弱书生妄图挥动借来的利器伤人,要想毫发无损,基本属于天方夜谭。
  而十年前的金国,也没有与辽正面相抗的实力。就算与宋联盟,也未必能占便宜。如此以来,宋辽撕破脸,却不能将辽所灭,百余年的和平付之一炬,这个代价谁都担不起。
  周侗的思维,一会儿停留在十年前,一会儿又突然意识到现实,考查了两句岳飞读兵书的心得,再过一会儿,连武松都不太认识,低声笑道:“阿骨打,可以做朋友……他对咱们没恶意,可以放心……”
  潘小园突然联系到之前史文恭所说,金酋阿骨打曾受过宋人的恩惠,虽然不信任大宋朝廷,对这个国家却是持友好态度。
  所以,倘若宋廷这边,战斗力再强一点,金国那边,阿骨打一直掌权,双方是完全可以哥俩好,揍一揍共同敌人的……吗?
  她突然开口:“奴家说一件事,老先生切莫伤心。那个阿骨打……缠绵病榻,恐怕活不了两年啦。”
  一句话说完,脸上红透,耳根子连着心跳。
  武松和岳飞同时好奇:“你怎么知道?”
  她低头,极低极低地说:“嗯……史文恭随口说的……当时我没在意,因为……不太记得……稀奇古怪的名字……今日听老先生说起,才、才突然想起来……”
  如果她的历史知识没错,宋金之盟始于阿骨打,但阿骨打很快病逝——也许就在这几年——然后兄终弟及,即位的金太宗,对大宋就没什么感情了,加上朝廷里其他重要人物的推波助澜,这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屠刀对准昔日的盟友。
  造化弄人,等到大金有灭辽的实力,那个亲宋的领导者却要死了。
  这一句“未卜先知”,只能让史文恭来背锅了。反正他认识宗翰,算是渗透进“敌人”内部,得知一些宫闱之事,不算奇怪。
  周侗脸色一白,胡子一颤:“怎么?不……不可能,阿骨打正当壮年……”
  潘小园轻声道:“周老先生,现在已经过了好多年啦。”
  周侗重新恍惚:“现在不是大观四年?”
  ……
  似乎因为跟潘小园是“初识”,没什么往事羁绊,周侗在跟她说话时,能稍微多那么两三分的清醒。终于又回到现实,看看岳飞,看看长大了的武松,长长的叹气。
  武松趁这当口,第无数次问出那个困扰了他多年的问题:“所以……这密信,先生打算将它如何处置?”
  周侗却勃然大怒,吹胡子瞪眼,棋子一摔:“问我如何处置!我是皇上吗!还是什么人!是不是我叫你把它烧了,你就烧了!然后你一身轻,带着美人儿浪迹你的江湖去!”
  武松一惊,不知所措:“晚辈唐突。”
  岳飞见老先生发怒大吼,拍着肩膀安慰几句。
  潘小园拾起满地乱窜的围棋子,脸上烧了一烧,心里却对老先生跪下了。
  难道他不是直接看穿了武松的心事?一封密信,一直被他当做累赘,当做责任,只想着归还给老先生。若不是有包道乙、史文恭这些助力,他到现在也不会看一眼。
  武松再拜道:“先生知悉,晚辈……不是从军从政的料,如此大事,不敢定夺,只怕坏了先生大计。”
  一句话又触了周侗的逆鳞,老先生年老力衰,一挥手,哗啦啦,剩余的几颗黑白棋子飞散出去。
  “我的大计!我有什么大计!谋逆篡位吗?嗯?还是我喜欢翻云覆雨,逐鹿中原?……”
  岳飞吓坏了,赶紧起身去关了所有的窗,点上几盏灯,回来安抚:“恩师,小声!”
  周通白眼一瞪他:“你不是有人守在外面吗?”
  这时候他倒清醒了,记起来岳飞的身份。岳飞不说话了,帮着潘小园一起捡棋子。
  周侗连连咳嗽,话音忽强忽弱,却摆起架子,接着训武松:“你将这密信揣了这么多年,可曾有一天想过,它对黎民苍生,是福是祸?要打仗,会死多少人,不打仗,又会死多少人?这是我一个人定夺得了的?你也没想过建功立业……”
  武松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地听训,最后终于倔强来一句:“晚辈确实不曾想过建功立业。”
  周侗冷笑:“想了又怎样?史文恭那孩子,敢当着我面,说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让我揍了一顿屁股!你——你好一点,你当年跟我说,只想……只想、一把刀……”
  武松垂首,不卑不亢:“一把刀,一壶酒,快意江湖。晚辈当时是这么说的。”
  周侗哼一声:“你有如此资质,知道我为什么不收你做徒儿吗?”
  武松点点头:“晚辈心无社稷,从未有过忧国忧民之思。”
  “现在呢?”
  “现在……有一点点,不算多。”
  周侗大笑,指节连连敲桌子:“好,你的脾气倒是没变!”
  一老一少一问一答,听着有些疯疯癫癫的,潘小园却一个字都不肯漏过,再看周老先生的一言一笑,真切地生出给他磕头的冲动。
  梁山上最够兄弟的人,讲的也不过是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即便有人心怀江山社稷,多半也是将“国运”、“气数”挂在嘴边,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派宏观韬略。
  而周老先生周侗,是她在这个世界见过的、少有的、把每个人的命都当回事的。为了实践“民为贵”这三个字,搭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周侗的话,七零八落的,但她觉得已经完全理解了。反观武松,有些沮丧。岳飞把棋子重新铺在桌上,给老先生冲了盏茶,若有所思。
  她柔声接话:“武二哥,老先生的意思,你既有如此武功造诣,虽然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但在这世上无疑算是运气。本事大了,担的责任也会大。他让你想着,还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一刀能见血、一拳能丢命的芸芸众生,你要浪迹的江湖,缺了这些人,还能是个美妙的江湖么?”
  武松沉默半晌,苦笑:“道理我懂,可是……”
  “知道你的性子不是那样的。但世间万事,也并非都能由着性子来。多少人辛苦一生,只为混口活命的饭,他们的脾气秉性,谁又在乎呢?”
  这些话,也只有当着周侗的面,才敢对武松直言。但话说回来,她自己,做得到这般觉悟吗?
  周侗忽然不气了,笑道:“你这小姑娘,有点意思。”
  潘小园还没来得及谦逊,老先生又伤感了:“只可惜,只可惜……唉,人生有限,我们身在此山中,看不到将来之事……鹏举,你不知道……我多煎熬……明知世道有变,却不知会往何处变……走了一步,看不清下一步……要是我能再活二十年、不,十年……”
  岳飞连忙跪在老先生膝前,温言说道:“恩师身体康健,为什么活不得十年?今日你说话太多,不如先休息……”
  周侗笑笑,忽然双目失神,手中的棋子掉在地上,头耷拉在岳飞肩头,昏睡了一刻,花白的胡须颤动,忽然又醒了,眼神重新浑浊起来。
  岳飞轻声叫:“恩师?”
  周侗又茫然了好久,才问:“这位年轻人,你是……”
  岳飞习以为常,又花了不少时候,才重新帮他找回了记忆。周侗拾起桌上的棋子,重新摆成方才那个局。摆一半,忽然注意到了摊在桌上的密信,白眉一皱。
  “可惜,阿骨打死了……大宋少一个盟友……”
  武松和岳飞同时提醒:“还没死。”
  周侗的目光忽然越过两人,定在潘小园身上。
  “小姑娘,你过来,你方才说……阿骨打要死了,是……是听谁说的?”
  潘小园心里一凉。方才冲动之下开口抛出此事,信口胡诌是听史文恭说的。但周老先生只是健忘,又不是傻,万一听出漏洞……
  周侗却目光炯炯,欠欠身,看着她笑了,几乎是调皮的,悄悄道:“是不是不想让那两个臭小子听?没关系,你只跟我说。”
  潘小园呼吸一滞。身边的灯火忽明忽暗,突然仿佛烧灼得她眼睛一痛。
  谁看不出,老先生已是时日无多。他清醒的那一分工夫,念念不忘的煎熬,便是他到底有没有拯救哪怕一点点黎民苍生。洞察世事如他,也推测不得,下一步到底是阳关大道,还是万丈深渊。带着这些未尽的念想,以后的他,在另一个世界,也住不安稳吧?
  她忽然不自觉捂住嘴,几乎是急切的,朝老先生点点头。
  周侗朝她眨眼,几乎是蛮横的朝武松一指:“你们出去!别偷听我和女孩子说话!”
  武松和岳飞面面相觑,都知道老小孩的脾气,不敢拂逆,先后退出去。
  潘小园心跳加速。周老先生年轻时一定有不逊于燕青的魅力,就连现在,怎么也把她迷得五迷三道的?
  还是守住理智,干坏事之前,先定军令状:“谁都不许告诉。”
  周侗:“拉钩。”
  潘小园绝倒。还以为他会发个江湖毒誓呢。
  在老先生身边跪下,跟他狠狠拉个钩,感到他虚弱的力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