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206章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206章

小说: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满弓!”
  梁山军齐声呐喊,弓弦响成一片。宋军哪见过如此纪律严明的“匪”,何况人数有自己数倍之多。纷纷大惊失色。
  那裨将从身边亲兵腰里拔出一把刀,横在面前,冲上面叫道:“投锤子降!我们大宋子弟,做不出玷污父母遗体之事!但……”
  咬咬牙,一字一字叫道:“但这些军校,都是我从乡里带来的兄弟。那个‘子曰’,我跟你商量个买卖。你放我这些兄弟们回北岸,我韩世忠把脑袋割下来给你们,让你们去向你们大王复命!成不成,给个准话!”
  说毕,威风凛凛站在当处,刀刃横在自己脖子上,大有随时准备赴死的架势。
  吴用赞叹不已:“大丈夫敢作敢为,义气为先,倒是有我梁山兄弟的风范。”
  接着转向花荣:“这人是主心骨,留不得。先放箭把他杀了吧。”
  花荣还没表态,忽然身边一声大叫:“慢着!谁都不许动!”
  方金芝一惊:“侬做啥?”
  吴用也惊,回头:“哎唷,潘、这个、娘子……你怎么来了……”
  明明杀她未遂,却被她“既往不咎”,吴用眼下尤其的忌惮她,想躲又躲不过,只好恭恭敬敬打招呼。
  潘小园一双眼睁大,低声问一句:“那个裨将……说他叫、叫……韩世忠?”
  底下一声大喝:“不错!饿就是绥德韩世忠!字良臣!一生一世忠于大宋,你们嫑想诱我投降!放了我的兵,要杀要剐,都冲我来!”
  他每说一个字,潘小园鬓角冷汗便下来一颗。长脸大汉,虎背熊腰,三十来岁年纪,衣甲装束毫不起眼,谁能想到便是后世仅次于岳飞的中兴武将?
  吴用要是敢杀他,她就敢把秀才的脑袋徒手拧下来!
  随即闪念,千载难逢的宋朝良将都被派往各地“攘内”,北伐不失利才怪。
  赶紧喊一句:“不许杀他!那个、跟他好好谈……”
  吴用尚未反应过来,韩世忠已经继续骂了起来:“没啥可谈!你是梁山泼妇,还是明教妖女?难不成是要对我们使什么迷魂蛊惑之术?好得很!饿不怕!就算刘都督那十万兵马尽皆折了,我膝盖盖不会弯一弯!……”
  潘小园咬着嘴唇,有点火了。后人把他排在岳飞底下,果然是一点也不冤枉——她家小师弟才不会那么没礼貌。
  不跟他正面吵,吩咐吴用:“给他戴高帽,先给我安抚下来。”
  吴用知她背后是武松,哪敢违拗,赶紧应了,朝韩世忠抑扬顿挫的喊话:“这位韩将军刚正不阿,勇往直前,实有管子之仁,苏子之义,关云长单刀赴会之勇,赵子龙一身是胆之雄,令小生百感交集。倘若宋家文武皆如此,哪有我们水泊梁山的容身之地?孟子曰……”
  ……
  有道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吴用使尽平生本事,左一声“将军”右一声“英雄”,成语典故一个接着一个,还好韩世忠没读过什么书,照单全收之下,也总算有那么一点点回颜。
  “哼,你这个‘子曰’还算有些见识。我不要你们佩服,把我的兵放了,否则拼命!”
  潘小园这才鼓起勇气,上一步,朝韩世忠一个万福,说道:“韩将军也许误会了,我们梁山……不是来江南造反的。”
  孰料韩世忠根本不正眼看她:“你是什么人!找个男人来跟我说话!”
  潘小园不计较他态度,平心静气:“是陕西大侠周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够资格跟韩将军说话吧?”
  韩世忠这才将她打量一番。周老先生之名响遍中原,看周围人的神色,她也不像撒谎。
  哼一声:“说。”
  花荣做个手势,让弓箭手暂时放了弓。方金芝也无二话。刚刚被梁山“五局三胜”,自然要买他们的面子。况且在明教地盘上,决一死战也并非她的首选。六娘若是能“说降”宋兵,自是最好。
  一圈梁山好汉,外加一个明教圣女护在身边,潘小园觉得十分安全,笑道:“韩将军若是不信,不妨问问奴家身后这些梁山兄弟,可是尊方氏为王、入了明教的?”
  后面一干人,吴用、周通、孙二娘等等,一个个昂首摇头,表明自己不向方腊下跪。
  韩世忠不解,直爽问出来:“那你们算是哪门子叛军!”
  笑了,“我们一路上的表现韩将军也看到了,一不扰民,二不杀官,怎么能说是叛军呢?”
  “那现在又是咋回事咧!受了招安,不听号令,还说不是叛!”
  “不错。我梁山的兄弟们,都是不愿意给朝廷卖身的。我们梁山军里也不乏江南出身的兄弟,眼下朝廷命我们千里迢迢的来老乡打老乡,却是何苦?你身后的这些兵马,多数是出自陕西吧?这位史进史大郎是华州府人士,却也和你算是半个老乡。韩将军倒是说说,是让大伙罔顾乡情、一片混战,留下死尸遍地的好呢,还是大伙握手言和、各自安居乐业的好呢?”
  韩世忠气极反笑:“呸!我跟你们握锤子的手,言锤子的和!叛军反贼,花言巧语……”
  “韩将军又不讲理了。我们一不扰民,二不杀官,三不尊方氏为王,怎么能说是叛军呢?”
  韩世忠:“……”
  干瞪眼。他排兵布阵倒是有一套,但禁不住大字不识,率直粗卤,说不过这个狡猾的婆娘。
  “反正……反正……”
  “韩将军不妨管我们叫……嗯,南北联军。我们这些江湖散人,一个个目标不尽相同。有的想杀贪官,有的想揍污吏,有的想抵御外敌、保境安民,但唯一达成一致的是,不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朝廷平白当炮灰使。”
  “炮灰”这个词新鲜,但韩世忠也不是没用过火炮,立刻便理解了,冷笑一声。
  “说得好听。你们不好好的在江湖上混饭吃,目无法纪、集结军队、打造军器,便是反叛!便都该杀!”
  “倘若朝廷政治清明,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内忧外患,我们这些军队大哥们巴不得立马回家种地去!”
  “这些话你们留着骗老娘去!当饿瓜皮!”
  潘小园无计可施。老韩简直是油盐不进,认准了叛军反贼都是骨子里坏,人人得而诛之。
  若是按照吴用的意思,这人已经身陷重围,杀了完事,正好杀一儆百,震慑其余不肯投降的官军。
  可她左思右想,终究是不愿意造这个孽。
  正踟蹰,听得远处一阵急匆匆脚步声。潘小园抬眼一望,喜道:“武二哥!”
  武松解决了刘光世,本以为收拾这五千军马也是易如反掌,赶过来一看,还在对峙,不解地皱皱眉。
  吴用笑眯眯迎上来,若无其事地甩锅:“是潘娘子不愿杀人。”
  询问的目光看过来。潘小园朝他垂眼一笑。
  “这个领头的军官很有江湖好汉的气概。”
  只一句话,不用多说。梁山逻辑,只要是真好汉,不管阵营立场如何,一定是结交优先于杀掉。武松方才也在旁边听了几句韩世忠的对答。相信她的眼光。
  心里头暗笑一声。她倒入戏。
  但匆匆来此,还不是为着韩世忠的军队。拉着她袖子,将她轻轻拉出人群。被她笑嘻嘻的,袖子里顺手拂了一指头,大庭广众之下悄悄揩个油。
  武松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得忍了,好在她没再造次,乖乖跟着他走出几步。
  这才低声说:“这里有封急信。”
  她随口问:“信?谁给我们送的信?”
  “岳飞。”


第234章 奸细
  梁山全体南下之时; 不忘派出探子,打探北伐军的风向。潘小园旁敲侧击了这么久,再加上那密信超乎寻常的重要性,大伙总算对北边的邻居——不管是辽是金——有了相当的戒心。大本营水泊梁山离北疆不远; 更要格外留意。
  探听谍报的任务自然还是由盗门负责。这回时迁出乎意料地没开大价钱。他祖籍是河北高唐州人,在辽国蓟州也住过相当长的时间,对家乡情况十分关心; 说是顺带回去看看。
  潘小园额外跟他下了个私人单子:北伐军里有个叫岳飞的,是安是危; 让他帮忙留意一下。
  时迁十分直白地重复了她的要求:“客人想知道那个姓岳的是死是活,对吧?”
  要不是瞧不见时迁的身形; 恨不得揍他。
  北伐军的消息很容易就搜集到了。北方边境到处都是溃败的宋军; 这儿一群,那儿一簇; 前脚被辽军赶得狼狈; 后脚就进村骚扰百姓。看见稍微有点家底的富户; 随便指一个人是“辽军奸细”,就能诈出酒肉饭菜、银钱珠宝来。
  谁能想到,那些在宋军面前势若虎狼的契丹人; 却被勇猛的完颜阿骨打带领下的金国军队打得抱头鼠窜呢?
  倒是有稍微靠谱些的宋军。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眼下年逾七十; 效仿廉颇冯唐; 被启用作为攻辽先锋,一路上爱惜百姓,没怎么扰民。可惜种师道本人反对伐辽; 打了几场,便开始计划停战。童贯怎么能容忍,立刻把种师道弹劾一通,自己瞎指乱指,指挥出一场场败仗,反倒让种师道做替罪羊,押回了京师。
  作为种师道手下的小军官,岳飞的日子也不好过。手头可调动的资源有限,只能够保住自己手下的几百人。立了几场小功,却没受什么升赏,天天看到听到主力部队退却减员,空忧心。
  一道军令,将他调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村庄驻防。阴云席卷,大雪飘落,粮草补给却迟迟不到,说是被一小股流窜的辽兵给截了。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兵中的一股清流。老乡们看不下去,自发的给战士们送来冻得邦邦硬的面饼干粮,聊以维生。
  但就算如此,也一丝不苟地执行了防守的任务。一日,岳飞派部下去山里拾枯树枝作柴,远远的发现一人一马,鬼鬼祟祟的在穿越防线。
  “谁!下来检查!”
  骑马的乘客一身皮裘皮靴,商贾打扮,点头哈腰赔笑作揖,十分客气。
  “小人是……这个、沧州来的行商,去北边进点儿貂皮人参。几位军爷行个方便……”
  一面说,一面展开袖子口。一笼热气里,隐约几片黄灿灿的金叶子
  战争地带,有人避之不迭,有人却从中发现了机遇。不要命的商人货郎在前线穿梭来去,期待着发战争财,一夜暴富。
  偶尔遇到官兵哨卡,也不免被截留勒索。小小的行个贿,打点些金银货物,一般就能顺利通过。
  可今日遇到的这股宋兵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金叶子不要,却立刻跑去汇报长官了。
  “这里有个可疑的人!”
  岳飞赶过来,询问之下,发现这人面相周正,伶俐圆滑,各样证件手续倒是齐全,不是走私犯,而是个规规矩矩的行商。没有跟辽国沆瀣一气,而是去跟盟友——大金国——做生意的。半条律法也没犯。
  身上除了两大包货物,还带了几封信,拆开来看,内容平庸无奇。宋辽和平日久,南北双方多有百姓混居的。眼下突然开战,不少家人朋友就此音讯隔断,花重金求带家信的亦有不少。
  没什么理由扣押。岳飞还是按规定严嘱了一番:“我们不要你的钱。但你也是知道规矩的。一路上看到的军情调动,一律不许透露给任何人。但让我们知晓了,这里都有你的往来记录,免不得在沧州吃官司!”
  行商连忙应承,表示自己都懂:“小人只管进货卖货,打仗的事儿小人不懂,也不会乱说——谢军爷放行!”
  岳飞教取来纸笔,工工整整地在“清关文牒”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和职务。
  “路上小心。走吧。”
  那行商看到“岳飞”两个字,却忽然眼角一抽,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喃喃念道:“岳——飞?”
  “怎么了?”
  “没什么,没什么,军爷起得好名讳,渊渟岳峙,飞黄腾达,呵呵,哈哈哈,以后必将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哈哈哈哈……”
  一面恭维,一面拱手作揖,急匆匆跳上马就要走。
  “慢着!”
  岳飞虽然年轻,却也不是毫无阅历。知道以自己的资历,远远没到“天下闻名”的地步。而方才那人看到自己名字,本能地露出又惊又怕的表情。虽然立刻掩饰住了,却没逃过岳飞的眼睛。
  “你认得我?”
  “回军爷,小人……今日头一次识得军爷。”
  “你叫什么?”
  “这……文牒上不是写着,小人贱姓张,叫……叫张有财。”
  “家住沧州何处?”
  “沧州城内……”
  “具体点!”
  “好好,嗯,沧州城内……这个、枣树大街……”
  岳飞回头,问一个手下小兵:“你是沧州人。沧州城内可有一条枣树大街?”
  那小兵一愣:“这、没听说过……”
  那行商脸一白,忙道:“沧州城很大的,军爷也许不知道……”
  岳飞跳过这个问题:“可有成家?”
  “没有——有,小人有家室……”
  “尊夫人姓什么?”
  张有财为难:“这、这……”
  岳飞板起脸:“问你话呢!”
  “好好,军爷既问,小人言无不尽……贱内姓、姓吴……”
  “可有儿女?”
  “没有。”
  “令尊名讳?”
  “这……小人故去的家父名叫……叫、张三……”
  问得飞快,答得吃力,已经是汗流浃背。谁知岳飞还不放过他。
  “令尊做什么的?”
  “也是行商。”
  “令祖父呢?”
  “张……张……张庆。”
  “做什么的?难不成还是行脚商?”
  “不不,是……是开药材铺的……”
  “你住在沧州哪条街?”
  “这、梨树大街……”
  “绑起来!”
  行商面如土色:“军爷饶命!军爷饶命!小人……小人说错了……”
  岳飞笑道:“你欺我年轻不是?自家住哪条大街还能记错,这等脑子,还怎么做生意!”
  编个假名容易,可总不至于把祖宗十八代都编造一遍。说谎容易。再重复一次一模一样的谎话,可就十分费脑子了。
  “张有财”自知露馅,还不忘垂死挣扎:“军爷饶命……小人……小人包袱里有三千贯货款……钱引……还有、还有五十张貂皮,二十斤人参,军爷随便拿去……”
  岳飞不为所动,“搜身。”
  “张有财”被带到军营里唯一一间生了炭火的帐子里,几个人七手八脚给扒得精光。光滑白皙的皮肉上隐约有些陈旧的瘀伤。还有就是……
  岳飞紧皱眉头,从“张有财”腰间扯下一块贴身绑着的油布。拆开来,里面一封折得小小的信纸,字迹工整苍劲,和“张有财”包袱里带的那些“家信”天壤之别。
  不顾“张有财”的连声哀求,慢慢将纸展开,略略扫了第一行。
  “信已收到。兹派心腹之人西门庆……”
  岳飞抬眼,冷冷问道:“你叫西门庆?”
  西门庆彻底蔫成一团,垂头丧气。
  也不能怪他疏忽。当初被潘六娘设计陷害,让他以为是寡妇招亲。柜子里那些“寡妇资产”,一沓沓的房产地契,他当时可瞧得清楚,一件件都签着“岳飞”的名字,
  自然是个男人,说不定是那小寡妇死去的娘家亲戚什么的。他也没往心里去。
  他被那些房产地契骗的晕头转向,眼前仿佛打开了光明的新生活的大门,这才丧失警惕着了潘六娘的道儿,被她抓了个正着。
  能记不得“岳飞”这个坑爹名字么!
  后来呢,暗无天日地囚禁了不知多少时候,每天被那个周通拳脚相加的欺负,每天都觉得自己要完。突然有那么一天,门锁开了,那个叫燕小乙的家伙快手快脚把他放出来,让他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