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水族物语 >

第12章

重生之水族物语-第12章

小说: 重生之水族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大衣的男人正静静坐着,仿佛方才的事件都与他无关。
  几分钟后,坐在苏于溪旁边的那两人也起身走了,估计到底感觉尴尬。苏于溪望向主席台上的苏爷爷,犹豫了一下,还是悄悄站起来,朝相反方向的过道离开了会场。
  出门没多久,就听见身后会场的喇叭响起热烈的鼓掌声,然后是悠扬的乐曲,苏于溪暗暗松了口气。
  北辰大学依丘陵而建,校园里的道路少有四四方方的,多是曲径通幽,不熟悉的人很容易找不着方向,这是苏爷爷早在来的路上就跟苏于溪强调的重点之一。
  所以苏于溪不敢走远,只在礼堂旁边随意转一转。礼堂位于校园的中心,后门五十米范围是一个活动广场,广场右侧建有一座小白楼,看去有些年月,墙壁上斑斑驳驳爬满了藤蔓植物,不过因为已近深冬,大片叶子都开始枯黄凋萎,只剩下密密麻麻的藤茎,乍一瞧就像墙壁清晰的脉络。
  白楼正门横挂着一副牌匾——“北辰图书馆”。
  苏于溪心头一动,伸手从上衣兜里拿出一样东西来。白色的卡片,上面还贴着苏爷爷的照片,写着“借阅证”三个字。
  这是苏爷爷特意给他的,一则知道孙子喜欢看书,必要时能够找点事儿做;二则万一两人走散了,方便约定一个地点会合;三则苏老爷子名声在外,拿着他的借阅证,可以保准苏于溪在学校里拥有绝对通行权。
  当然,关于这三个好处,苏爷爷在来的路上已经天花乱坠不知自夸了多少回,不过苏于溪也觉得,去图书馆看书要比坐在那礼堂里看一场不解其意的典礼更适合他,而那位程大学霸的意外出现,无疑更让他感激起苏爷爷难得的先见之明。
  图书馆内部,也与它的外表看来一样朴素,简单的木质桌椅,一排排整齐的书架,色调是统一的浅黄色。可能因为正在校庆期间,来看书的学生并不多,整个图书馆显得格外空旷。
  苏于溪随意走着,他注意到每排书架的侧边都贴有一张纸笺,上面写着诸如商学、法学、逻辑学等等字眼,有些意思苏于溪能够看懂,有些则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之外,不过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他明白,这纸笺应该是表示每一排书架上书籍的分类。
  苏于溪一排排走过,依次是经济学、哲学、美学……突然,他看见了一个分类,名叫“农林牧渔系列”。
  可能是这个学科的书籍比较少,它与另外几类并列出现在同一个纸笺上。片刻迟疑之后,苏于溪决定到书架前一探究竟。而令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分类竟然真的有他要找的书!
  《观赏鱼养殖技术》。
  苏于溪欣喜地伸出手——
  时间倒回,差不多十分钟之前,孟沅在替程奕出头后不久,对这个盛大的校庆活动已经提不起半分兴趣,奈何几个死党都在礼堂乖乖坐着,他也不能扫了大家的颜面,于是他只好拿着相机四处开始采风,可是这个学校的场景对他而言太过熟悉,他拍着拍着实在无聊,几乎想就地打瞌睡。
  却没料到,一个眼尖的小姑娘发现了正歪在凳子上哈欠连篇的他,然后就是一阵鬼哭狼嚎般的尖叫——
  “孟学长!”
  于是乎……
  十分钟之后,孟沅已经任命地站在一排书架前,低头看着手里的卡片,头顶上一溜乌鸦次第飞过,发出嘎嘎嘎的嘲笑声。
  没辙,谁叫他孟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被各种学妹追着跑。为了捍卫维持了二十五年的清白,他不得不做出退让,答应帮学妹到图书馆借一本书。
  然而,在循着图书号来到书架面前时,他发现他又一次“囧”了,咬着牙,瞪大眼,一个数字一个字母地反复核对,没错,是那个学妹拜托他借的书,书名和书号他都完全没有机会看错。
  牙齿已经咬得咯咯响。拜托,面对这么老套的表白,还丢脸地起一身鸡皮疙瘩,他到底还算不算个男人啊!
  孟沅为自己深感汗颜,一边仰头望天,平复一下心情,一边默念三声阿弥陀佛,外加把老天爷暗骂一通,终于再不犹豫,一发狠一扬手——
  《古代情书大全》。
  看,多么简单,就这样拿下来了!
  “也没什么……嘛……”
  孟沅只觉眼前一花,赶紧伸手揉了揉,对面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已经空出来了。因为刚才有个人,与他在同一时间,抽走了对面书架上同一个位置的,另一本书。
  那个人……
  孟沅心神剧震,赶紧几个箭步绕过书架,然而等他追过去时,那书架后面竟是空无一人。不敢有丝毫怠慢,孟沅赶紧在图书馆里四处寻找,却只有零零星星的学生或站或坐,或走路或交谈。
  并没有再见到,那张面孔。
  怎么会?孟沅失望地垂下手,难道这一次,又是他看错了么?

  ☆、第14章 谢礼

  参加完校庆典礼,苏爷爷在图书馆办公室的会客间里,找到了正埋头看书的苏于溪,满意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苏爷爷悄悄走近前,偷瞄一眼。
  “嗯……观赏鱼的养殖历史及现状?”
  苏于溪听见声音,抬头看到来人,“爷爷?”
  苏爷爷捋了捋花白的小胡须,“老头子都不知道,这破烂图书馆里居然还有这方面的书,小溪儿,可真有你的!”
  苏于溪合上书站起身,又低头看了一眼封面,神色间颇有些意犹未尽,“这本书很有意思。”
  苏爷爷一见孙子明显依依不舍,不由眯缝着眼偷乐,假装问,“这书只能在图书馆里看,所以你今天要在这儿看完?”
  苏于溪抬眼,似乎相当意外却又不无惊喜地反问,“可以么?”
  苏爷爷闻言顿时绝倒,眼瞅着那本至少足足四百页的大厚本在苏于溪手里,顶多才翻了几十页不到……好吧,他这失了忆又过分单纯的小溪儿哎,要不要这么好骗呐!
  “逗你的,借走回家慢慢看。”
  说罢不由分说抽走了苏于溪手里的宝贝“砖头”。
  “来来小宋,我要借这本儿书,对对,就这本,老规矩,借走不还的啊!”
  “呃……爷爷……”
  请问,什么叫借走不还?
  苏于溪汗颜,某个脱线的老头子已经二话不说把借来的书塞进他手里,“发什么呆呢?快走快走,肚子都饿瘪了!”
  苏于溪默默捧着书跟在苏爷爷身后,听着他有一搭没一搭的抱怨,“什么破学校,食堂的饭一点儿都没长进,还那么难吃,都没吃几口。”
  苏爷爷的肚子也在此时很配合地发出了“咕咕咕”的声音。
  苏于溪一听,先是觉得忍不住好笑,可是他却忘了,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外加苏爷爷“无意间”忘记他这个亲孙子的存在,以至于他从早上吃过早饭到现在,基本水米未进。
  所以……他可怜的肚子,也在此时因为同伴的呼唤,而隐约发出凄怆的共鸣。
  “……”
  还好苏爷爷没听见。
  “小溪儿,我刚才好像听见奇怪的声音?”
  “……”
  噗嗤~苏爷爷指着瞬间通红脸的苏于溪,捧腹。好吧,他最近真的发现,逗弄这个孙子,真乃人生头等乐事也!
  好在总算,不靠谱的祖孙两个最终还是安全抵达家中,迎接他们的自然是满屋子饭菜香味。
  苏爷爷一进门就被馋虫勾进厨房,开始偷吃大计。苏于溪却完全没顾得上打点饥肠辘辘的肚子,就被自己房间里的一样东西吸引住全部注意。
  “小溪,这是你郑伯伯送给你的。”
  书桌上的小鱼缸大二十厘米长,是个端端正正的四方缸,虽然个头比较小,但里面的东西却是一应俱全,不仅有几条小鱼,还有水草山石,以及一件苏于溪目前还不知道功能的小黑盒子。
  “送给我的?”苏于溪惊喜之余很有些不敢相信。
  苏母微笑着解释,“前两天,你不是告诉郑伯伯他的鱼生病了么?今天我去早市,他跟我说那条被隔离的鱼没过一天就死了,确实是针尾病。”
  苏于溪点点头,他能预料这个结果,虽然之前他对这种热带鱼常见病并不是很了解,但今天通过在图书馆看书,他已经基本了解到,针尾病对于热带鱼,尤其是幼鱼而言,确实等同于不治之症了。
  “郑伯伯说多亏你提醒,才让他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他坚持要感谢你,妈也见你确实挺喜欢他家的鱼,就给你挑了这个鱼缸,郑伯伯还特别给你装饰了一下,你瞧瞧怎么样?”
  苏于溪低头看向鱼缸,觉得自己受之有愧,毕竟若不是依靠单向水语的特殊能力,仅凭现在的他对热带鱼的浅薄了解,根本不足以辨识鱼生病的征兆。
  “妈,我想明天去谢谢郑伯伯。”
  苏于溪忽然抬眼,诚恳地说。苏母闻言欣慰地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不过妈明天就上班了,不能陪你去,要不让爷爷跟你一块儿?”
  苏于溪摇了摇头,“不用了,我听爷爷说,他明早要跟朋友去晨练,我自己去就可以,我还记得路。”
  “……好吧。”
  苏母本来还有些不放心,可是苏于溪显然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而且根据医生说的,应该试着让他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这也是帮助找回记忆的有效途径。
  “对了小溪,有两样东西妈差点忘了给你。”
  苏母突然想起什么事,转身去了主卧,回来的时候交给苏于溪一把钥匙和一部手机。
  “你以前的手机……上次进水不能用了,妈给你买了部新的,里面存了爸妈还有爷爷和小乐的电话。”
  “我知道了,谢谢妈。”
  厨房锅里还炖着菜,苏母交待完就赶紧忙去了。苏于溪想着,一会儿等苏乐回来,再向她详细请教手机的用法,而现在他预备先研究一下面前的这个鱼缸。
  这算是到这世界以来,第一个真正属于他的鱼缸吧。
  苏于溪心里暗自雀跃,可惜这鱼缸的构造似乎与他从前所知道的不大相同,里面的鱼倒是跟医院护士站看到的差不多,也是老郑那里卖得最多的一种鱼。
  苏于溪试着“倾听”小鱼的声音,却发现他们多是发出类似“咕噜咕噜”的吐泡泡声,悠闲游动的姿态也是惬意十足,并没有什么特殊对话。
  从小鱼入手未果,苏于溪决定还是先来观察一下这个鱼缸本身。
  翻开从图书馆借来的《观赏鱼养殖技术》,翻到对应的“观赏鱼养殖的设备与水环境”部分。
  通过逐字逐句对照着比较,他发现,原来这种鱼缸在现代也叫做“水族箱”,分为玻璃、有机玻璃、亚克力三种材质,原先在栖凤国时,多采用陶瓷缸养鱼,玻璃的虽然也有,却比较少见。
  苏于溪本以为在护士站看到的那个小缸肯定是玻璃的,却没想到也有可能是另外两种外形相似的材料。所以眼前这个鱼缸,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它的材质。略微思考过后,苏于溪拿笔在白纸上认真做下记录。
  再看鱼缸里,右侧放置着一个小小的黑色方形物,苏于溪注意到它上方接出一段圆柱形的短管,从那里似乎有水流涌出,因为很明显的,短管前方的水草不停地前后摇曳,还微微朝短管相反的方向倾斜,理应是水流的作用。
  苏于溪将手指伸进短管前方,果然如他所猜测的,有明显水流的感觉。再对应书里的解释,原来这是“水循环处理设备”的一种,原理为“机械过滤”,叫“内置式过滤器”,又称沉水式过滤器,它利用潜水泵直接将缸中水吸入过滤槽,流经其中放置的过滤材料过滤之后,流回水族箱。
  苏于溪暗暗称奇,这“过滤材料”究竟是什么,竟然能净化水流?看着布置得整齐美观的鱼缸,将过滤器拆开来研究的想法明显不切实际,苏于溪再次提笔做下记录,这是他明天想请教老郑的第二个问题。
  暂时弄清楚了鱼缸的基本构造,苏于溪终于稍微松了口气,伏在桌案上,好心情地认真观察起这个鱼缸的全貌来。
  其实早在五百年前的栖凤国,养鱼就有诸多讲究。什么颜色的瓷器该配什么颜色的锦鲤,都有固定的制式,而锦鲤与水草的搭配,更是一门看似浅显却也蕴含深意的学问。
  苏于溪还记得,最初进贡“楼兰”的时候,用的大鱼缸就是通体青碧的钧窑瓷,虽说本质是瓷器,却是肌理细腻足与水色浑然一体,几乎与最通透的玉质毫无两样,而楼兰在那水中,就宛如悬于半空,只观鱼鳞,不见水波。
  而与这样的鱼缸和锦鲤相得益彰的,不多不少,惟有两朵睡莲而已。白色花瓣含着粉色花蕊,映着楼兰三色交错的线条,浓墨重彩之中又透出清雅别致,正合了楼兰高贵脱俗的身份象徵。
  再反观眼前这个小型鱼缸,虽然对现代养鱼的种种道理还不了解,但苏于溪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小鱼缸里的景色是经过细心构思布置而成的。
  缸底铺着黑色的圆形颗粒状细砂,两块山石一大一小左右坐落,浅黄的颜色,最为别致的是山石上嶙峋的沟壑,不知是天然形成还是后天雕琢,搭配前矮后高的水草,仿佛传统山水画卷中的写实画风,天地虽小,却是从任何角度观赏都显示出清新秀丽的美感。
  苏于溪暗暗赞叹老郑的手艺,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找他取取经。
  第二天天还没亮,苏于溪吃过早餐,就匆匆出发了。
  到达早市的时候,大部分小摊才刚刚着手摆开,苏于溪循着印象找到鱼市所在的位置,却发现只有一个陌生摊主正在忙活。
  苏于溪于是站到路边不妨碍旁人的位置,拿出手里记着问题的白纸,一边等一边低头想事情。
  今天早上出发前他曾“听”过小缸里鱼儿的声音,它们似乎是饿了,不过家里没有可以喂的饵料,苏于溪想着老郑这里应该会有,不过既然他们是做生意的,应该要用货币才能换,可是别说身上连一分钱也没有,就是有苏于溪也还不知道该怎么用,因为苏乐似乎忘了教他这件最重要的事情。
  正在为难的时候,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阵马达声,苏于溪抬头望去,就见老郑骑着三轮车,朝这边过来了。
  “哟!我当是谁,原来是苏家的小子呀!”到得近前,老郑认出苏于溪,黝黑的方脸上立时露出爽朗的笑容,“我还想当面谢谢你呢,没想到你倒先找过来了,哈哈,那缸鱼还不错吧?”
  苏于溪腼腆地笑笑,“郑伯伯,我才是应该谢谢您,那个鱼缸很漂亮,我很喜欢!”
  老郑掀开货箱上盖着的帆布,正要卸车,听见苏于溪的话,心想这小孩真是率直,也不拐弯抹角,喜欢就直说,倒是难得的性子,对他更多了一份赞许,不由笑道,“哈哈,喜欢就好啊!我难得手痒做一回布景,就怕你嫌糙呢。”
  “怎么会?我不懂做布景,还想跟郑伯伯您请教些问题呢,不过就怕耽误您的时间。”
  苏于溪见老郑要搬一个大箱子,连忙上前搭把手,老郑见他斯斯文文的,干起活儿来倒毫不怯场,不由嘿嘿一乐。
  “你这小孩儿,倒真合我脾气,那我也倚老卖老不跟你客气了,我今天有事到得晚,正愁来不及摆弄,你先帮我干点儿活,咱俩赶紧收拾好了,一会儿没顾客的时候我就免费给你当师傅,你问什么我保管把知道的都告诉你,怎么样?”
  “好!”苏于溪喜出望外,赶紧答应,末了一见对方揶揄的神情,反应过来又觉得自己表现太积极,连忙小声补充一句,“谢谢郑伯伯!”
  两个人互相配合,不多会儿就把十多个鱼缸按位置排列开来,再接上蓄电池,把各种辅助设备连上电源开始运转,再看表也才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