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39章

盛唐贤后-第39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每逢大型竞技赛中必备的彩旗和战鼓,一样不少,大业十年十月二十日,皇家竞技场中,在一片平坦如砥的球场上,彩旗招展,战鼓阵阵,号角声声。

    在如擂的战鼓中,但听得一阵疾风暴雨般的马蹄声响起,紧接着二十四名身着彩色劲装的女娇娥,骑着骏马,分成两队,如旋风般冲进了竞技场。

    “好!”一些年轻的郎君们见状忍不住高声喝彩,平日里洛阳城的贵女们,穿的都是华丽富贵的淑女衫裙,好看是好看,可看久了未免千篇一律,有些视觉疲劳。

    如今这二十四名相貌不俗,身形窈窕的女娇娥,统一着彩色劲装,满头秀发高高盘在头顶,组成战阵,骑在战马上,给人带来的视线冲击,实在非同一般。

    “我原本以为女子就该柔美贞静,没想到,她们穿上利索的竞技装后,竟别有一番风采,显得英姿飒爽,气势非凡!”不仅是年轻的郎君,就是隋炀帝都瞧得眼睛一亮,忍不住击掌赞道。

 第九十五章 赛场上英姿飒爽的女娇娥(下)

    “那是当然,也不看看如意是谁的女儿,陛下英明神武,她这般热衷的活动和赛事,又是她一手精心挑选出的队员,形像能差么。”

    “如意训练的时候,臣妾悄悄去看过,发现这些参赛的队员们不仅形像好,球技也相当出众的。”萧皇后闻声微微笑了一笑,顺手拍了皇帝一记马屁。

    “哈哈,能得皇后这般赞喻,想必是真的出众了,今日这场赛事我可得好好看看,同时好生瞧瞧咱们的女儿在马背上的飒爽英姿。”

    隋炀帝身边环绕的娇妃美姬虽然无数,但他对这个谦恭温良,又明**人的结发妻子却向来尊重,闻声不由哈哈大笑。

    不说帝后两人的对话,但说赛场上,双方队员上场之后,分两队,各列其位,等到比赛开始的号哨声一响,双方负责进攻的球员立即旋风般朝着校场中间的彩球冲去。

    这种二十四人的大型击鞠赛是双门制,即在两队的后方各设有一个球门,每队的球门前都有两名防守人员,哪方能将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则算进一球。

    每次负责抢攻的队员也是两人一组,一人为主,一人为辅,其它人各就各位,协同传球、助攻以及防守,长孙小娘子这队第一轮的主攻手是韩三娘,副攻手是郑家娘子。

    如意主公这边第一轮的主攻手是宇文乔,副手是隋炀帝的宠臣王世充王家的小娘子,号哨声一响,韩三娘和宇文乔一马当先,同是时朝彩球冲了过去。

    郑家娘子和王家娘子紧跟在两人身后,韩三娘的骑术和击鞠的本领,洛阳诸多贵女中,除了略逊李秀宁一筹之外,无人能与其争锋。

    面对宇文乔,她也没有半分相让之意,角哨声一响,她便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彩球冲了过去,宇文乔的速度也不慢,却仍比她迟了两步。

    韩三娘冲到离彩球还有四米左右的距离时,身体陡然府了下去,等到马匹离彩球只有两米左右的距离时,她手中的球杆高高扬起,一杆朝着彩球挥去。

    却在这时候,变故陡然,原本还落后宇文乔几步、在此之前一直表现平平的王家小娘子陡然加速,就在韩三娘手中的球杆挥出的刹那间,冲到了韩三娘身边。

    她胯下的坐骑几乎是贴着韩三娘的坐骑而过,并在擦身而过的瞬间,身形向前一俯,肩膀狠狠朝韩三娘撞了过去。

    韩三娘受她一撞,身体歪了一歪,只差几寸就要撞上彩球的球杆也歪了一歪,擦着彩球的边缘而过,因她俯身的时候,并没有勒缰,一杆不中,人立即被马带着往前冲出了十余米才勒住缰绳。

    接下来不用说,球被离她只有几步之遥的宇文乔截了过去,宇文乔手中球杆一挥,彩球嘭的一声飞了出去,紧跟着冲过来的郑家小娘子只来得及看见已经飞出去的彩球的球影。

    “四娘子真乃好功夫,好马术。”韩三娘失了先机,干脆不再动手,她勒住缰绳,将目光投到离她只有六七米远的杨家四娘身上,微眯着眼脱口赞了一句。

    以此女刚刚陡然加速的的速度,以及驭马与她擦身而过,并能恰如其分的控制着马匹,既不让她的马撞到自己的马,导致犯规,又能把握时间撞击自己,这手功夫丝毫不在她之下。

    可此女在此之前,却是名声不显,在竞选的时候,也丝毫不出众,看样子,她一直在藏拙,而如意公主则早知她的本领,把她当成大杀器。

    “哪里,较之韩姐姐却是差远了。”王四娘微微一笑。

    韩三娘看了她一眼,收回目光,不再言语,不说这两女交锋,但说宇文乔一杆挥出,力度恰到好处,彩球正好落在球道上,负责接球的如意主公立即冲了过来。

    骑在骏马上的窈窕的娇躯陡然前府,手中球杆用力一挥,砰!跟过来的长小娘子拦截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彩球在空是扬起一道美丽的弧线,朝着已方的球门快速飞去。

    她这边两名防守的队员飞身来截,却被如意那边拦住一人,另一人球杆飞截,却偏偏差了一点,只能眼睁睁看着彩球稳稳的飞进球门。

    如意公主率先博得了一个开门红,她们这边的球队顿时欢呼雀跃不已,长孙小娘子看了一眼已方那名防守队员,微微抿了抿嘴,没有言语。

    “第二轮,我来做射手,让李五娘配合你进攻抢球。”韩三娘赶到长孙小娘子身边,看了那守护的吴家小娘子一眼,淡淡的开口道了一句。

    长孙小娘子点了点头,没有多言,第二轮抢攻很快开始了,如意公主眼见对手的主攻手换成了长孙小娘子,她立即亲自上阵,宇文乔为副手,王四娘做射门手。

    因己方已经输了一球,长孙小娘子不准备再相让,号哨声一响,她就全力朝着彩球冲了过去,如意公主自然也不甘落后,两人几乎是同时冲到彩球边上。

    不过长孙小娘子挥杆的速度稍稍快了半拍,如意公主的球杆刚刚扬起,长孙小娘子的杆子已经撞到了彩球上,身为副手的宇文乔慢了一拍,没来得及赶上来阻扰,只能眼睁睁看着彩球朝着韩三娘那边飞去。

    韩三娘已经见识过王四娘的厉害,对她早有防备,眼见她朝自己冲来,她用力一拽马头,与冲上来的她擦身而过,并在她的肩膀撞上来的时候,同时对撞了上去。

    论力量,自幼随父习武的韩三娘却胜她一筹,杨四娘被撞得歪了一歪,随着马匹冲到了七八米之外,韩三娘则趋势冲到彩球旁,一杆将球接了过来,将其打入球道。

    紧接着赶过去再上一杆,球杆一挥,彩球以一个极为诡异的角度,避开对方的拦截,进了对方的球门。

    双方的比分被拉平,比赛很快进入白日化,大家都是正值妙龄的小娘子,在这种气氛中,好胜之心尽数被激起,但见这些身姿窈窕的贵女们,手持球杖,忽而府身,忽而仰击。

    忽而旁敲,忽而侧打,在马背上上下翻飞,来去如风,时而像回漩冲腾的激流,时而像席卷在地的风暴,好不潇洒威风,观众席上的郎君,官员、帝后的热血几乎都被点燃。

    比赛一共持续四局,每次十分钟,等到四局结速后,二十四名女娇娥几乎都累瘫了,如意公主这方,以微弱的优势多进一球胜出。

    “不错,着实不错,我怎么也想不到,由这些平日里足不出户的贵女们组成的球队,击鞠竟也能打得这般精彩,对了,那位小姑娘是哪家的小娘子?”隋炀帝瞧得赞叹不已,等到赛事结束后,他指着长孙小娘子问了一句。

 第九十六章 过年

    “她啊?唐国公李家二郎的妻子长孙氏,也是已故的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的幼女。”萧皇后顺着皇帝指的方向一看,开口答道,炀帝在此之前并没有见过长孙小娘子,自然不认得她。

    “竟是李将军的女儿,李二郎的小妻子么?你唤她过来,我见见。”隋炀帝听得微微一怔,开口道。

    萧皇后看发皇帝一眼,什么也没说,抬手招人去传唤长孙小娘子,没一会,长孙小娘子就过来了,她规规矩矩的朝帝后请安:“李府长孙氏见过陛下,见过娘娘。”

    “平身吧。”隋炀帝缓缓开口道。

    “谢陛下。”长孙小娘子起身站起了起来,微垂着视线,看着自己的脚尖。

    “你是大将军长孙晟的女儿?”炀帝问。

    “回陛下,是。”长孙小娘子答道。

    “你击鞠击得不错,球场上的这些小娘子除了韩三娘之外,球技当数你最好,如意能险胜一球,多半是你相让之故吧?”隋炀帝笑着开口道。

    “父皇,你这什么意思啊?觉得女儿球技和领导能力不行,需要别人相让才能获胜?”长孙小娘子尚未接口,如意公主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

    “回陛下,公主能胜,全凭她们队的队员球技出众,队员之间配合密切无间,臣妇已经尽力。”长孙小娘子心头一紧,略带着两分惶恐的接口。

    “呵呵,好了,你很不错,所谓将门虎女,没有堕你父亲的威风,退下吧。”隋炀帝没有为难长孙小娘子,他看了女儿一眼,又看了看长孙小娘子,便挥手让她退了下去。

    从帝后身边退下来,长孙小娘子心里惊出了一把冷汗,知道自己今日行事有些高调了,若因此惹得如意公主不高兴,或让陛下的目光因此而落到李家身上。。。。。。

    好在她的担心没有发生,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皇帝没有关注李家,如意公主也没来找她的麻烦,到了十一月,朝中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皇帝就更没事心来关注她这么个小人物了。

    原本隋炀帝三征高丽,逼得高丽王交出了斛斯政,并认了错,心里对这个局面是颇为满意的,哪知携胜班师回朝不足一月,各地就连续传回叛军造反之事,着实令他恼怒不已。

    十一月中,司马长安破长平郡,帝下旨令派兵征讨,十一月末,离石胡刘苗王举起了反旗,自称天子,并封其帝为永安王,帝大怒,令将军潘长文讨之,一时不能克,战事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贼帅王德仕聚众数万,占山为王。十二月初,帝为表仁慈,安抚百姓,于东都下旨,大赦天下,可此策见效甚微,旨意颁布不久,贼帅孟让率众十万,企图攻占梁都。

    帝遣江都郡丞王世充率兵征讨,王世充奉命率领部队抵御,以都梁山为据点,设置五道营栅,敌我相对而不交战,还扬言撤退,部队表现出毫无战斗力的样子。

    孟让见状耻笑不止:“王世充不过是个只会吹嘴皮子,看文令的小官,哪能带兵打仗?我要活捉他,一直打到江都,打到洛阳去。”

    此时当地百姓都住进了部队营垒,遍地没有东西可抢,叛军找不到吃的,又为营栅挡道,天寒地冻,一时不能向南方进军,就分兵包围王世充的五处营栅。

    王世充每天出兵打上一场,稍出现失利趋势,便跑回营栅,如此持续数日,孟让更加小看他,一边分派人马到南边去搜抢财物,只留一部份兵力围住营栅。

    王世充眼见敌人放松了警惕,开始反攻,他命军营填平了灶坑,拆下了帷帐,摆设起方阵,四面朝外,拔掉栅栏,麾下十万大军出笼的猛虎,朝着敌军冲了过去。

    敌军很快被冲乱了阵脚,大败,孟让带着几十个人悄悄溜走了,王世充杀敌一万余人,俘虏了十多万人。

    帝收到捷报,龙颜大悦,认为王世充有将帅之才,赏其金银锦帛无数,封为大将军,又派他率领部队讨伐各个小股叛军。

    王幸不辱命,凡他所接征命,无不荡平匪寇,风头之盛,一时无两,当然,这是后话。

    王世充击败孟让,捷报传回东都的时候,时间已差不多到了新年,帝见梁都大捷,心情愉悦,也没再找朝臣们的麻烦,大家欢欢喜喜的开始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八日傍晚,唐国公府,国公李渊的书房内,李渊将两个儿子召集到身边,看着两人开口:“梁都大捷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吧?之前这位王郡丞,我们都以为他是个拍马溜须之辈。”

    “他能跟在陛下身边盛宠不衰,是他会察言观色,能讨陛下观心罢了,如今看来,此人竟有大才,能屈能伸,能文能武,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父亲,王世充再能干和咱们也没什么干系,自去年杨玄感一事后,陛下对臣子多有猜忌,我觉得咱们家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韬光养晦,尽可能的低调和顺从。”长子建成开口道。

    “我同意大哥的说法,咱们目前确实应该低调,尽量少让陛下把视线放到我们身上,不过,却也不能低调得过了头,得让陛下觉得我们听话,忠诚,但也能做事。”次子世民沉吟了一会,才接口道。

    “你们能这样的觉悟,为父深感欣慰,好了,马上就要过年了,府中杂事不少,你们都回去吧,对了二郎,你媳妇上个月在击鞠赛上大出风头。”

    “若非后面各地不断传来叛军的消息,陛下的目光怕就要落到我们李家身上来了,以后让她注意点,不该出的风头,尽量别出。”

    眼见两人就要转身离开,李渊喊住李二郎,又叮嘱了一句,话说他一开始对长孙小娘子这个自幼丧父的儿媳妇是不太满意的。

    可长孙嫁到李家之后,极会做人,不仅与家中妯娌兄弟们的关系处得好,更擅打理家务,窦氏去世,皇帝对李家诸多不满,后来家里的男人都随着陛下上了战场。

    国公府在京都可谓是举步为艰,若非有她撑着,郑氏这个长嫂可不一定扛得住,再加上元吉惹祸那件事,充分的让他意识到,妻子窦氏的眼光确实比自己好,这个二儿媳,着实娶对了。

    因心里对长孙小娘子非常满意,当日长孙小娘子在皇家竞技场上大出风头,他并没有说什么,可帝心难测,为了避免意外,却不得提点一句。

    “我知道了,父亲。”李二郎应了一声,转身退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过年了,只不过窦氏去年刚过世,李家几兄弟都在孝期,加上今年年初,玄霸又殁了,家里过年不便隆重,好在一家人能团聚一起,倒是安安稳稳的过了一个年。

 第九十七章 东都风云(上)

    大年初二,长孙小娘子在家里陪回娘家的李秀宁用了早饭,就准备回长孙家给高氏、以及外祖母穆氏拜年了。

    出嫁以来这一年多以来,发生了很多事,她嫁入李府的冬天窦氏就过世了,次年属热孝期,按规矩,正月里头长孙不能回娘家的。

    等过了正月,玄霸又出事了,再接着是皇帝东征,李家儿郎和唐国公都跟着皇帝上了战场。

    诺大的国公府只能靠郑氏和长孙这两个弱质女流撑着,周边又有宇文家和齐王虎视眈眈,长孙担心连累母亲,在此期间极少与娘家联系。

    直到皇帝东征归来,李府一应儿郎安然无恙,她方归宁。

    难得今年风平浪静,国公府一家老小都在,大嫂郑氏的娘家离洛阳远,每逢年节她都是在年前把年礼寄过去,至于归宁,数年才有一次机会。

    家里有长嫂打理,她这个次媳回娘家住几天,好好陪陪母亲也不算逾规矩。

    高氏现和儿子无忌,无逸单门单户的过日子,兄长又被发配到遥远的边陲之地,娘和嫂子都接到了家里来过年了。

    她除了大年初一需要带两个儿子回长孙祖宅祭祖,其它哪都不用去,一心一意在家里等着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