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她除了大年初一需要带两个儿子回长孙祖宅祭祖,其它哪都不用去,一心一意在家里等着两个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即可。
初二一早,长孙无忌就和妻子岑氏一起回岳家了,长孙小娘子和李二郎到达长孙府的时候,是无逸在门口迎接他们。
“玄同给姐姐,姐夫拜年。”长孙小娘子刚从马车上下来,长孙无逸就迎了过来。
“无逸,几天不见,你似乎又变好看了。”李二郎的目光落在身穿崭新的宝蓝色锦袄的无逸身上,一边递出红包,一边开口打趣。
“在姐夫面前,玄同哪敢称好看,姐夫莫要取笑我了。”无逸俊面微微一红。
“你姐夫是不错,不过你也不比他差。”长孙小娘子在一旁笑道。
“二姐,你怎的也跟着打趣我了。”无逸顿时不依,忍不住抬目橫了长孙小娘子一眼,俊脸愈发的红了几分。
“哈哈,小弟,你都十三了,个头都快赶上我了,怎的年纪越大,人却越来越害羞?”向来端方稳重的长孙小娘子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玄同,现在你明白你二姐的真实性情了吧?她平日里的稳重都是装的,真捉弄起人来,我也只能干拜下风。”无良的李二郎瞄了哈哈大笑的妻子一眼,压根没有安抚小舅子的意思,而是毫不留情的跟着捅了一刀。
最后还是长孙小娘子心疼幼弟,眼见无逸孩童的俊脸愈来愈黑,忙止住笑声:“好了,不打趣你了,咱们赶紧进去,姐姐和姐夫想必早来了罢。”
一行三人很快进了家门,进门之后,李二郎和长孙小娘子先去给穆氏和舅母拜年,接着又给高氏拜年,再接下来是给姐姐,姐夫拜年。
等吃过午饭,长孙无忌夫妇回来了,无忌一回来,李二郎便和他一起躲到书房聊天去了,无逸则和长孙大姑娘的儿子王琦一起玩去了。
长孙小娘子陪着外祖母,舅母,母亲,嫂子,和姐姐说话。
次日吃过早饭,李二郎先回了府,长孙小娘子在娘家住了三日,到了年初五,李二郎过来接她,两人才一同回国公府。
临近上元节的时候,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伽折、契丹等国皆派遣使臣来隋朝贡。
与此同时,武贲郎将大破贼帅颜于正于齐都,斩获无数,帝心大悦,在紫薇城瑶光殿广设宫宴,宴请诸国使臣以及文武百官,一时间,紫薇城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气氛欢乐无比。
不过这些事都是郎君们的事,和长孙小娘子没多大关系,她回娘家吃了餐午饭,就回到了国公府,随着嫂子一起准备上元节的一应事宜。
“晚上宫里有宴,大郎二郎和父亲怕是都不会回来用膳,三郎四郎又在军营,府里就咱们几个在,这灯会估计是没机会去看了。”郑氏笑道。
“嫂子要是想看,咱们就去,有阿丑在,再带上几个护卫,看看灯会问题不大。”长孙小娘子笑道。
“算了,现在各地使臣都在洛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郑氏有些意动,接着却是摇了摇头。
上元节,宫宴结束后,隋炀帝大赏各国使臣,喜庆欢乐的正月很快过去了,二月炀帝的心情却像坐过山车一般,急转而下。
先是上谷人王须拨反了,这个尚处于茹毛饮血的野蛮部落的首领自称漫天王,立国号为燕,贼帅魏刁儿率众十余万,占山为王。
炀帝连连派兵遣将、征讨叛逆,可这边刚刚平息,那边叛乱又起,帝心十分恼怒。
到了四月的时候,方士安伽陀向帝进言:“陛下,臣夜观天象,紫薇星暗淡,破狼,七杀星大亮,此乃不吉,臣据此推断,能威胁帝星之人为李姓之人。”
“依臣之见,陛下还是诛尽天下姓李之人为妥。”方士安伽陀确是个狠人,只因一个卦象,就建议帝王诛尽天下李姓之人。
炀帝一听,杀心顿起,他可没忘记前年杨玄感叛乱一事,那一役,差一点就要了自己的命,可谓是他登上帝位以来最危险的一次。
诛尽天下李姓之人是不可能的,不管安伽陀的预言准不准,朝中权势过大的李氏官员,确实需要清理一番。
隋炀帝自幼不喜欢李渊这个表弟,李渊出身显赫,几个儿子个个人中龙凤,他自己更是位列国公,听完安伽陀的话后,隋炀帝心里第一个念对几乎就想要除掉李渊一门。
只不过他这个念头尚未来得及实施,主被另一人吸引了视线,安伽陀的话过去没几天,隋炀帝就收到凑报,有人举报成国公李浑贪污受贿,肆意在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
并暗中豢养大量武士,同时还与突厥,契丹等国有关不清不楚的关系,有不臣之心。。。。。。
隋炀帝收到这个奏报,心里立即升起了浓烈的杀机,相较表弟李渊,这个成国公李浑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
要知道,李姓诸臣中实际掌有兵权的就只有李浑家族,自前右骁卫将军长孙晟过世后,李浑就接任了这个官职,右骁卫大将军是右骁卫最大的官,拥有直接带兵造反的机会和实力。
第九十八章 东都风云(下)
去年东征,李渊临危受命,接任东征粮草总筹官一职,活干得不错,帝班师回朝后,心情愉悦之余就任命他接掌卫尉少卿一职。
卫尉少卿主管军器仪仗、帐幕之类的东西,是国家兵备部的副职,他的两个儿子虽都在军中任职,却都是五六品的小官,根本不具备带兵造反的机会。
为此,李浑很快代替了李渊,成了隋炀帝心里必须要除掉的人,可怜的成国公李浑就因安伽陀的一句话,莫明给自己惹来了灭族之祸。
大业十一业五月初,虎贲将裴会基突然上奏,告李浑企图勾结外族谋反,帝立即命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带兵围困成国公府,并缉拿李浑,将其押进大牢。
随后又命尚书左丞元文都和御史大夫裴文杂共审此案,不出数日,一应证据呈于皇帝御前,证明成国公谋反一事属实。
帝大怒,下旨将李浑一族老小尽数关进大狱,数日后,再下圣旨:成国公李浑一门,三族以内的男丁全部抄斩,女子流放,充当军妓。
五月十三,李浑一门三十余口男丁,尽数被斩于西市。东都权贵无不草木皆兵,瑟瑟发抖。
成国公真的谋反了么?当然没有,李浑此人比较讲排场,喜欢奢华生活,贪点污,受点贿是有可能的,但以他的性情为人,借他两个胆,他也不敢谋反。
李家突遭此横祸,说白了与帝日益加重的猜疑脱不了干系,自大业九业杨玄感一事后,洛阳城中,大凡手掌军权的大臣们都成了他的肉中钉,眼中刺。
尤其是唐国公李渊一门,当李渊得知李浑一门的遭遇完全来自安伽陀的一句话时,内心顿时充满了恐惧,更对安伽陀这个信口雌黄的奸臣恨之入骨。
可当前的情况,他李家除了低调,隐忍,顺从之外,就是再低调,隐忍和顺从,并召来李大郎和李二郎,让他们行事一定要低调再低调,即便如此,他仍不能安心。
这种不安到五月二十日这天上升到了顶点,这一日李二郎下差回来,刚走到家门口,就被宫里来的太监给宣走了。
带走李二郎的太监是炀帝身边的近侍,唐国公李渊瞧见这一幕,一颗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
不说唐国公的心事,但说李二郎随着内侍来到御书房,他进来的时候隋炀帝正在看一本奏折,李二郎问完安,没听见皇帝叫起的声音,只能躬着身体,以朝拜的姿势立在那里。
“二郎来了,平身吧。”隋炀帝批完手中那本奏折,终将视线转到了李二郎身上。
“谢陛下。”李二郎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才站直身体。
“李二郎,你可知朕叫你来所谓何事?”炀帝问。
“臣不知。”李二郎答道。
“朕若有事让你做,你可愿遵谕令?”隋炀帝又问。
“陛下是君,二郎是臣,君上有令,臣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李二郎肃容答道。
“如果朕要你休妻另娶,你可能做到?”隋炀帝没有立即开口,静静的看了他一会,才继续往下道。
“陛下恕罪,此事臣不能遵从。”李二郎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并以头伏地,连连请罪。
“你敢违抗圣命?”隋炀帝眼一眯。
“臣万不敢违抗圣命,但长孙氏是臣的亡母早年与臣亲的事,她自嫁给臣后,谨守妇规,没有半点失德之事,不管是基于孝道,还是为官者的品行操守,臣皆不敢休妻。”李二郎满脸惶恐的接口道。
“你这是在指责朕行事不恭,胡乱干涉臣子的家事么?”隋炀帝不辨喜怒的声音在李二郎的耳畔响了起来。
“臣不敢,陛下向来英明神武,又怎会干涉臣的家事。”李二郎愈发的惶恐,语气却无半分的松动。
“罢了,你这顶高帽子往朕头上一戴,朕若再逼你休妻,就真成昏君了,你,退下吧。”隋炀帝紧绷的语气微微缓了一缓,挥了挥手。
“谢陛下,臣,告退。”李二郎朝炀帝叩首道谢,才起身恭恭敬敬的退出去。
“如意,出来吧,你也看到了,李二郎对他的妻子情深义重,无论如何也不会休妻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当然,这小子若真出于对皇家的畏惧,听从我的命令休妻,父皇也不会让你嫁给他,这样趋炎附势的软骨头如何配我的掌上明珠?”
“还在这小子没让朕失望,不枉他年少时朕对他那番喜爱,你已经及笄,暂时不想嫁人,朕也不勉强,朕可以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无论你有没有找到新的心仪之人,你都得听朕和你母后的安排,挑选驸马。”李二郎离开之后,隋炀帝转目朝屏风处开口道了一句。
他的声音落下后,如意公主慢慢走了出来,三个月前她已行了及笄礼,她虽贵为公主,按制,及笄之后,也应该挑选驸马了。
不说炀帝父女的对话,但说李二郎从皇宫出来后,背上的衣衫已经湿了一大片,他回到家里之后,立即被李渊召了过去。
“二郎,陛下找你问了什么话?”李渊一脸急切的看着他开口。
“没说什么,就问了些我在军中的事,同时问最近父亲回府都做了些什么。”李二郎只字不提皇帝的话,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
以他对父亲的了解,若让他知道了皇帝的心事,天知道他会不会逼着自己休妻。
李渊听了李二郎的回答,愈发的忧心,生怕哪天皇帝就把矛头转到了自家身上,好在他的担心没有发生。
隋炀帝杀了李浑一门之后,不知是想通了还是不相信李渊有颠覆大隋朝的本事,没有再找过其它朝臣的麻烦。
在东都蹲了好几个月的隋炀帝不再找朝臣们的麻烦,便开始静极思动,准备北巡,时间就定在本月月底,宇文叙父子和李渊父子皆在同行名单之内。
“观音婢,我要随帝北巡,府里的一切就交给你和大嫂了。”临别前夕,李二郎握住长孙小娘子的手,殷殷叮嘱。
“我知道,我会协助大嫂看好这个家的,倒是你们跟在陛下身边,要多加小心。”长孙小娘子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不久前西市午门外的那场血腥还没有干透,成国公李浑一门的横祸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跟在这样的皇帝身边,有多么危险。
第九十九章 帝困雁门关
李二郎自然知道长孙小娘子在担心什么,他沉默了一会才接口道:“你不用担心我们,我和父亲都有分寸。”
“陛下为了此行顺利,已封父亲为山西河东尉抚大使,让他提前赴任,我跟在陛下身边,尽明争取他的好感,打消他对李家的猜忌。”
“希望陛下能让父亲一直留守山西,驻守太原,如此一来,我们一家人都能回到祖地。”
“倒是你们,姐夫一家受命要调往大兴城,姐夫要离开洛阳,姐姐自然也要跟随,她不在,我们一走,这里就真的只能全靠你和大嫂了。”
“我们不会有事的,放心吧二郎,你们不在洛阳,洛阳城有些份量的人都跟着陛下走了,这里没有谁会吃饱没事撑着,来招惹我们几个妇道人家。”
“再说了,我哥哥还在洛阳呢,希望此次离别后,咱们一家人能够长长久久的在一起。”长孙小娘子抿嘴一笑,一脸温柔的看着他。
李二郎瞧得鼻子一酸,胳膊一伸,一把将她带进怀里紧紧拥住,眼前这个温婉灵慧,又懂事能干得令人心疼的美丽女子,她嫁给自己已近两年,至今尚未及笄。
却已跟着李家一同承受了无数风雨,不管处境多么艰难,她口中都不曾吐出半句怨言,只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身后,默默的帮他打理一切,让李家儿郎们没有后顾之忧。。。。。。
五月底,圣驾离开洛阳,长孙小娘子和长嫂郑氏一同送夫君出门,郑氏的儿子承宗和闺女淼淼也都跟着出来了。
淼淼只差两个多月就满三岁了,李承宗已经五岁,李建成与郑氏感情甚笃,在家的时候与孩子们十分亲近,孩子也非常喜欢他,尤其是三岁的淼淼,特别粘父亲。
三岁的淼淼眼见父亲要离开,小嘴一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朝李建成伸手:“爹爹,爹爹不要走。”
李建成鼻子微微一酸,转身回抱了闺女一下,狠心转身跳上了马背,跟上弟弟的坐骑,李承宗的声音在他背后响了起来:“爹爹,你早些回来,我和阿娘还有妹妹在家等你。”
“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等李大郎和李二郎的身影消失在视线的尽头,郑氏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皇帝喜怒不尽,对群臣多有猜忌,尤其是对李家之人,郑氏身为荥阳郑氏出来的嫡女,自然不会对此一无所知。
“以他们的本事,我相信都能平安无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帮着打理好后宅。”长孙小娘子轻声道了一句。
“弟妹说得不错,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打理好后宅,不让他们分心,再过几天,元吉和智云都到假期了,应该会回来住两天,咱们得提前给他们准备些好吃的。”郑氏很快擦干眼泪,笑着接过话头。
因这一次圣驾北上,有些份量的人都被皇帝带在身边,如齐王杨暕,如意公主,义城公主夫妇等都跟着去了,没有了这些人在,一般人想为难长孙小娘子他们,却是不够份量。
一时间,长孙和郑氏在洛阳的生活倒是颇为平静,倒是元吉这娃眼见父兄都不在洛阳,没人管,两日沐休假,回到家中,立即撒欢的到处野,被两位嫂子抓住狠批了一顿。
元吉虽然顽劣,对两位嫂子却颇为敬重,被抓住狠批,也不敢回嘴,缩着脑袋乖乖受训,两日假后,就和李智云一同回了西营。
不说洛阳这边的事,但说隋炀帝出宫之后,一路北上,六月中,圣驾到达太原,因天气炎热,隋炀帝没有继续行前,停在汾阳宫避署。
太原是李家的祖籍,皇帝在此避暑,李渊又在此之前受封了山西河东尉抚大使一职,李家父子在这里倒是过得如鱼得水。
七月已亥,淮南人张起绪聚众数万,举兵为盗,傲啸山林。
这事很快传到帝驾这边,只不过近年来因隋炀帝不管不顾,一味打仗,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匪患四起,落草为寇的人越来越多。
皇帝为了避免心烦,很不喜欢听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