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盛唐贤后 >

第80章

盛唐贤后-第80章

小说: 盛唐贤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事,你昏睡了好几日,一直没有进食,身体肯定扛不住,昨夜老神医给你开了药膳,昨晚青岚就给你熬好了,这会肯定温着,我让人给你端过来。”

    李世民发现妻子的声音十分强虚弱,立即从床上翻身起来,快速穿好衣衫,出门唤人送膳。

    青岚因担心着长孙,天色还没有完全亮就醒了,只是想着王爷和王妃睡在一起,不好进来看,现听得李世民的传唤,立即去小厨房将温好的药膳端了进来。

    青岚是个细心的人,她端药膳进来的时候,将漱口水和柳条一并端了进来,李世民伸手将长孙扶坐起来,由青岚服侍她漱了口,随后亲自接过药膳粥,一勺勺的喂她。

 第二百零一章 苏醒(下)

    青岚见李世民将碗接了过去,知道这里没自己什么事了,很有眼色的退了下去。

    长孙见丈夫如此体贴,心头感动,十分配合的张开嘴,没多大一会,这碗冷热适中的药膳粥就被她吃了下去。

    吃了碗药膳药,长孙感觉身体里多了几分力气,精神也好多了,她抬目对李世民温柔的笑了一笑:“二郎,我吃了些东西,感觉好多了,你去用早膳吧,对了,我昏睡了几日?”

    “整整六日,今日第七日了。”李世民答道。

    “什么?我睡了这么久,那岂不是误事了?父皇他。。。。。。”长孙吃了一惊,眼前的环境显然还是之前的锦笙园,也就是说她现在人仍在秦王府中……

    “没事,你不要担心,观音婢,孙思邈,孙老神医说,你就是忧思太重,想事太多,才导致不知不觉间患上了心疾,一旦受到大刺激,情绪过于激动,人就受不住。”

    “我还想与你白头偕老,你以后莫要这样吓我,也别想这么多事了,我是你的丈夫,外面的事,你应该对我有信任,我能解决。”只是她一句话没完,嘴就被丈夫轻轻按住,李世民一脸不赞同的看着她开口道。

    “好,听你的,以二郎的本领,外面的事确无须我操心,你去用膳吧,让青岚或者阿丑进来,扶我出去走动一下,我躺了这么久,感觉骨头都要生锈了。”长孙微微一怔,随即眉眼轻弯,从善如流的答道。

    “我扶你出去吧。”李世民将碗放在一旁,就待伸手将妻子从床上抱起来。

    “二郎,你让我莫要操心外面的事,同理,内宅之事,你也不必过于挂念,我既已醒来,即表示身体已无大事,这些日子我昏睡不醒,你想必已耽误了不少事。”

    “现在我醒了,你若继续耽搁,反倒让我不安,你去忙你吧,让青岚和阿丑她们来服侍我即可。”长孙王妃不赞同的看着他。

    “也好,内宅之事,娘子说了算,我叫阿丑过来扶你,她力气大,还有,岳母大人自听说你昏迷不醒后,就过来了,守了你好几日,一会她应该就会过来。”

    “你睡了这么多日,刚刚醒来,身体和精神都十分虚弱,切记不可过于耗费,一会见了孩子、岳母他们,说会话就休息,至于府里的妾室,你这两日就别见了。”李世民略一犹豫,点了点头,复又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放心吧。”长孙有些好笑,两人成亲这么多年,她还是头一回发现丈夫有如此唠叨的一面。

    李世民离去不久,阿丑就来了,她半抱着将长孙带到院外,长孙在她的搀扶下,在院中转了几圈。

    外面炙热明媚的阳光让她暂时抛开了心底的压抑和难受,心情变得开朗了许多。

    不过终究是昏睡了这么些时日,体力的精神有些跟不上,在外面散了会步,就由阿里扶着回到了室内,半躺到软榻上。

    她回屋不久,高氏就带着李承乾、李泰和李丽质三个孩子过来了,三个孩子看到长孙已经醒了过来,正半倚在软榻上,立即冲了过去:“母妃。”

    李丽质想往母亲身上扑,却被李承乾一把拉住,李承乾一脸严肃的看着妹妹:“丽质,母妃刚醒,还没有什么力气,你不能往她身上扑。”

    “哦,我知道了哥哥,母妃,你可醒了,这几日可把丽质吓坏了了。”李丽质懂事了哦了一声,旋即再次将视线投到母亲身上,一脸可怜巴巴的开口。

    “是母妃不好,让你们担心了,阿娘,抱歉,女儿让你担心了。”长孙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对着三个孩子道了一句,紧接着将视线转到高氏身上。

    “阿娘没事,能看着你安然无恙,阿娘就放心了,观音婢,你以后没事少些忧虑,这几日,你把太子和孩子们都吓坏了。”高氏眼眶微润,略带着几分哽咽的开口。

    早饭后,秦王府的姬妾们听说王妃醒了,纷纷赶过来探望。

    结果刚到锦笙园门口被阿丑给挡了回去,阿丑对诸人开口道:“诸位姨娘,王妃刚醒,精神尚有些不济,大家过两日再来吧。”

    杨侧妃闻声,眸光微垂,并未言语,韦氏则是笑了一笑:“既是如此,我等过两日再来探望王妃罢。”话毕,她便待转身离去。

    只是脚步刚动,就被阴氏和燕氏给叫住:“慢着,韦氏,你为了揽权,事事讨好王妃和她身边的人,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王妃昏迷数日不醒,全府上下都为此忧心忡忡,如今好不容易醒来,我等好心过来探望,却被一个管事娘子挡在锦笙园外,连门都进不去。”

    “我等并非什么无名无姓、来路不明之人,我等姐妹,这些年有数人为王爷诞下子嗣,都上了皇碟,有名有份,王妃身份诚然尊贵,可她身边的一个管事娘子就敢这样对我们,这理到哪都说不过去吧?”

    阴氏往日也算受李世民宠爱,自数日前她看见李世民抱着长孙回府,对她和儿子上前打招呼都视而不见开始,心里就憋了一肚子的气。

    可紧接着长孙一睡不起,李世民心情十分暴躁,不许任何人来锦笙园打扰,她心里虽然恼怒不甘,却也不敢违逆李世民的命令。

    如今王妃醒了,她好心过来探望,却又被长孙的一个管事婆子拦在门外,心里的怒气再也忍不住的爆发了出来。

    “这命令是我下的,你对此很不满?”哪知她话音刚落,一个冷硬森然的声音便从身后传来。

    阴氏以为是阿丑在顶撞自己,正要发飙,可话溜到嘴边才发现刚才的声音似乎王爷的声音。

    一念至此,她面色不由一白,转目望去,果然看见李世民站在离她们只有数步的距离之内。

    “王爷,我,我等也是听闻王妃醒了,心里高兴,想来探望一下。”阴氏撞上李世民森然盯着自己的目光,心头大骇,不由自主的脱口解释。

    “行了,都回去吧,王妃待你们向来宽和,她刚醒,我不想惹她不悦,今日就不惩罚你们了,不过日后若再让我看见你们这样,哼。。。。。。”李世民冷冷的看了她们一眼,鼻子重重哼了一声。

 第二百零二章 登基

    众女在李世民森冷迫人的目光中悄然离去。

    阴氏、燕氏和王氏等人心中的憋屈暂且不说,但说杨侧妃,她在锦笙园的时候,面对阿丑的阻拦,心里也有些不悦,却未曾多嘴半句。

    她是真正的聪明人,多年公主的教养不仅让她的政治目光远超一般女子,在受过几次挫折之后,隐忍这门功夫也被她磨得炉火纯青。

    这些年下来,她早已弄清一个事实,即在李世民的心里,无论府里进多少姬妾,对他而言都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暖床工具。

    唯有长孙才是他的心头血,是他明媒正娶、不可割舍的妻。

    任何不敬长孙,或对她有什么不良企图的人都是他的仇人。

    正是因为搞清楚了这些,杨侧妃除了最初入府那两年有过与长孙王妃一较长短的心事,后来就彻底收了心,蛰伏下来,乖乖谨守本分做她的侧妃。

    秦王府后院中人,除了长孙外,被杨侧妃看在眼里的就只有韦氏,韦氏也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她一开始的选择就是真心实意的向长孙投诚。而她的方法显然很正确,很有效。

    她以再嫁之躯,在秦王府兢兢业业的跟在长孙身后跑了几年后,不仅得到了长孙的信任,就连王爷,哦,不,现在应该是太子,太子也对她大大改观,不仅让她侍了夜,还让她有了子嗣。

    不过她虽然认可韦氏的做法,自己却绝不会学,因为她的身份注定了让她不可能刻意去讨好长孙,若真去了,反而会惹来李世民和长孙的怀疑。

    这一次长孙昏迷事件,愈发的让她认清了这个事实,只要长孙活着,她就万不可生出与其争锋的心事,来日方长,一时长短没什么好争的,尤其是王爷的身份已经不同了。

    现距前太子和齐王被诛已有七日,李世民在四日前已经受封为太子,京城里大凡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大唐接下来的当家人很快就要换人了。

    秦王不比前太子,玄武门的鲜血已经决定,他一旦正式坐上太子之位,接下来很快就会顺理成章的登上帝位,替代李渊,接掌大唐帝国。

    “侧妃,太子妃昏睡了这些时日,太医署的太子和京城一应名医都束手无策,没想到太子殿下竟为她寻来了孙神医,太子妃的命实在是。。。。。。”回到兰园之后,蓝翊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

    “蓝翊,慎言,你从小受我母后悉心教导,早该知道宫廷之内,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莫非在秦王府深入简出的呆了几年,你就把这些都给忘了?”蓝翊话未主完,杨侧妃已十分严厉的截住了话头,转目朝她望了过来。

    “侧妃见谅,是蓝翊逾越了。”蓝翊一听,被顿时骇一了跳,抬手狠狠煽了自己一把掌,普通一声跪到了杨侧妃面前。

    “起来吧,本朝不兴跪礼,不是我有意为难你,你要知道,如今的殿下已不是秦王,我们马上就要搬入东宫,你一行一言都要时刻根据当年宫中的规矩来要求自己,并时刻谨记你我的身份。”杨侧妃道。

    “蓝翊谨记。”蓝翊站了起来,垂首立在一旁。

    “大概还要半个时辰恪儿就要下学了,天气热,你去书舍那边迎迎他吧。”杨侧妃收回视线,淡淡的吩咐了一句。

    秦王妃醒来后的第三日,亲自去向神医孙思邈道谢,并代李世民和他谈了些与官方合作,共同开发医书医药等事。

    第五日,太子李世民带着她入宫受策封礼,之后秦王府一应家眷迁入东宫。

    高祖退居幕后,太子监国,一应军政大权,皆由太子主理。

    六月二十三日,白天天上出现太白星,众人惶恐,自三皇五帝以来,白日天上出现太白星,就被视为不祥。

    而此时离玄武门过去不过二十天的时间,其中与太子一脉关系不清不楚的人,趋机煽动民意,山东地区不少人举起了反旗。

    可在李世民的铁腕下,这些煽动没有任何效果,幽州都督、庐江郡王李瑗刚竖起反旗,就被镇压下去,枉送了一条性命。

    六月二十七日,太子下令,赦免幽州辖区内因李瑗反叛而受连累的一众百姓,七月初五,齐王妃的堂叔杨恭仁被免职。

    与此同时,太子右庶子高士廉受命出任侍中,左庶子房玄龄任中书令,萧蠫任尚书左仆射,七月初七,太子再下谕令,命宇文士为中书令,封德彝任尚书右仆射。

    李世民这一系列的动作,让那些有异心的人暂时都收敛了爪子,蛰伏不动,八月初一,近期来频频挑衅的突厥突然派人求和。

    李世民虽对他们的突然示好感到惊讶,可他刚刚接过大唐政权,根基未稳,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顺势就接了突厥的好意。

    八月初七,吐谷浑派使者求和,当夜,已有一个多月不理政事的高祖将李世民召中宫中:“太子,看样子你确实比朕更擅管理国家,你接掌政权以来,不过一个多月时间,突厥,吐谷浑等都纷纷派人前来求和。。。。。。”

    “儿子惶恐。”李世民不知他为何突然说这些的话,心里有些不安,连忙恭身请罪。

    “你不必紧张,朕也没有任何讽刺之意,说的都是真心话,我年事已经高,近年来处理国事已有些力不从心,而你又和隐太子不同。”

    “你这些日子监国的举动朕都看在眼里,一应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根本用不着我担心,朕又何必还受这份罪,朕明日便下诏,宣布退位,让你登基。”

    “唯有一条,这太极宫朕住了多年,一时有些割舍不下,还想多住些时日,你的登基大典便在东宫的显德殿举行,如何?”李渊摆了摆手,一脸语气深长的开口。

    “父皇厚爱,儿臣谢恩,其它的一切但凭父皇吩咐。”李世民跪到在地,恭恭敬敬的朝李渊叩头谢恩,李渊肯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出禅让,即便不肯让出太极宫,对李世民而言也是大喜事。

    竖日,唐高祖李渊就亲下诏书宣布退位,命皇太子李世民接掌帝位。

    八月初九,初秋时节,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李世民身着黑色滚金冕服,头戴通天冠,乘坐着六马銮驾,来到显德殿,由裴寂宣读登基圣旨,登上了帝位。

 第二百零三章 封后(上)

    裴寂宣读完圣旨,李世登上帝位,接受了百官朝拜后,紧接着带领一应文武大臣去都城南郊遥祭帝陵,告示先祖上天,随后大赦天下,放回武德年间被流放的人员。

    同时封赏了无数文武官员,根据他们各自的功勋,授爵封勋,并颁布政令,免除关内和蒲、芮、虞、泰、陕、鼎六个州的两年租税,全国免除徭役一年。

    百姓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赐粮食一担、布帛若干,百岁以上老人加授荣衔,废止潼关以东靠近黄河的各关塞。

    这一连窜的政令下去,迅速让李世民在百姓和文武百官中站稳了脚跟,随后他又查阅了户部人口宗卷,发现全国在册人口不过二百余万户。

    其中还有不少男丁取不到老婆,从隋未至今这十几年中,中原战乱不止,无数妇孺儿童死在逃亡的途中,这就导致了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本就不多的人口中有不人还在打光棍。

    李世民看到这一记载,顿时忧心如焚,一个国家想要兴盛,首先要有人,现偌大的大唐王朝才这么点人,不管是对于国库丰盈还是壮大国力,都大大不利。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自隋末至今,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大隋鼎盛时期的人口到现在已十不留三,唯今之计,只有与民生息,想办法激励大家多生孩子。

    可要生孩子就要让所有适婚男丁都能取上媳妇,这十几年的乱世死了很多的妇孺孩子,女人这一块暂时只有想法子从各地豪强手里掰一点出来。

    各大世家豪门中的男丁,不仅妻妾无数,还有通房诺干,偷置外室的也不在少数,有名有姓的妻妾也就罢了,不合适让他们让出来。

    但通房、外室,以及家中多出来的婢女,让娶不到老婆的人给点钱财,你们给让点出来不过份吧?

    为了这事,李世民特召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萧瑀、陈叔达等人前来商议。

    这些人都属各个世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听完李世民的提议后,皆默不作声。

    多余的奴婢也就罢了,通房和外室想让他们让出来显然不易,虽说这两者和奴婢的身份没有什么区别,主人家有权买卖。

    但有能力置通房和外室的男人多半不缺钱财,出身也不会太差,这样的人大多比较爱面子,让他们把自己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