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名花-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烟同几人一道用完午膳后; 刘伯安排癞子去了名下一间新开的饭馆当厨。景儿想跟着南烟; 南烟未应; 只让她暂且先跟着刘伯做事。
从酒馆离去后; 南烟在长安城游玩并未直接回相府。不多时; 她缓步至一小巷转角; 快走几步,贴着青灰色的墙壁听身后来人的脚步声。
那人在转角处迟疑片刻; 终是踏步上前。南烟立即伸手紧攥着这人领口用力将他压在墙壁上。
“南烟姑娘; 是殿下让我跟着你的。”
李常洛在南烟动手前冷静的将身份解释清楚。
南烟稍稍一愣; 想起昨夜之事; 将手松开。
“我出相府你便跟着了吗?”
“是。”
李常洛整理好被南烟弄乱的衣襟,向南烟揖了一礼,道:“殿下这几日事忙不便出面,因此着属下保护南烟姑娘。”
李常洛此言为真; 但有一事未告知南烟,自她从相府出现后一直跟着她的人除了自己; 还有冯希臣的手下。
南烟掸了掸袖口; 问道:“你家主子近来是何事繁忙,还有; 你们可有南易的下落了?”
“殿下所忙之事皆有关朝政; 属下不好过多泄露; 至于南大人的下落,我们的人已摸清他上岸地点,正着人布网排查他逃离路线。”
“南易这人谨慎多疑; 劳烦你们费心了。”
李常洛听完,道:“分内之事,不麻烦。”
“你既奉命护我安稳,日后便不必躲在暗处,如席秀一般侯于我左右便是。”
南烟低道。
李常洛迟疑,“我年前曾在殿下周围露过脸,未免有心人猜忌,近来或许不好在明面上候于南烟姑娘左右。”
南烟颔首表示理解,也未就此事多讨论,大摇大摆的从小巷走出,回相府时,南烟想从侧门进府,李常洛令人提醒南烟,邀她由相府正门进入。
甫一进门,正好被等候她多时的青年逮住。这人是前几日在酒馆遇见的冯希白好友,今日前来,是特意试探俞夫人看两家可有结亲的意向。
不用多想,这结亲的对象自然是如今身为俞沉义女的炳南烟。
俞宛清坐在母亲身旁想看南烟如何招架,南烟想了想,便真如同义女般先向俞夫人揖了一礼,随后垂头温婉道:“南烟家中无人,此事自是由干爹干娘做主。”
俞相不在,这事便落在俞夫人头上。
俞夫人此前得了夫君的令,说这女子是贵人,轻易得罪不得,因此她才安抚小女宛清莫要就此前两人争吵之事责难这女子。
她既是贵人,那这事怎会轻易由她做主?
俞夫人一脸为难,如今夫君不在,她有些担心若是弄出岔子会如何?
俞宛清在一旁见南烟如此乖顺听话,心中不喜,来提亲之人家世人品皆不若俞宗衍,南烟却似并未有拒绝之态,她兄长难道还不比这人强?
这青年是俞宛清刻意招来的,只想着尽快将南烟打发走,她才顺眼,如今却又不忿南烟轻视她兄长。
俞夫人沉吟片刻,道:“婚姻之事由父母做主,但夫君不在,我亦不好独断。”
她朝那上门提亲的人和蔼笑道,“这事暂缓如何,但公子既亲自上门,不若将你的生辰八字留下。”
那青年见此忙应道,“生辰八字早已备妥。”
话落之际,已有媒婆欢天喜地的携了青年的八字恭敬的递给俞夫人,此事若真的成了,她这红娘之名在长安城只会愈发响亮,因此做起事来丝毫不敢怠慢。
俞夫人将八字收入怀中,媒婆笑着候在一旁,见俞夫人未曾令人写下南烟八字递给她,也不尴尬,本来此事便是男方主动求娶,算是高攀!
这般,几人在大堂说了会体己话,南烟便告辞离去。
俞夫人讨要八字,且称俞相不在不好做主只是推脱之举。届时,若要将人打发走,只待称八字不合便是再好不过。
厢房内,因着没有外人,李常洛便从暗处现身。
席秀向来便十分八卦,听了今日有人上门向南烟提亲,问道:“那人是谁啊,怎的突然上门来了。”
“一面之缘罢了。”
南烟将窗扇阖上,看向李常洛,方才她想从侧门入府,这人却诱导她从正门进,正巧撞上一直等着她的俞家奴仆。
李常洛是周时生的人,周时生这是想做什么?
接连几日,南烟再未出门闲逛,如今不比在盛和村,有席秀及李常洛在,她便时常邀这二人与之对打。
席秀腿上功夫不错,擅轻功。李常洛因常年跟在周时生身边,精通人体各处穴位,擅长点穴、暗器。
一段时日下来,南烟轻功渐长,在暗器方面也算是摸了些皮毛。
周时生再未出现,他不出面,李常洛亦不相告捉拿南易寻找炳熙的进展,她亦不主动发问。
这事看着似乎暂时搁置了下来。
俞宗衍再未露面,反是俞宛清出现过几次。她待南烟十分客气,告之她上门提亲之人已被她父母回绝,随后又想探清南烟底细。
南烟未理会她,看在俞宗衍的面上,将她委婉的请了出去。
……
再有几日,天子五十大寿,宫中举行夜宴。
周时生此次南下处理禹州水患有功,且天子令他暗中审查于广善一事,最终这事却闹到长安城,落得如今这般模样。不仅于家伏诛,南易父子亦被此事牵连扯出些陈年旧案。
观明面上,此事似乎与远在禹州的周时生无关,但如今皇子只二人,古往今来皇室子弟间倾轧严重,朝官暗中都道这是周时生出手一力推行。叹这位皇子虽面上看似温和,行事却十分狠准,一出手,便废掉周承毅两名大将。
朝官皆未将此事与天子关联。
宫宴之上,天子以禹州治理水患为由赏赐周时生诸多钱帛玉器及长安城附近良田千亩。周时生接过赏赐后将此次南下禹州寻来的名画作为生辰贺礼献上。
天子似乎极为欣喜,朝官见此亦齐声恭贺,场上一片君臣同乐的景象。
不多时,天子称累暂退,周承毅见天子不在,亦与四周前来献好之人闲聊几句便也称累离去。
周时生今夜作为除天子外的第二主角倒是多留了片刻。他见周承毅离去,将目光落在他桌上一动未动的酒水上。
周承毅嗜酒,但今夜他却一滴未沾,这着实有趣。
宫宴之上的酒水都着人特意查证过,且令人先行饮用,绝无掺毒之嫌。他不饮酒,那么原因只会出在周承毅自个身上。
嗜酒之人不饮酒,那或是他身上有伤,不宜饮酒。
近来,长安城放出消息,说南安刺伤周承毅侧妃逃离,但如今看来,这有伤之人或许另有其人?
周时生缓缓转动着酒杯,如今天子不在,但这宫宴四周尽是天子亲信的宦官,前些日,天子方才催促周时生早日成亲生子,今夜宫宴上果不其然见着不少适龄女子。
周时生朝俞相一家看去,意料之中,未见着南烟身影。
他又将目光落在其它桌上,今日露面的女子周时生皆有印象,他向来过目不忘,连朝官家中奴仆都能一一识得,晃论朝官之女。
天子此举似乎有意为周时生选妃,但他早早离去,似是让周时生顺心为之?
想及此处,周时生笑了一下,举杯朝俞相走去。
四周一直观察周时生举动的太监见此,忙令人传信给天子,随后又暗中盯着周时生与俞相交谈。
俞沉似乎有意避嫌,俞宛清却是主动的举杯与周时生对饮。
她知道一味的含羞带怯只会让周时生忽略她,因此行事十分积极,但也把握着分寸。
周时生与她交谈几句,随后将目光落在一旁神色温和的俞宗衍身上,与之举杯示意,俞宗衍酒量浅,今夜却举杯饮尽。
周时生未做的太过,再与新任的兵部尚书闲聊几句,便也称醉离席。
俞宛清托腮看着周时生离去的背影,转向一旁的母亲,轻声笑着,“殿下今夜除去与兵部尚书饮酒,便只剩下我们了。”
而今夜出席的女子,除去俞宛清,还无人与之对饮。
俞夫人点了点俞宛清鼻头,正欲取笑她,但见夫君与儿子面色都不大对劲,又将即将出口的轻笑憋了回去。
在俞夫人心中,长安城中只她的小女宛清才配的上做七殿下的正妃,她一直不知为何夫君似乎并不太赞成此事。
冯希臣身为从二品官员,坐在俞相一家下座,他身旁的冯希白一直偷瞄俞宛清,因此将今夜一幕看的清清楚楚。
他见俞宛清面上带笑,整夜里看也不看他,心中失落,酸楚异常。
这时,面上突然又一道影子罩下,他抬头看去却是柳嫣。这位官家小姐出生极好,观情形再有不久便是他嫂嫂了。
冯希白立马屏退脸上颓色,高高兴兴的站了起来,对柳嫣嘻嘻哈哈的小声道:“嫂嫂,你来了啊?”
柳嫣闻言立即惊的不知所措,被冯希白此言吓的后退了几步。
“希白,莫要胡来。”
冯希臣起身,踏出席位朝窘迫的柳嫣走去。
身后,冯希白看着兄长与柳嫣相携离去的身影,十分艳羡。
相府内
席秀八卦的凑在南烟耳畔,试探道:“今夜天子生辰在来庆宫举行宫宴,且刻意强调朝官携家中适龄女子赴宴,看来这是给七殿下选妃的架势。我听俞宛清院中的下人说,她今夜仅是试衣服便试了不下十套。”
南烟听了,放下手中母亲留给她的地图。
她看向席秀,显然未抓住重点,道:“席秀,我真是小看你了,入相府不过一月,却是连这么细枝末节的事你都能知晓。”
“南烟,这可不是重点啊!”
席秀撑着下颌,有些不满,道:“你是相府义女,为何你便不能入宫赴宴,且殿下显然对你有意,你今夜赴宴,以如今相府义女的身份,嫁给他也无妨啊。”
“嫁给他?”
南烟捏着牛皮地图的一角,道:“嫁给他作甚,良娣、还是侧妃?”
席秀未曾接触过高位之人,此前未曾想到如南烟这般细致,在她沉思之际,南烟已下了结论,道:“嫁给他我可太吃亏了!”
周时生曾说过给南烟一个家,但她显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
☆、第七十五章
周时生归朝第三日; 南方传来两则消息; 一则是齐国太子率军北上; 接连吞并齐国北面相邻的小国; 若照这般趋势; 不过一年齐军会抵达北燕边境。
二则是叛军薛海出现在北燕南方边境; 且联合与北燕接壤的月氏一族作乱。
这两则消息虽不至于令朝堂慌乱,仍是将众人的心提了起来; 无论对外还是对内; 北燕已有十年未发生规模较大的战役。
“薛海?”
天子将目光落在左列武官之首的周承毅身上。
十年前; 天子由北昌起兵至长安城; 当时年长的周承毅亦跟着天子在军中做事,机缘巧合下识得一名为薛海的小兵。这人在那两年夺位的战役中助周承毅立下几次战功,升迁为副将。
天子即位后待朝堂稳定曾出手削弱周承毅手中军力,以国内暂无战事为由将周承毅心腹如薛海等人从长安城调离至南方偏僻穷困的县城为官。
再有几年; 薛海此人在南方势力逐渐做大,天子曾被贬至北昌苦寒之地; 触底反弹回到长安城因此十分警惕有人如他当年那般。
他下令薛海回城当职; 薛海却不应,公然违抗圣命。
当年天子因拆分周承毅手中势力因此将薛海等人远远调离; 不想离的远; 不便管理而薛海此人野心才干兼备; 竟是给了他可乘之机,他竟是起了在南方一带圈地称王的心思。
天子自然下令诛拿。
那时,周承毅主动请缨; 天子想看看这个儿子没了薛海助力到底还可否成事,因此放权给周承毅令他南下平叛乱军。
周承毅南下后刻意夸大叛军势力,且以长安城军队不熟悉南方作战为由在南方大量招兵买马,壮大手中军力。但在对敌中,他令天子放权给他的军队打头阵,不讲究兵法,只以数量压阵,之后则令自己手下新建的军队上前线收尾。
此事历经半年,待周承毅归来时,天子放权给他的军队中只留下中层将领,且其中还有他自己安插之人。而他因惧怕天子如同对付当年的薛海一般打压他新建的军队,因此一面讨好天子,一面令新兵固守南方关卡一带。
禹州位处南方一带,于广善离开长安城到了禹州实则权利比在长安城大的多,因此才会肆无忌惮的作乱。这也是为何周时生不在禹州处理于广善,而设计将此事闹到长安城。
天子逐渐对周承毅不满,因此才会暗中出手打压。
前段时日周承毅主动示弱,天子心中本已消气,如今猛然听见叛军薛海之名,不由的又起了一层怒意。
朝官面面相觑,又将目光落在那传递消息的信使面上。要知道因薛海曾为周承毅部下,因此当年周承毅南下平叛闹出的动静极大,平定叛乱后宣称薛海伏诛,以此为由威震北燕。
如今,信使却报薛海出现在南方,联合月氏作乱?
“这是怎么回事?薛海当初不是死了吗?”
天子质问周承毅。
周承毅神色沉重,上前恭敬道:“禀皇上,当年臣奉命南下,却是亲眼见薛海伏诛。”
他话落,转身责问那信使,“薛海已亡,你为何误传?”
信使叩首,惊慌道:“此事当真,卑职未曾误传。南方众人亲眼见着薛海与月氏一族在南方作乱。”
周承毅眉间沉沉,几欲发怒。
“罢了。”
天子在上首呵令道。
月氏与薛海不足为惧,如今需认真看待的是另一则消息,齐国出兵北上。
齐国与北燕势大,两国边境内夹杂着众多小国,其中与齐国临近的则多年向齐国进贡,与北燕临近的则臣服于北燕。
多年来,大家相安无事。如今齐国太子以邻国叛乱为由,浩浩荡荡率军北上,北燕自是不能坐等,亦需出兵南下占领先机。
朝堂中就此事商议一番,皆一致同意出兵南伐。南下首要便是铲除薛海及月氏一族,战事一起,相邻的如南台国等弱小国家必遭战事侵扰。
但南台国与月氏一族积怨颇深,此次若无南台国人暗中报信,消息不若这般灵通。因此南台国虽必将灭国,但其皇室一族可至长安城生活。一则监视,二则令消息传出去,若有小国见此主动投降,亦是节省北燕兵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战策已定,便不必拖延,如今只等天子下令,整装待发便可出兵南下,只是此次领兵人选…?
有人将目光落在左列武官为首的周承毅身上,当年薛海叛乱,他可是主动请缨。如今薛海未亡,齐国为太子亲自领兵,北燕领兵之人怎么看似乎他最合适?
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年周承毅以南方偏远不好监管未由,令他的大量兵力驻守南方,如今若从长安城一带调兵,南下一路漫长,人多不好管理,路上难免有所损耗,但若从南方直接出兵却是能节省人力物力。
只如今周承毅收敛了脸上神情,垂着脑袋避开众人窥视,显然没领兵出战的心思。
他不应,为避嫌或不想得罪周承毅,自是没有朝官出面提议。
周时生此时站了出来,周承毅咬着后槽牙,目光紧攥着他,天子亦将目光落在他身上,眸中思虑重重。
周时生上前躬身一揖,提议周承毅为主将,刘彻为副将南下。且派遣南方军队出击,长安城一带兵力暂且搁置观望态势。
刘彻是天子心腹,军事才能远在周承毅之上,令他为副将,周承毅为主将实则只是表面之需。届时若两人南下,周承毅必得听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