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长公主不想死 >

第14章

长公主不想死-第14章

小说: 长公主不想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卿一直在关注此事,几乎是掐着时间过来求见的。太皇太后想着她在许多事情上都颇有见地,便宣了她来见面。
  地上的碎瓷器还没有收拾,也就成了贺卿最好的切入点,“这可是娘娘最爱的一套瓷器,莫不是失手摔了?那就太可惜了。这一套还是惠帝爷在时烧的,后来总烧不出这么好的颜色。”
  她说着,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瓷片,放在手心里,摇头叹息。
  “你不见哀家正生着气?也不来劝,倒是光顾着看瓷器了。”太皇太后嗔怪了一句。但被贺卿一打岔,情绪倒是平复了一些。
  贺卿这才笑问,“是谁惹得太皇太后如此生气?实在该罚!”
  太皇太后的连沉了下来,“法不责众,他倒是打的好算盘!哀家也不过白气一回,若当真责罚了,只怕这朝堂上就再容不下哀家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贺卿露出了一点惶恐之色,“娘娘可是为朝上的事烦心?”
  “就是瑞州的事。”太皇太后道,“一场民变,既然事出有因,那只需解决了也就是,若真打起来可不是劳民伤财?可朝上的大臣们,似乎都认为该打。却也不想想,如今朝中才略安定些,战事一起,只怕又要生出事端。”
  “原来是为了这事。”贺卿将手里的碎瓷片放下,对太皇太后道,“外头的事我不懂,不过娘娘若是不生气,我倒有一句话要说。”
  “什么话?”
  “这一仗,的确该打。”
  太皇太后勃然变色,“怎么,连你也要来做说客?”
  “我一个方外之人,又是女子,谁会请我做说客?娘娘且听我分说,”贺卿不慌不忙道,“外间的事不论,但正因为朝中如今不算稳定,这一仗才必定要打。”
  “哦?怎么说?”大抵因为贺卿并非利益相关之人,太皇太后便也多了几分耐心。
  贺卿道,“春秋时,楚国为五霸之一,国力强盛。然而楚庄王病逝早亡,年仅十岁的楚共王继位,楚国便陷入了危机之中。为了稳定局面,代理朝政的太后与大臣商议,决定联合齐国攻打鲁国。我也曾听闻,草原民族为了缓解内部分裂与争斗之势,往往总要纠集起来,对中原用兵。太皇太后试想,这是为何?”
  太皇太后也读了不少史书,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外面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便可以顺利将矛盾转移,反倒有利于内部团结。”
  “正是如此。”贺卿点头道,“瑞州自然是癣疥之患,但若是能一振朝廷声威,令朝中大臣同心协力,便是兴师动众一些又何妨?——正是要兴师动众,好教所有人都知晓,国朝仍然稳固。”


第25章 见何不平
  贺卿所描绘的发展令太皇太后心动,却并不能让她立刻下定决心。
  好在贺卿自己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并不觉得失望,说完该说的话,便立刻知机地起身告退,留出时间来让太皇太后自己思量。
  转移矛盾,在政治上是十分简单、却屡试不爽的手段,太皇太后自然也知道。
  只是她才当着众臣的面表明了态度,甚至在早朝时拂袖而去,若就这么回转心意,未免有些下不来台。再说,既然是朝臣先提出来的,那么事成之后,功劳自然也是众人的,于她而言,究竟有多少好处?
  万一让朝臣觉得她之所以改主意是他们威逼的结果,焉知下一次,不会再用这种手段?
  如此几番思量,始终无法做出决定。
  这种时候,太皇太后迫切地需要有个人商量,最好是能够提出可靠的建议,给她作为参考。
  而这个人必须是绝对忠诚可靠的。贺卿也好,朝臣也好,都不是好的选择。于是太皇太后在长久的犹豫之后,将视线转向了自己身边伺候着的人。
  她在宫里能够接触到的人就这么些,旁人不通政务,但入内内侍省的人朝夕伴君,这些东西却是必学的。
  只是无论都知黄修,还是内东门司供奉官黄修,在太皇太后看来,都不甚满意。
  她虽然始终在深宫之中度日,见识有限,但也隐隐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不是什么贤明君主。不管是做皇后还是太后时,总有朝臣设法将奏折递到她这里来,请求她劝谏君王。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朝政其实差不多是掌控在大臣们手上的,皇帝参预的并不多。
  如此,跟在他们身边的内侍,自然也很难有多少见识与长进。尤其是都知黄修,当年得灵帝看重,便是因为深研道经,可以替灵帝管理诸多道士。
  要他们为自己分忧,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们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太皇太后想到这里,便吩咐黄修,“去将入内内侍省的名册取来。”
  虽然不知道她怎么突然要看着东西,但黄修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名册取来呈上。宫中内侍数量众多,光是名册就有厚厚的好几本,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就觉得头疼,却还是不得不耐下性子来仔细翻看。
  朝堂上的事她都暂且忘了,花了大半日功夫,看得晕头涨脑,这才从名单里挑出几个可用之人。
  她将这几个名字写在条子上,随手递给黄修,“召这几人来见哀家。”
  “是。”黄修低下头,顺势在字条上扫了一眼,便将上面的五个名字都记了下来,心念电转,开始琢磨起太皇太后要见他们,所为何事。
  数千内侍伺候这么寥寥几位主子,竞争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太皇太后跟前的这几个位置,从上到下都盯着呢。哪怕黄修已经站在了所有内侍之上,也半点都不敢掉以轻心。
  内侍们的前程,全都系在主子们身上。只要太皇太后一句话,他可以是入内内侍省都知黄修,也可以什么都不是。
  如今现放着这么多人太皇太后却不用,巴巴的亲自从名单里挑出来这五个人,不论是要他们去做什么,都很值得黄修警惕。
  不过这种警惕也是内敛的,并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显露出来。
  出了门,他一边吩咐下面的小内侍去寻人,一边继续在心里琢磨。
  黄修本人也算博闻强记,身在这个位置,宫中有名有姓的内侍都在他的脑子里,以备不时之需。如今细细检看,太皇太后要见的这五个人里,有三个是在他这里挂了名的,还有两个却不知是什么人。
  单看这挂了名的三个人,要说共同之处,那就是入宫多年,年纪已经很大了。
  细细算来,应该是在惠帝年间入宫。而且一度得到信重,在入内内侍省当值,御前行走。不过位置都不高,不过是内侍高品、内侍高班一流的人物。后来灵帝继位,他们这些人都没了用武之地,便被发配去了别的衙门。到如今,也混了个不上不下的品级。
  想到这里,黄修不由牙疼一般深吸了一口气。
  说起惠帝年间,外间自然是盛赞这位陛下贤明仁德,但对内侍们而言,那同样也是他们最辉煌的时候。
  莫看灵帝和献帝都对内侍信任有加,但因为他们自己不怎么关心朝政,一个一味求仙问道,一个则痴迷各种逸乐之事,跟着他们的内侍自然也都是摆弄这些玩意的好手,于朝事上,却是很难插得进手的。
  反倒是惠帝在位时,因为每日要处理大量朝政,必须要有内侍在一旁帮手。因此当时的入内内侍省,每日接触的都是奏折简牍、国之大事。至于当时的都知,更是号称“内相”,与政事堂的相公们一般辅佐皇帝。
  跟前辈们比起来,黄修这个都知当得就有些没滋没味了。
  但佩服归佩服,要他将自己这个位置让出来给人,却是万万不能的。
  如今太皇太后正为了朝堂上的事忧心,却不问他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人,非要去找惠帝年间的老人,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意识到这一点,黄修心里陡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但目下这种情形,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太皇太后直接吩咐他去办这件事情,也就不担心他会有什么意见。就算有,也只能压着。
  皇宫虽大,但涉及到太皇太后这位地位最高的主子,事情办起来效率就高了许多。不过一个时辰之后,那名单上的五个人就已经来了四个。其中没来的那个,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已经于去年求得恩典出宫,急切间怕是找不着了。
  太皇太后见了这四个人,却难免有些失望。
  在她想来,曾经那么意气风发的人,总该还留着一点风骨。然而眼前这四个人,却是头发胡子都斑白了,垂垂老矣,目光混浊,再没有半点野心与意气。
  这样的人,还能用吗?
  但她还是耐着性子问了这四人这些年来的经历。
  前三人显然日子都过得浑浑噩噩,自己其中一个说起话来甚至语无伦次,让太皇太后心都凉了半截。然而到了最后一个,他却没有仔细叙述自己的经历,而是从怀中捧出一本书来,“奴婢毕生心血,皆在此书之中,愿呈太皇太后钦览。”
  不止是太皇太后,殿内所有人都不由生出几分惊讶。
  盖因此人在四人之中看起来最落魄,最不修边幅,也是最不受重视的。因此太皇太后才将他排在了最后,谁知道他却是不按常理出牌,立刻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而他拿出来的那本书,可以看出纸张十分爱惜,并无半分褶皱之处,与此人的外表截然不同。
  太皇太后便微微颔首道,“呈上来。”
  黄修亲自走过去接了此书,转身呈到案上,让太皇太后翻看。
  这本看起来并不薄的书,详细记录了从惠帝年间到献帝时期,宫廷之中皇帝后妃及内侍宫娥的生活,其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全面详细,着实令人称道。而且笔触活泼,叙事风趣。作为这宫廷生活中的一员,太皇太后只看了开头部分,便数次会心一笑,颇觉有意趣。
  但现在不是看书的时候,她微微颔首,暂且合上了书页,抬起头来看向跪在下首的人,态度不再似之前那般漫不经心,认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何不平。”
  “起吧。”太皇太后摆了摆手,“这书写得倒是有些意思,可见你用心了。往后就跟在哀家身边伺候吧。黄修,你带他下去安置一番,今日就开始当值。”
  “是。”黄修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出列应答。看向何不平的视线,却是万分复杂。
  近身伺候主子们的内侍之中,识字的占大多数。毕竟有时候需要整理案牍,甚至代为书写,若是这些都不懂,如何侍奉主子?但如何不平这般著书立说者,却是从未有之。
  而他写这么一本书,想来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借此起复。
  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得到机会,毕竟那两位爷都不喜这些。如今对了太皇太后的胃口,得了恩典留在身边,却是不得不防。
  亲自将何不平送到他的住处,又叫人送了份例上的东西来,好生安抚了一番,黄修才转身离开,留他自己在这里收拾。
  太皇太后虽然把人留下,却并未给出具体的职务品级,显然是还想看他的能耐。若是放任不管,或许不久之后,自己在咨平殿和养寿宫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这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黄修回去之后,就拉上了内东门司供奉官黄忠,将其中干系一一分说了,又道,“若不赶快寻机将他压下去,翌日我二人只怕要仰人鼻息过活了。”
  “这事倒也简单。”刘忠低头沉吟了片刻,道,“黄都知何不使人将此消息传给问道宫?”


第26章 嫌隙暗生
  “问道宫?”黄修不解,“此事与慧如真师有何关系?”
  “你倒忘了,之前是谁巴巴的赶来替太皇太后出主意了?”刘忠笑着问道。
  黄修恍然大悟,“是了,此事当让真师知晓才是。”
  所谓的“方外之人”“出家离世”,估计连太皇太后都糊弄不住,更不提这些在权力堆里打滚,为了往上走不择手段的内侍们。尤其是黄修,他曾经替灵帝掌管天下道士,所见过的“出家人”不知凡几,最知道他们的德性。
  人生在世,谁能当真超凡出尘呢?
  只不过之前思维一直局限在内侍之间,所以一时才没有想到。得了刘忠提醒,便立刻豁然开朗。
  要对付这何不平,光是他们动手,难免局促,或许难以成事。倒不如撺掇一下那位无上慧如真师,叫她出手,必能奏效。
  而且如此一来,责任也可以推给她去承担,不至于牵连到他们。相反,没了慧如真师,太皇太后必然更加信重于他们。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种事,交给旁人去办,黄修不放心。万一走漏了消息,到时候他也难以脱身。
  所以黄修叫来了自己的小徒弟张才。这孩子进宫没几年,却是最机灵不过,如今已经能替他打下手了。这种事派他去再好不过。黄修还特意叮嘱了一番,叫他看清真师的反应,这才把人派了出去。
  而贺卿的反应,远比他想的还要激烈。
  太皇太后可能并不会全然相信自己,这一点并不出乎贺卿的预料。毕竟从最近她对自己的态度上,便可窥见一二。——原本贺卿闲着没事,每日必定要去养寿宫和坤华宫各走一趟。但近来她去养寿宫三五次,才能见到对方一次。
  所以她想听听别人的意见,贺卿并不觉得意外。
  然而听到张才带来的消息,她却还是吃惊得直接打翻了手中茶盏,“你说太皇太后挑的人是谁?”
  “叫何不平。他写了一卷书,叫做什么《拂尘录》的,据说写的就是这一二十年间宫中发生的各种事,呈上之后太皇太后十分欢喜,便把人留下听用了。”贺卿这样的表现,任谁见了都该吓一跳,张才却十分沉稳,语气仍旧不紧不慢,像是什么都没有察觉到。
  何不平!
  贺卿深呼吸了好几次,才勉强将胸口鼓荡起来的惊怒压下去。
  这个名字,她到死都不能忘。上一世,那个患了痨病、命不久矣的驸马,就是这个人替她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份仇恨,并不因为获得新生就淡去。只是之前贺卿一直没有碰见过他,自己也有意识地不去碰过往的回忆,将这些事情深深压在了心底,所以面上才能勉强保持平静。
  但这个人却偏要自己跑到她面前来,昭示自己的存在。
  之前贺卿只知道宫中目前有名姓的内侍官中并没有这么一个人,却未曾深想过缘由,更没想过何不平是如何上位的。
  如今想来,那时中山王已经登上大位,却因为大礼议之事,几乎惹恼了满朝臣子。就连一力支持他登位的薛知道也几番上书,驳斥他的想法。身处宫中,孤立无援,即便是君王,只怕也会心下不安,想要寻得熟悉前朝后宫诸事的内侍辅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便如此刻,朝事纷芜,太皇太后接触得越多,便必然会越发觉得吃力,想找个人在身边做帮手,并不奇怪。
  传话之人的意思,倒像是她之前的建言引起了太皇太后的念头。但就算没有她的建议,相信太皇太后迟早会意识到这一点,何不平也早晚能借着这个机会往上爬。
  该怎么办?
  贺卿抬眼看向坐在矮凳上的小内侍,心下念头急转,一瞬间生出了无数的打算,最后又一一被压了下去。
  事有轻重缓急,虽然贺卿恨不得立刻就解决了何不平这老货,不叫他有机会出头,但她更清楚,自己在太皇太后面前说话的分量太轻,想要奏效实在太难。为他费这个功夫,并不值得。
  当下,还是前朝的事更紧要些。
  报仇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再过两年,楚朝就要面临亡国的风险,这件事比任何事都更要命,容不得半点闪失。
  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