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有人看不起,且想不到这庄家丝毫没有嫌弃。
“看这个灯谜,暗。”庄家把一个灯谜条子拉到黎清面前,周围人看了,瞬间炸开。
“这也太难了。”
“这一个字的灯谜最是难猜,庄家,你怕不是在唬我等?”
“哪里哪里?我在这里摆摊儿也不是一两日了,怎么敢出些莫须有的题目出来?这不是砸了招牌么?”
“有声有色。请问庄家,这谜底可对?黑为色,音为声故为声色。”黎清道。
“恭喜这位夫人,谜底就是有声有色,您是第一位猜对谜底的人,可以免费取走一个灯,请到一旁挑选。”
黎清心里像是炸开了惊雷,原来是收费的啊!还好我是第一个,不然可得闹笑话了。
“多谢庄家。”黎清给了众人一个笑容,那笑似春天的暖风一般和煦温暖,一时之间有不少人看呆了去。
黎清置若罔闻。
正当黎清准备去取灯时,庄家忽然喊住她:“夫人,出门可要注意安全,这里人多,难念有些不轨之人。”
“多谢庄家提醒,妾身记住了。”黎清行了礼,取了个合眼缘的灯,便悄悄隐匿进了夜色中。
以后还是不要乱走了,默默无闻的呆在小村子里,做一个安静又乖巧的小寡妇吧。外面的花花世界太美好,但是也太致命。
同时,黎清想,要是自己力气稍大一点,也就不用怕了,万一哪一天忍不住出来玩耍,被别人套了去,也有能力反抗不是?
黎清悄悄来到河边,她原本不知道淮水在哪里的,但是这一路的商铺上,难免有带淮水二字的,又有人提着花灯朝一个方向走,自然就知道淮水在哪里了。
放了花灯,许了愿。不管灵不灵,还是许了更好,图个心安。
是时候回去了,这次她要定位瞬移,看看能不能达到效果。黎清借着夜色,甩开似有似无的跟踪,一个闪身,消失在了夜色里。一阵失重感之后,黎清看到了熟悉的景象,她家后院的竹子,果然原本还齐地的竹笋,已经拔了三节起来。
黎清做贼似的进了屋,月亮正直中央,预测大概子时,还能睡上几个时辰。家里没养小动物也省了很多事情,黎清对此乐见其成。
天未亮,鸡鸣桑树颠,恨不得将自己的嗓子给扯出来看看。这鸡自然不是姜家的,是邻居王家的公鸡。
王家还养了十几只母鸡,平日里的鸡蛋就是去他家买来或者换来的。
黎清捂着耳朵,不耐烦的呓语。云及昨天和姜氏睡得,不然黎清也不会大胆去实验瞬移大法了。
“娘亲,娘亲起床啦,今天要去赶集,奶奶答应给我买糖人儿。”
可怜的黎清刚刚从鸡鸣中恢复元气,又被云及拖了起来。
第16章 赶集
“傻娃子,让娘亲多睡会儿吧。”黎清手一拉,将被子捂着脑袋,身子一扭,将自己裹成一个球。
“娘亲,快起来,娘亲我要小糖人儿。”云及撕扯着黎清的被子,试图将她从被窝里拖出来。
……
黎清:“……”
好了我投降,大不了中午再睡。
天还没亮呢,苦唧唧,嘤嘤婴。
“娘,早。”
黎清说完这句话收到姜氏的白眼一枚:“瞧瞧,这么大个人了,还要儿子叫你起床,丢脸都丢到小孩子那儿去了。”姜氏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那一脸的笑意可没有消减。
“哎呀,娘还笑我,都怪不好意思了。”
黎清在泡菜坛子里夹了几块萝卜,搁在案板上切成丁,又将锅里的闷蛋端起来,撒了些进去,端给云及吃,剩下她和姜氏做稀饭的配菜吃,依然有馒头。
“我听云及说要去赶集?”黎清很悲惨的发现,脑子里原主的记忆已经没有了,也就是除了她调动过的那些,剩下的全都消失了。
这无疑是一个打击。
不对,好像是和自己融为一体了,那可就放心了。黎清第一次觉得对这个世界有了归属感。
“五天一逢集,今天自然赶集的。”
黎清肩背背篓,手拉云及,背篓里放着一捆拾掇好的莴笋,姜氏走也背了个背篓。黎清的任务就是在集市上将背篓的菜给卖了。没吃过猪肉的黎清还是见过猪跑的,黎清表示,或许……或许她可以卖得出去。
姜氏接着说云及的糖人儿也用卖菜的钱卖。
黎清:昂(#?Д?)????
万一没卖出去呢?
集市地点黎清还是知道的,就在宁河的一个汇流处,他们要乘船去。
渡口处有几条木船,有的有篷子,可以称为乌篷船,也有没有篷子的小舟。今天虽然是个阴天,但是也不见得会下雨,所以三人选择了一条无篷的小船。
只需每人付上一枚铜钱。
水波荡漾,小船平稳的在水面上运行。船虽小,但上面却坐了六个人。除了姜家的三个人,还有两个是同村的李氏和她九岁的孙子李仁。
黎清明显看了到不怀好意的目光,抬眸望去,李氏却将脸撇像一边。
她孙子李仁直直的盯着云及,黎清怕出事,紧紧的将云及抱在怀里,毕竟这是在水上。
总感觉那孩子有些问题,还有那个李氏。
姜氏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儿,对李氏附带了些敌意。
自家和李家只是点头之交,并无过多交集,这个李氏怎么会用这样的表情看着自家媳妇儿?姜氏百思不得其解,黎清也是。
不知过了多久,船总算靠了岸。
黎清抱着云及,飞快上了岸,拉了姜氏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她扫视了一眼环境,这里也挺热闹的,只是不及昨晚所见。
“你和她有过节?”
“我和她?娘还不清楚吗?我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时见了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谈不上有过节。”
姜氏点点头:“还是得稍微防着,防人之心不可无。”
黎清说了句“知道了”便拉着云及到菜市场,找了个空地和云及开始卖菜。姜氏则是不知道去哪里了。
人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庞大起来。
“小白,去问问那边大娘们的莴笋卖多少钱一斤,要小心哈。”
“娘亲,云及不叫小白。”云及一本正经纠正黎清这个错误。
“你是娘亲的小白。”黎清微笑着揉了揉云及的头发。云及尚未长成,头发扎成了两个小波波,不仔细看就像个小姑娘似的。
“噢,那云及去咯。”云及摸了摸黎清的手。转身跑去有卖莴笋的地方。他才不要小白呢,怎么听都不正经。
爹走了,奶奶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照顾好娘亲是他的首要任务,所以小白就小白吧,娘亲喜欢就好。虽然最近娘亲变得傻乎乎的,和以前似乎不太一样了,却还是那么温暖,这个一直没变。
“娘亲,对面奶奶说,品相好的两个铜板,品相不好的一个铜板一斤。”云及迈着小短腿,飞奔回来。
“小白真棒,我们卖两个铜板一斤。”
黎清朝对面那摊子的老婆婆点头笑了笑,而后让云及坐在倒置的背篓上,等待顾客上门。
卖东西呢,她还是第一次。姜氏的做法很好,家里的莴笋吃不完,可以外销了换点有用的回来。
这个集市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交易市场,地处宁河支流交汇处,连接的村庄比较多,又交通便利,总是有流动的货商前来贩卖,久而久之就成了草市。
县令也在此设置了草市蔚以维持草市治安,顺便收取一定的摊位费。没错他们摆摊儿的是要缴费的。没有官掺和还好,一旦有官掺和,交钱在所难免。
天不遂人愿,等了很久莴笋都无人问津,来赶集的不是村里自家有地的,就是一些住在码头的人家。
这个时候,正是莴笋出产的高峰期,几乎每个来卖菜的都卖莴笋,平均分配下来,不到一对一。
见云及的目光一直萦绕着糖人儿铺子,黎清灵光一闪,对云及道:“小白,你知道我们如何才能将这捆莴笋卖出去吗?”
云及摇摇头,表示一脸懵。
“帮娘亲一个忙好不好呀?这样很快就可以得到糖人儿了。”
“真的吗?”一听到糖人儿,云及立即来了精神。
“我们这样……”黎清低声在云及耳旁说道。
“可是娘亲,我们这样是不是有点……”有辱斯文?这个词,是他听村子里的孙资大哥哥说的。
“变则新,不变则腐,小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云及摇摇头。
“就是人要懂得变通,不变就会变得迂腐,所谓迂腐,就是与世俗新事物不相符的状态,只会令人感到不舒服,知道吗?”
“变则新,不变则腐。”云及在嘴里反复念叨这句话。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新鲜莴笋,今早从地里拔出来的,洗的很干净。”黎清为了给云及加油打气,自己学着商贩的样子要喝起来了。
“新鲜莴笋,买一送一。”云及也跟着喊起来。
“小娃子,你家莴笋买一送一是个啥意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爱小便宜的人比比皆是,一听买一送一,顿时就来了兴趣。
第17章 卖窝笋
“娘亲说了,买一捆送一根,别看我们只有一捆,这一捆有六斤六两,加上额外的一根,共七斤两,可是我们只收十三个铜币。”
“这……不能分开卖吗?”
“娘亲说了图个吉利,六六大顺呢!今天刚好出了六斤六两,可谓天意,上天赐予的好运气。”云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可多出来一根怎么算?”那人再次问道。这个小摊子逐渐围了谢看热闹的人,大家都在等着云及回答。
一方面看这小娃子年岁不大,整个一小豆丁,说话却这么利索,另一方面则是想听听是什么结果。
只听云及说道:“最后一根啊,赠送那一根是我扒出来的呢,费了好大力气,客官看我这个小胳膊小腿的,拔出一根来很不容易的……”
云及指着放在一整捆外面的那根莴笋,实际上这一根是黎清一捆嫌弃太多了,从里面抽出来的。
“当然咯,也是个吉数,十两,取意十全十美。”云及说的脸不红心不跳。
“哟,真这么巧啊!”
“不信您可以拿秤来称。”
“得嘞,你这捆卖相不错,又是吉数,我要了。”那人不再犹豫。
云及眉开眼笑,小糖人儿在向他招手。
黎清将莴笋放进那人的背篓里,笑道:“祝您生意兴隆。”
那人一愣,疑惑不解。“这位娘子,你怎知我在做生意?”
黎清道:“亲身早上在码头时见过您,码头旁的运来食栈。”
“哈哈哈,小娘子可真是慧眼,有空可来我食栈坐坐。”那人爽朗的笑了。
云及将手上的铜钱数了两遍,确认了是十三个,拿了两个出来,剩下的都交给黎清。
“娘亲,要是他回去过称,没有六斤六两怎么办?”
“放心吧,他不会称的。”一个食肆的老板,又那么爽快大方,自然不会拘小节,而且他还取名为运来,说明对这些吉利是有心思的,再说了,码头那边人多,他忙的过来么?
黎清没有告诉云及,其实真的是六斤六两。她摸了摸云及的脸,蠢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有辱斯文,这可不行。
“娘亲,你吃。”
“娘不吃,娘现在要去找你奶奶。”
“噢。”云及伸出半个舌尖舔了舔他手上龙形的糖。
卖糖人儿的做了一个转盘,上面有花、蝴蝶、龙、鸟等各种形状的,只需要付两个钱,转上一转。
他才不要其它的呢,龙多好啊,他只要龙。
娘亲虽然傻乎乎的,但是她真厉害,一把就转到了龙。
云及开心地舔着糖,时不时瞄黎清两眼。
他的娘亲真美,总是微笑着,好暖。
黎清不知道云及有这么多心里活动,她正专心寻找姜氏,一个悲催的事实摆在她面前,姜氏走的时候没有告诉她去哪里可以找到她。
难受香菇(?·ˇ?ˇ·?)
黎清拉着云及的小手漫无目的的在草市闲逛,有卖布的,成衣的,锅碗瓢盆的,还有卖种子的……
种子!
黎清来了兴趣,万一撞大运了(? ̄▽ ̄)?
“这个是豇豆,这个是三叶瓜,这个是葫芦瓜……”
没有自己想要的,黎清道了一声谢,给了那辛辛苦苦给自己介绍种子的人一个抱歉的眼神,便拖着云及去了其他地方。
种子的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不过他还是头一次碰见一颗种子都不认识就来买种得人。
还以为自己真的会运气逆天呢。
因为黎清是百姓流动小摊子,草市蔚一下子也管不过来,还没轮到她交“摊位费”,她就卖光了自己的货物。
不过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她还是去草市蔚设点处投了一枚铜钱进箱子,听哪声音,浑厚有力,想是里面装了不少钱。
“娘亲,我看到奶奶了。”
云及高兴的直扯黎清得衣裳,黎清朝云及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姜氏与一妇人有说有笑。
黎清过去,那妇人笑着对黎清说:“阿清,面色好了不少,想是放开心结儿了。”黎清朝她行了个礼,道:“管大娘好。”
“哎。”管大娘脆脆的应了一声儿,云及也跟着黎清叫了一声儿“管奶奶。”
惹得管大娘喜连连,直呼云及乖巧懂事,姜氏也满脸笑意,只是那笑中确有抹不开的愁绪,这一点黎清看在眼里。
姜氏在千方百计给自己疗伤,自己也应该让姜氏真正的走出来,云及就是姜氏下一个精神寄托。
这位管大娘是姜汤臣同窗至交好友的娘,那位同窗名为管飞鸿,小字泸生。
管大娘是镇上管家书铺的当家娘子,丈夫管明凯是县学的一名夫子,儿子管飞鸿是和姜汤臣同届的秀才。
姜汤臣去后,这个消息一传到他耳里,他立即就带着银钱来吊唁了,还将姜汤臣寄放在书院的书给悉数带了回来,要不是有要事在身,肯定是要留到最后的。
当初同窗份子钱里,有大半儿是这个管飞鸿的,姜汤臣在世时,也承蒙管飞鸿照顾。这个人情需还,今日不是时机,只能另外寻得时机了。
世上最难还的债务,就是人情。
“时候不早了,得回去了,管娘再会。”姜氏一礼,道。
“回去干啥,咱们好久不见,是该去吃个饭了。”
姜氏连连推辞道:“下次吧,下次,方才我买了许多东西,托人带了回去,得走了,得走了。”
管大娘捻着嗓子嗔笑道:“这样啊!那下次见了,可要去我家坐坐,不然可小心我不卖四宝给你。”
“哎呀,我的好姐姐,您可得宽心呢,下次我把我家阿清和云及一块儿带去,扰你不得清净。”
“巴不得,巴不得。”
两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聊的热火朝天,不亚于小姑娘。
黎清只在一旁笑着,摸摸自家傻儿子的头。
云及:有一个老是摸摸头的娘亲怎么破?
继续舔糖。
云及虽然吃着糖,但是他的吃相很好,没有糊的满脸都是。
与管大娘道了别,三人踏上了回去的旅程,这次不坐船了,姜氏带着两只傻乎乎的坐牛车回去。
黎清恍然,还可以走陆路哇⊙ω⊙
船自然要舒服些,可是姜氏怕遇不测,所以选了牛车,要受些苦了。
第18章 育秧
“阿清,今年还是要插秧的,我们去把种育了。”
姜氏在院子里凉着衣裳,黎清则是将洗好的衣裳递给姜氏。
育秧?
确实三月末,正是育秧好时节
秧苗在插入田里的之前,是需要提前育苗的。在农村长大的黎清自然知道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