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快穿之最佳男配 >

第82章

快穿之最佳男配-第82章

小说: 快穿之最佳男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工精致,看的出来,是那种手艺精湛的老匠人才能做出来的。这样一套首饰,以后可不好找。
  “算了,还是换粮食吧。再贵重也没有生命贵,先顾命吧。”老爷子也知道,他半辈子都活在战乱,天灾中。还是保命吧,这样价值的首饰,家里还有。
  那些在他看来会更有价值。
  这话怎么劝,也不好劝。接着两人就开始交易,君越不缺粮食,也不需要多少成本。他也不是奸商,做不来压榨人的事。
  韩老大听到君越的声音,喜的站在一边静静的听着,手电筒在角落照照,看到了成堆的粮食堆在角落。
  一种幸福感从心底升起。
  多朴素,幸福多么简单。
  当下许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每天能吃三顿饭,每顿能吃八分饱。七天能吃一吃荤菜,一年能给自己还有孩子们做上两套新衣服,吃喝穿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他们就觉得已经很幸福了。
  多朴素的心愿,至于房子,能有单独属于自家的房子最好,或者单位能分套稍稍大一些的更好。房子都不算急茬。
  价格依然是几个月前的价格,君越没有想着涨价这事。只是他挡了别人的道,一个黑市,哪怕他不天天来,也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意。
  挡道是要付出代价的。
  送走一直念叨他是好人的老哥哥,韩老大靠近了他,“叔,还记得我不?”
  君越早就发现了韩老大,笑着说道,“知道,韩家老大吧?”
  韩老大高兴的像小鸡吃食,直点头,“对,叔,刚才听你和哪位大爷说话,粮食没有涨价,是不是还是以前那个价格?”韩老大做事特别的仔细。
  他还得亲口问问,亲耳听听,才能放心。
  “是,还是以前的价格。可以用钱和全国粮票,以及老物件都可以。”
  君越主要是收老物件,无论什么都可以。只要他能看得上眼就行。
  黑市里说老物件,大家都心知肚明。
  “老物件,暂时没有。还是和以前一样,钱和粮票。”
  韩老大家里是有老物件的,可是还不到那个份上,钱呢,家里还有些,再说他们家的人除了孩子,都有工资。
  这点是不愁的。
  “行,买多少,自己拉袋子。”
  君越装的粮食,都是三十斤一袋,五十斤一袋,一百斤一袋。
  他不大喜欢散卖,要散买也行,几人可以合伙买一袋。
  “谢谢叔。”韩老大当然知道要多少袋,他们家几兄弟手上都有一个单子。知道各家各户要买多少,直接拉袋子就行。给一部分定金,他回家再去拿钱,喊人。
  “谢啥。”
  君越低下头,与新顾客低声交谈。
  天快亮的时候,黑市第一批摊贩和顾客,逐渐少了。君越也收拾好垫在地面上的防潮垫,扔进箩筐,打算回家。
  随意的瞟了一眼后方偷摸的几人,淡漠一笑:跟吧,跟吧。
  挑着箩筐,低着头一直朝前走,听着嘎吱的走在雪地上的声音。
  人还不少,没想到,真挺重视自己的。
  十几米外,有五人一直吊在后面。“虎哥,咱不能这么一直吊着,干脆动手吧。”
  年轻的小混混不耐烦继续跟着,建议来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
  “猴子,你急啥赶着去投胎啊,你睁开你那条缝瞅瞅,这是在大街上,遇到别的人怎么办?
  等他走小道或者钻胡同再说。”
  虎皮气身后的猴子没脑子,想一脚踢死他。伸出脚,鞋尖用力一踢,积雪纷纷扬扬,挥舞在身边。遮住了他们自己的视线。
  等视线清晰时,跟着的人却消失在眼前 ,再也没给看到。
  “啊啊,猴子看你做的好事。说啥说,人都不见了。”
  跟丢了人,虎皮气的又是一脚,只不过这一脚,可不是踢在积雪上。一脚踢到猴子身的小腿上。
  “啊啊,疼疼疼……”猴子疼的跳脚。
  “疼死你个狗东西,人跟丢了……”
  他们不是黑市贩卖团伙的老大,他们背后也有人,说白了,他们就是打手。
  没有将住那搅乱市场的老头子,他们回去肯定要挨训,说不定还得挨揍。
  “虎哥,消消气,说不定咱们明天还能遇到呢?”
  “狗屁,万一人家换了场子,不在这个场子,那不是便宜廖九几兄弟。”
  虎皮气也没有办法,人已经不见。
  一个月以后,积雪消融,但天气依然冷。
  春耕开始了。
  地已经解冻,万物复苏,乡村小道边点点绿意,偶尔还能见到淡黄色,淡紫色,淡粉色的小花,在春风中微微摆动着身姿,摇曳着。
  地里人头攒动,男男女女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卖力的劳作,虽然是集体劳作,让大部分人生出了惰性。
  可今年奇怪了,无论男女都在卖力的劳作。他们感谢上天,感谢路过的各路神佛,感谢柳河河神,是他们保佑了他们这些普通的乡下人,看天吃饭,需要好天气。也需要有神佛眷顾。
  在大旱之年,能不减产,菩萨们肯定使了大力气,他们不能辜负菩萨的好意。得卖力气干活,才对的起菩萨。
  懒惰过后的人,第一次不用他人督促 ,自己卖力做事。
  君越最近又从黑市消失,春耕累啊,没啥精力跑黑市。
  家里的自留地也要忙活,他还育苗,菜苗,土豆苗,红薯苗,都育了不少。还有山谷里,也得偷摸去弄。
  不过是兄妹三还有三家留在家里的孩子,一共七人,下工以后,还悄悄的去山谷种植土豆,玉米,麦子。
  忙忙叨叨的 ,春耕过去了。
  春耕完的第二天,君越用箩筐挑着育好的各种苗子,还有风干的盐水肉,带着衣服行李还有点心去了部队探亲。
  天不亮就出发,等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路上他可没有闲过,随手还撒下一些原本这个世界没有的物种,有药材有食材等。
  私家山谷内,他也撒下不少,就是后山也撒下很多。
  这次他顺利的进了部队,站岗的战士们都认识他。主动帮他联系了侯秀秀。
  “爹,咋不在家里多休息几天?”侯秀秀知道乡下在春耕,前几天丈夫还说,等过几天休息回去一趟。只是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山林拉练。卫生队也忙,每天都有受伤的战士。
  “这不是来你们这里休息了吗?我想孩子了,家里的菜苗早就育好,正好一起。”
  “行,到家后好好休息,下午也别去菜园子里忙。等我们下班以后再做。”
  “婉婉现在是送托儿所吧?”
  “没有,我上班时带着婉婉。她听话,也不乱跑。”
  “那就好,能不送托儿所最好。你们要真是忙不过来,就让婉婉跟着我回去住一段时间。
  春耕完了,队里也不那么忙。家里还有文西要带,刚好带着婉婉一起。”
  “我没意见,等下您自己问她。只要她自己愿意,我巴不得呢。”
  说话间,俩人已经到家,小婉婉老实的坐在自家门口,托着腮,望着蓝天白云,有点思考者的意思。


第138章 寻亲记(20)
  家属区; 多了不少陌生的妇女。都是年后随军的家属,也多了不少孩子; 院子里有了嘈杂热闹的烟火气。
  之前; 只要白天,家属区一片寂静。
  从爷爷来了以后; 小婉婉就一步也不愿意离开爷爷。不管爷爷干什么; 她都跟着。
  “爷爷,给。”小婉婉给爷爷递菜苗; 蹲在菜园的垄沟。
  “哟; 小婉婉好勤快啊。”隔壁菜园子是樊志新家的; 他的妻子廖华平在部队没事做; 孩子们都去上学了; 她没事就侍弄菜园子。可上心了; 各家各户的菜园子; 都藏着小心思; 垄沟里都见缝插针的种了土豆。
  但也有一些家属是城里长大的; 不会种菜园子。不会弄这些; 菜园子里; 到处稀稀拉拉的几株。
  种下去的菜苗; 蔫头耷脑; 有些叶子也枯黄枯黄,看着就要掉落; 化作春泥。
  “嗯; 婉婉勤快。”小婉婉还自己夸自己; 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被灵水滋养过的孩子,不但早慧,还口齿伶俐,比刚回东北时说话利落多了。
  “哈哈,这孩子,真好玩。唐叔,我看你家的苗子真壮实,育苗的时候,一定没下花心思吧?”廖华平虽是农村妇女,没有什么见识。但性子好,爽直。说话嗓门也大,喜欢打哈哈。
  她是农村出来的,家里的农活,就没有不会做的,也全做的很溜。
  “那是,育苗看着简单,可也有不少讲究。每一种苗子需要注意的都有所不同,温度,还有湿度都不同。”
  “别的我不懂,可温度我知道。有些温度高了,苗子出来了也会烧死,有时候温度低了,苗子就出不来。”
  廖华平不懂湿度,但从字面意思,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对啊,各方面掌握的好,苗子就会更好。苗子好,成活率就更高。”
  君越说话时,手里的动作也没有停下。依然刨坑,栽苗子。
  两人聊的火热,说的都是地里的事情。
  “小廖,我带来的苗子有西瓜苗,香瓜苗,你要不要也种几株,到时给孩子们解解馋。”
  君越就在与廖华平的菜园子连接篱笆边,种下了西瓜,香瓜。
  “有西瓜苗,真的呀?”廖华平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西瓜,但听说过,也见过。知道是夏天吃的,听人说过,味道好,汁水丰沛甜滋滋的。
  “嗯,要不?”
  “要,我要啊,给娃儿种几株尝尝味道。谢谢唐叔。”
  她自己吃不吃无所谓,但想孩子们吃。让他们尝尝没有吃过的西瓜。
  “不谢,不谢,你帮着问问其她的人,看看她们家要不要,不多了,还有二十来株,有需要的一家分两株,能分十多户。”
  “唐叔,那您等等。我去问问她们。”
  她为人热情,和大部分农村来的家属,关系都要好。
  “去吧。”
  没一会儿,过来十多位妇女,围在唐家的菜园子周围。一群人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来的这群妇女,都是从农村来的,都没有工作。
  部队家属区新成立的托儿所,招来上班的全是原来就有工作的那些家属。她们来随军,等于是调过来的。
  所以有工作,第一时间就安排给了她们。
  农村来的这些,得等机会。等以后有了工作机会,优先安排她们。
  她们也没有吃过西瓜,不知道那是个什么味道,有些甚至是身边认识的人都没有吃过,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下午三点,带队伍去山林拉练的君越,回来了。下午不用再去营里,明天也休息。
  “爹,我回来了。”唐高亮进家属区,就看到了亲爹,一身邋遢,冲着菜园子喊。
  “知道了,别叫唤。”
  伸伸腰,站起来,望着不远的家门口。老二一身疲惫邋遢,不去休息,瞎叫唤什么。
  蹲久了,头晕目眩,腰也受不了。
  睡了几个小时,被喊起来吃晚饭的唐高亮,被君越告知:“老二,秀秀,跟你们说一声,明天我回村里。
  过些天,我出去一趟,可能要一段时间。”
  “爹,出去哪儿?需不需要我帮您。”侯秀秀娘家的亲人,分布在全国好几个区域,都是军人。
  别的帮不了,可买票,接待下,还是可以的。或者去到他们所在的城市,住军分区的招待所还是可以的。
  “唉,去找找大哥三弟,几十年了,他们一点讯息也没有。我想在有生之年找找他们,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
  当年,你们爷奶过世的时候。我答应过他们,一定要找到我大哥三弟。无论生死,都要找到他们。
  不管怎么样,我要出去找一找。”
  “爹,你有线索吗?不能盲目的找,咱得有线索,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行。”
  唐高亮也知道大爷三叔兄弟俩失踪了几十年,也知道爷奶临终的时候一直惦念着失踪没有任何消息的大爷三叔。
  “线索只有你大爷从燕京寄回家的信件。以及你三叔从沪江市寄回家的信件以及照片。我想去燕京和沪江走一趟,去访一访。
  其实我没有啥指望,走一躺,能让自己心里好过一些。”君越的意思很明白,他打算现在去找找,也是想私下查查他们当年住过的地方。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留下这些线索,方便等那恢复高考以后他再继续找寻。
  左思右想,现在还是得找找,不大张旗鼓的找,但也得悄悄的私下自己找找,也许能找到一些关键的线索。如果真等到十几年二十年以后再找,他怕物是人非,认识兄弟俩的一些老人已经去世。
  到时真的就难找了。
  对着儿子儿媳,他没有明说。
  “爹,您去找他们,我们不反对。但您一直没有出过远门,一个人去外面能行吗?”
  “有啥不能的,我也不是文盲。如果你们俩放心,我还能带着小婉婉一起出去,我还打算带着文西一起。咱家就他们俩没有上学,可以跟着我出去走走。
  你们上班也就不用管婉婉,我出去找人也不做事,还能帮你们带孩子。”
  君越想带着孙子孙女去,也是想着路上有伴,不至于太孤独。
  “爹,不用,我们自己带着孩子。不是不相信您,带孩子会耽搁时间。”唐高亮真没有多想,只是想着带孩子碍事,又不是出去游山玩水。
  “那也行,我一个人去。”
  侯秀秀想了想,突然说道,“爹,如果您没有意见的话,我想请您帮忙带着婉婉。到了燕京,可以送婉婉和文西去军区我爸妈那住几天。您平时忙自己的,孩子就放在我爸妈家里。
  等您离开的时候再接上婉婉,去了沪江,我让我姐去接婉婉和文西。我姐姐姐夫在沪江军区,让婉婉也见见姨妈,您看可行?”
  “行啊,这样蛮好。”
  七天后,柳城火车站
  三张出外证明,一张卧铺票,君越背着自制的超大双肩包,还有两蛇皮袋东西,带着孙子文西,孙女婉婉踏上了去燕京的火车。
  是侯秀秀找的宋娟医生的关系定的卧铺票,两个孩子还小,不用票。
  柳城离燕京一千多公里,以现在火车的时速43公里/小时,路上一路还要进站暂停,加上有时候让路。种种时间加起来,至少得二十个小时。
  君越选的是上午十一点的火车,抵达燕京大概是上午八点,九点。
  坐在窗户边,撑开车窗,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话别。
  陈春梅站在外边儿,拉着儿子的小手,再三叮嘱,“西西,听爷爷的话,不要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也不要跟着不认识的人走,不管在哪儿都拉着妹妹,拉着爷爷,知道不?”
  “嗯,西西知道。”从君越穿越而来以后,唐家的孩子时常被先进的理念教育。还能时常吃到灵物,小脑袋瓜,不是一般的聪明。
  侯秀秀也拉着闺女的手,仔细交代叮咛。
  “况且况且况且……”火车启动,君越关好窗户,让两孩子坐在靠窗户的床头,自己玩。
  他拿出来搪瓷缸,放在桌子上,还有一个随身携带的两个铝制饭盒。
  一个里面装着炒好的酸辣椒酸菜,还有一个里面装的是自己带的二合面馒头。
  今天祖孙三的午饭,晚饭,都不用买。明天早上到了燕京,再吃午饭。这样就不用花钱在火车上吃饭。
  卧铺车厢人不多,君越对面的铺位,就没有人住,上下都没有人。
  一路哐当哐当,在早上九点,抵达了燕京火车站。
  “西西,婉婉,收拾好了没有?”两小现在是君越手下的小兵,路上听话的很。
  “好了。”
  “走,跟着爷爷下车。”
  “是。”
  两小走在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