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大晋如此多娇 >

第100章

大晋如此多娇-第100章

小说: 大晋如此多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赵有意与大晋建交,还望太子将朕的话转告给晋国皇帝。”
  刘曜答应过羊献容,此生不踏入江南半步,他能做到,但是大晋若跨过长江,打到中原,他绝对会领兵把大晋揍到江南去的,到时候两国开仗,他无所谓,羊献容会难过。
  所以,为今之计,两国建交,换来暂时的和平,是最好的办法。
  太子是储君,他还在建康城的时候,曾经幻想过打到中原来,收复河山,但是渡江之后,看到江北声势浩大的流民,他才晓得自己是多么天真,大晋那点军队别说收复中原了,估计到了江北,就能被饿狼般的流民抢光军粮和马匹,连裤子都会被抢走。
  太子认清现实,放弃幻想,说道:“我会将陛下的意思告诉父皇。”
  周抚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杀神刘曜,据说他天生一对白眉毛,瞳孔发红,一箭能够射穿铁板,本以为他凶神恶煞,见到真人之后,尤其是听刘曜对赵国未来的规划,根本就不是传闻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啊。
  周抚实诚,直言问道:“陛下为何要推行儒学?”在大晋,儒学是旁门左道,主流学术思想始终都是玄学。
  周抚搞不懂玄学,每次参加岳父荀崧的雅集,只有听别人清谈,高谈阔论,而他只有竖着耳朵听的份——而且听都听不懂。
  刘曜更直接,笑道:“因为儒学最简单,典籍最多,靠着死记硬背就能懂得一些皮毛——比如朕现在就听得懂夫子讲什么了。玄学太难,玄之又玄,不知所云,主要靠学生的悟性和名师的指点,我们长安没有那么多名士,还是推行儒学比较现实。”
  短短几年不见,刘曜居然有如此大的转变,从一介武夫成为一个有明确治国策略的帝王,王悦很吃
  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刘曜现在的见识,不亚于他的父亲王导。
  王悦说道:“陛下真知灼见,外臣实在佩服。”
  刘曜笑道:“朕行伍出生,那里懂得这些。都受了皇后的影响,朕的皇后是汉人,皇后刚刚为朕生了儿子,朕已经立他为太子。朕的太子一半是匈奴人一半是汉人,朕为他打下来的江山,当然想着要用经济和文化融为一体,而不是让太子将来去继承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
  什么?
  太子,王悦,周抚三面相觑:羊献容再度封后?
  尤其是王悦,生母成为两个国家的皇后,真是闻所未闻,历史上绝无仅有。
  太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刚刚到平阳,对贵国几乎一无所知,敢问陛下,赵国皇后是谁?”
  刘曜自豪的说道:“朕的皇后出身名门世家泰山羊氏,祖上有名臣羊祜、皇后的父亲是兴晋县公羊玄之。”
  羊玄之只有一个女儿,羊献容。晋惠帝的继后,所以叫她惠皇后。
  周抚脑子都快炸了,“赵国皇后就是我们大晋的惠皇后?”
  刘曜点头,说道:“正是。惠帝早就薨了,她是个寡妇,朕娶她为妻,朕当了皇帝,妻凭夫贵,她自然就是皇后。”
  周抚心道:天啊,我们把惠皇后再次封后的消息传回去,朝廷岂不是要炸锅了?
  太子深受震撼:同样是皇帝,为什么刘曜就能光明正大的把再嫁的寡妇娶到宫里,还封了皇后。而父皇却嫌弃母亲再嫁的名声,纵使明知二次婚姻只是幌子而已,他依然不认母亲,不让母亲踏入台城,连个嫔妃的名分都不肯给她?
  王悦则在夜里偷偷去见二次封后的羊献容。
  潘美人迎接王悦,对他爱不释手,“世子长高了,真成了大人。清河公主可好?曹姐姐可好?”
  王悦自是都说好,潘美人越看越喜欢,“皇后一直等着世子,快跟我走。”
  羊献容已经出了月子,脸颊饱满,气色不错,不似以前那般瘦弱了,三十多岁的她宛若少女,看到王悦,她激动的迎过去,紧紧握住他的手。
  她的亲生儿子啊,已经长到她需要仰望才能看清楚他的脸。
  她本能的伸手去摸王悦的脸,但突然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王悦名义上是曹淑的儿子,她不能碰他,遂缩了回去。
  王悦却蓦地一把抓住她悬在空中的手,轻轻的搁在了自己的脸颊上。
  一瞬间,羊献容明白了,“你……曹姐姐已经告诉了你的身世?”
  在刘曜的保护下,羊献容至今还不知道清河失散、失踪、失忆的遭遇。
  王悦看着一无所知的生母,从她的脸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其实长的像母亲。
  羊献容命运多舛,遇到刘曜,为她撑起了一片天地,把她保护得密不透风,不受一丝伤害,弥补过去各种屈辱的伤痛。
  而被调换的清河,也完全复制了羊献容的半生艰辛的人生,吃尽苦头,甚至一度被拐卖为奴。
  这两个女人遭遇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他能够活下来。
  王悦艰难的说道:“我今晚过来,是为了告诉皇后,那些本该由我承受的困难,都给了清河。如果给我自己选择命运的机会,我宁可自我毁灭,也不想要清河替我承担痛苦,她真的太难了。”
  “以前的事情,已经无法更改。在我心里,母亲永远都是曹淑,我不可能叫皇后为母亲。清河还不知道身世,不过以她的性格,即使知道了,在她心里,皇后永远都是她的母亲,她永远牵挂的人。为了不给她徒增烦劳,我和母亲都打算永远保住这个秘密。既然换了,就换到底。”
  王悦对着羊献容一拜,“恭喜皇后再度封后,除了清河,皇后并不亏欠谁,也不亏欠大晋。从此以后,皇后是赵国皇后,皇后再度封后的消息一旦传到江南,恐怕为皇后高兴的人只有她一个。流言蜚语伤不了她,请皇后保重自己,只有皇后过得好,才不辜负清河的坚强。”


第151章 十万贯
  王悦的性格像羊献容,无论到何种境地,即使心潮澎湃,表面上也会表现出冷静自持。
  母子二人,皆是人间绝色,在灯光下影影绰绰。
  羊献容将眼眶的泪水逼退,“赵国能容再嫁的皇后,大晋未必能容。我再次封后的消息传到建康城,皇帝朝臣估摸会将我从大晋皇后里摒除出去,不承认有过我这个失贞失节的惠皇后。你告诉清河,我不在乎那些骂名还有闲言碎语,我和她一样,只希望她过得好,我就安心了。”
  王悦应下,这时潘美人命人抬进来几个箱子,王悦一一打开了,皆是各种陶制的瓶瓶罐罐,还有杯子等物,用稻草和棉花包裹严实,上面有的雕有花纹和各种表情的人面,气质不俗。
  王悦说道:“这是近年清河闲来无事的消遣,她亲手做出来的,还在湖边建了几个陶窑烧制,托我捎给皇后。”
  羊献容连忙拿起一个陶瓶,小心翼翼的抱在怀里,温柔的样子,就像抱着初生的婴儿。
  大晋讲究风雅,返璞归真,像琅琊王氏这种有底蕴的家族,是绝对不会使用金器银器这种俗气的东西,甚至青瓷也少用,偏爱拙朴的“瓦器”,也就是清河做的陶制品,甚至陪葬都是以瓦器为主,反而那些二流贵族还有皇族喜欢用金玉之器或者瓷器。
  清河烧制出来的陶器,基本都赠给曹淑王悦和荀灌,这次王悦作为使节来到中原,她把所有自认为得意的陶器都塞进箱子里,要王悦送给母亲。
  羊献容要潘美人把瓦器全部拿出来,又把她送给清河和曹淑的东西装进去,满满当当,箱子的盖子差点撑破了。
  做完这些,隔间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正是赵国太子。
  羊献容终要开始另一段人生了。
  王悦说道:“我若回去太晚,唯恐会惹太子和周抚怀疑,告辞。”
  短暂的相见,又要各奔东西。
  羊献容纵有万般不舍,还是忍痛扯出一抹笑容,“你们放心,我过的很好。你和清河……要好好的。”
  王悦拜别羊献容,潘美人送王悦离开,一路牵着他的手,就当他还是小时候那个玉雕般的小男孩,还不停的和他说话,“……清河交给你,我是放心的。以后你们成亲过日子,夫妻相处久了,难免有些摩擦。她从小被我们娇惯长大,有的时候她的狗脾气上来,我都被她气得够呛,你……多担待些。”
  王悦心想,清河的狗脾气发作的时候,简直和曹淑一模一样,不愧为是亲母女。我爹都能忍,我肯定也能。
  王悦叮嘱潘美人保重身体,说曹淑近年身体好得很,一声咳嗽都不闻。
  潘美人笑道:“你放心,我这条命是皇后的,我保重好身体,才能长长久久的陪着皇后。你回去告诉曹姐姐,我和她比赛,看谁长寿,以十万贯为赌注,谁要输了,下辈子就要给谁十万贯。来世,我们三个还要当姐妹。”
  潘美人此话一出,王悦都不知道应该期盼谁能赢了,这三个女人,他都希望长命百岁才好。
  潘美人看着王悦左右为难的样子,噗呲一笑,“你呀,从小到大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一句话玩笑话而已。清河呢,总是一副不正经的样子,她若是听见我说这句话,八成会笑着加价,说‘我再加十万贯,谁赢了给谁’。”
  清河是曹淑生,羊献容养大。王悦是羊献容生,曹淑养大。
  但是一生不婚的潘美人把清河和王悦都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两个的性格比亲娘还要了解。
  王悦为之感动,轻轻抱了抱潘美人。
  潘美人啧啧道:“我若再年轻十八年,恐怕就不肯放你走了。”
  两人笑着分别,潘美人目送王悦回驿馆。
  门关了,潘美人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流出两行清泪,她深知离别苦,她也想哭,但故意装作轻松,是为了哄王悦开心一些——王悦是个大人了,她还是忍不住把他当成小孩子。
  就像清河和王悦换牙时,羊献容和曹淑都不准他们吃糖,潘美人借口哄他们午睡,偷偷把糖放在他们的枕边。
  反正不是我生的,就可以尽情宠他们两个。
  次日,太子王悦周抚辞别赵国皇帝刘曜,带着怀愍二弟的梓宫,还拿着刘曜写的提议赵国和晋国建交的国书,离开平阳城。
  刘曜也把平阳全部“家当”打包,迁都长安。
  王悦一行人出了平阳,中途在一个山头扎营休息时,看见远方黄土漫天,一行军队正在往平阳方向开拨,斥候去打听消息,得知刘曜前脚刚走,羽翼已丰的军阀石勒就占领了空城平阳。
  刘曜封了石勒为赵王,将二十四个郡给他,石勒名义上效忠赵国,其实相当于一个独立的藩国。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啊!
  王悦听了,说道:“幸亏我们走得快,要不然碰到石勒的大军,石勒没有刘曜好说话,我们要吃大亏。”
  太子的脑子还停留在昨天得知寡妇羊献容还能再次封后的震撼中,为自己的母亲的遭遇而叹息,都是再嫁之妇,命运悬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周抚赶紧提剑,“别停,我们快走,中原套路深,我要回江南。我受不了这种天天换王旗的地方,太没有安全感了。”
  周抚“出差”期间,平阳三次易主,他虽身经百战,也还是受不了这种频频巨变。
  大晋使团不敢在此夜宿,熬夜开拨。
  一路上,昔日沃野变成荒地,路边频频出现遗骨,还有野狗饿狼破坏遗骨,刚开始王悦还会命人刨个坑把尸骨埋葬,后来实在太多了,也就顾不上了。
  这些都是永嘉之乱没能逃到江南的难民。
  王悦想起八王之乱时,陆机陆云兄弟临死前那句“再也看不到江南的华亭鹤唳”。当时陆家兄弟还是他的对手,王悦没有什么感觉,现在他才明白,陆氏兄弟死前对家乡的怀恋。
  大晋使团终于和郗鉴的流民会师,这才能睡个安稳觉。
  周抚和太子都累极了,躺在帐篷里就打呼,王悦睡不着,他回首看着满目荒凉的中原大地,昔日的繁华富庶,还有文明都消失了,永无休止的争斗,正在毁掉这片土地,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郗鉴看出王悦所想,说道:“世子不要想太多,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朝末年,战国七雄,互相征伐,最后都归于秦国。秦国两世就灭了,后来刘邦项羽楚汉相争,都归于汉,汉朝高祖皇帝斩白蛇起义,天下再次统一。又有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又有赤眉乱国,到了汉光武帝统一复兴,也没多少年好日子,到了汉献帝,曹操来了,天下分为魏蜀吴三国,曹魏灭蜀国,到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持曹魏,传到孙子司马炎,建立大晋,灭了东吴,又一统天下。”
  流民帅郗鉴是士族出身,侃侃而谈,“天下从三国争霸到大晋统一也就是七十来年,八王之乱,耗尽国力,被匈奴钻了空子,灭国,天下再次四分五裂,群雄并起,仿佛又回到战国七雄时代,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郗鉴拍着王悦的肩膀,“分分合合,花开花落,就像嵇侍中经常说的那样,万物皆有时,一花一物,连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只是运气不好,偏偏生在分裂的乱世之中——这又不是我们的错。公子无需自责,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
  王悦说道:“道理我都懂得,但是我不甘心,我希望能够早点结束分裂,早日统一。总是这样杀来杀去,一个城池几天就变换一个新旗帜,一个新的皇帝登基,路边的骸骨只会越来越多。”
  王悦回想在中原看到一具具无人认领,来不及掩埋的尸骸,“要改变这一切,唯有统一。”
  郗鉴笑道:“我没有世子如此崇高的理想,我只是挣扎着活下去,但是世子若有求,我必定会倾力协助世子。”


第152章 姻缘定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王悦吟起了曹操的《蒿里行》,“我以前只觉得鸡叫太过吵闹,现在我最想听到却是鸡叫,觉得比任何雅乐都美妙,有鸡叫的地方就有人活着,有生气。”
  太子说道:“以后我在东宫养几只鸡,专门叫给世子听。”王悦是太子友,在东宫当差。
  王悦:这个太子有时候脑子好像不太好用的样子。
  不过,太子在中间插科打诨,立刻减轻了悲怆的气氛,永嘉之乱,生民百遗一,意思是说一百个百姓最后只有一个逃到江南活下来了,另外九十九个都成了路边的白骨——江南百万中原移民,他们是百里挑一的幸存者,也是希望。
  郗鉴带着就像被驯服的禽兽般的手下,护送使团过江北,太子馋这群流民的战斗力,但是又养不起他们,更无法像郗鉴这样驯服他们听话,只得对郗鉴说道:“等我回去,就给你封个官做,你和别的流民帅不一样。”
  郗鉴说道:“给钱就行了。当不当官无所谓。”郗鉴这几年与狼共舞,从单纯的军官变成流民帅,要降服手下各种鸡鸣狗盗之辈,得需要钱,官威是压制不住这群在战乱时为了生存下去而蜕变为兽般的流民的。
  郗鉴担心太子用官位来搪塞他,不肯给余款——丞相王导不敢完全相信郗鉴,他只给了三分之二的金子,其余三分之一,要等大晋使团,尤其是宝贝儿子王悦安然无恙回到建康城才会支付。
  太子说道:“你们在江北也是一道屏障,江南的人才会安居乐业,仅凭长江天险如何阻敌?我这次回台城,一定鼎立为你求个将军的官职。”
  郗鉴以前也当过官,深知朝廷画大饼的本事,笑了笑,没有拒绝,说道:“先把余款给结了。”反正就是要给钱,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这就是江北的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金钱维系,郗鉴现实的狠,否则也当不了流民帅。
  太子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