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医养生学 >

第30章

中医养生学-第30章

小说: 中医养生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必须指出,纯虚者是较为少见的。这是因为正气虚者往往兼有实邪,用药自当补中有泻,泻中有补。故程国彭指出:“用药补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自得力”。

总之,无论补虚、泻实,皆以补偏救弊来调整机体,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

三、意在燮理阴阳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长寿,全赖阴阳气血平衡,这也就是《素问·生气通气论》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运用方药养生以求益寿延年,其基本点即在于燮理阴阳,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复归于“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这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审其阴阳之偏胜,而损益使平”。可以说,“损益使平”便是方药养生的关键,即燮理阴阳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药物养生的具体应用过着眼在补、泻两个方面。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

一、不盲目进补

用补益法进行调养,一般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倘若一见补药,即以为全然有益无害,冒然进补,很容易加剧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故不可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清代医家程国彭指出:“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朴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这是需要明确的第一条原则。

二、补勿过偏

进补的目的在于谐调阴阳,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衡,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所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补勿过偏,这是进补时应注意的又一原则。

三、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

此外,服用补药,宜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降。

四、盛者宜泻

药物养生固然是年老体弱者益寿延年的辅助方法,以补虚为主亦无可厚非。然而,体感而本实者也并不少见。只谈其虚而不论其实,亦未免失之过偏。恰如徐灵胎所说:“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若偶有风、寒、痰、湿等因,尤当急逐其邪”,当今之人,生活水准提高了,往往重补而轻泻。然而,平素膏粱厚味不厌其多者,往往脂醇充溢,形体肥胖,气血痰食壅滞已成其隐患。因之,泻实之法也是抗衰延年的一个重要原则。《中藏经》所说“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即是这个意思。

五、泻不伤正

体盛邪实者,得宣泻通利方可使阴阳气血得以平衡。但在养生调摄中,亦要注意攻泻之法的恰当运用。不可因其体盛而过分攻泻,攻泻太过则易导致人体正气虚乏,不但起不到益寿延年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故药物养生中的泻实之法,以不伤其正为原则。力求达到汗毋大泄,清毋过寒,下毋峻猛,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实有过盛壅滞之实者,方可考虑用攻泻之法;②选药必须贴切,安全有效;③药量必须适当,恰如其分;④不可急于求成,强求速效。

六、用药缓图

衰老是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任何益寿延年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见效。药物养生也不例外,不可能指望在短时期内依靠药物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因此,用药宜缓图其功,要有一个渐变过程,不宜急于求成。若不明此理,则欲速不达,非但无益,抑且有害。这是药物养生中应用的原则,也是千百年来,历代养生家的经验之谈,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三节 益寿延年中药举例
具有延年益寿作用的中药有很多,历代本草及医家著述均有所记载,这类药品,一般均有补益作用,同时也能疗疾。即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延年。可以配方,亦可以单味服用。兹按其功用分补气、养血、滋阴、补阳四类,择要予以介绍。

一、补气类

1、人参 味甘微苦,性温。《本经》谓其:“主补五胜,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品可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对年老气虚,久病虚脱者,尤为适宜。

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强身体,抗衰老。

人参切成饮片,每日噙化,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可调节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其所含人参皂甙,确实具有抗衰老作用。

2、黄芪 味甘,性微温。本品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补益五脏。久服可壮骨强身,治诸气虚。清宫廷保健,多用黄芪补中气,益荣血。单味黄芪480g,用水煎透,炼蜜成膏,以白开水冲服。

近代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调整血压及免疫功能,有性激素样作用,可改善冠状循环和心脏功能。同时证明,黄芪具有延长某些原代细胞和某些二倍体细胞株寿命的能力。这都是对黄芪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很好说明。

3、茯苓 味甘淡、性平。《本经》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品具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渗湿利水之功用。《普济方》载有茯苓久服令人长生之法。历代医家均将其视为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因其药性缓和,可益心脾、利水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可去邪。故为平补之佳品。

将白茯苓磨成细粉,取15g,与梗米煮粥,名为茯苓粥,李时珍谓:“茯苓粉粥清上实下”。常吃茯苓粥,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好处。

清代宫廷中,曾把茯苓制成茯苓饼,作为经常服用的滋补佳品。成为却病延年的名点。

近代研究证明,茯苓的有较成分90%以上为茯苓多糖,其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常食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确实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4、山药 味甘,性平,《本经》谓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品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作用,因此,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山药,好处颇多。

《萨谦斋经验方》载有山药粥,即用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100~120g,洗净切片),粳米60~90g同煮粥。此粥四季可食,早晚均可用,温热服食。常食此粥,可健脾益气、止泻痢,对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病,均有益处。

近代研究证明,山药营养丰富,内含淀粉酶,胆碱、粘液质、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c等。山药中所含的淀粉酶,可分解成蛋白质和碳水化物,故有滋补效果。

5、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本经》将其列为上品,谓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久服轻身益气”。本品具有健脾、补肺、利尿之效用。

薏苡仁是一味可作杂粮食用的中药,用薏苡仁煮饭和煮粥。历代均有记载,沿用至今。将薏苡仁洗净,与粳米同煮成粥,也可单味薏苡仁煮粥,具有健脾胃,利水湿,抗癌肿之作用。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很有益处。

近代研究证明,薏苡仁含有丰富的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薏苡素、薏苡醇,以及各种氨基酸。药理试验发现其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伤害作用。由于其药性缓和,味甘淡而无毒,故成为大众喜爱的保健佳品。

二、养血类

1、熟地 味甘、性微温。《本草纲目》谓其:“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本品有补血滋阴之功。

《千金要方》载有熟地膏,即将熟地30og,煎熬三次,分次过滤去滓,合并滤液,兑白蜜适量,熬炼成膏,装瓶藏之。每服二汤匙(约9~15g)日服1~2次,白开水送服。对血虚、肾精不足者,可起到养血滋阴,益肾添精的作用。

近代研究,本品有很好的强心、利尿、降血糖作用。

2、何首乌 味苦甘涩,性温。《开宝本草》谓其:“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本品具有补益精血,涩精止遗,补益肝肾的作用。明代医家李中梓云:“何首乌老年尤为要药,久服令人延年。”

何首乌一般多为丸、散、煎剂所用。可水煎、酒浸,亦可熬膏,与其他药与配伍合用居多。

近代研究结果认为,何首乌含有蒽醇类、卵磷脂、淀粉、粗脂肪等。而卵磷脂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起很大的作用。且其对心脏也可起到强心的作用。另外,据报道,何首乌能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此可见,何首乌的益寿延年作用是通过强壮神经,增强心脏机能,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硬化等作用,增强人体体质的。

3、龙眼肉 味甘,性温。《本经》谓其:“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本品具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其所著的《老老恒言》中,有龙眼肉粥。即龙眼肉15g,红枣10g,粳米60g。一并煮粥。具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之效用。每日早晚可服一、二碗。该书云:“龙眼肉粥开胃悦脾,养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脏,其效甚大”,然而“内有火者禁用”。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龙眼肉的成分内含有维生素A和B,葡萄糖、蔗糖及酒石酸等,据临床报道,对神经性心悸有一定疗效。

4、阿胶 味甘,性平,《本经》谓其:“久服轻身益气。”本品具有补血滋阴,止血安胎,利小便,润大肠之功效。为补血佳品。

本品单服,可用开水,或热黄酒烊化;或隔水炖化,每次3~6g。适用于血虚诸证。

近代研究,本品含有胶原、多种氨基酸、钙、硫等成分。具有加速生成红细胞和红蛋白作用,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故善于补血、止血。

5、紫河车 味甘咸,性微温。《本草经疏》谓:“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返本还元之功”。本品具有:养血、补气、益精等功效。

紫河车可单味服用,也可配方服用。单味服用,可炖食,亦可研末服。用新鲜胎盘一个,挑去血络,漂洗干净后,炖熟食用。或洗净后,烘干,研为细末,每次3~10g。温水冲服。

近代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紫河车有激素样作用,可促进乳腺和子宫的发育;由于胎盘r球蛋白含抗体及干扰素,故能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具有免疫和抗过敏作用,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三、滋阴类

1、枸杞子 味甘,性平。《本经》谓其:“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本草经疏》曰:“枸杞子,润血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取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本品具有滋肾润肺,平肝明目之功效。

《太平圣惠方》载有枸杞粥,用枸杞子30g,粳米60g,煮粥食用,对中老年因肝肾阴虚所致之头晕目弦,腰膝疲软,久视昏暗,及老年性糖尿病等,有一定效用。《本草纲目》云:“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对血虚肾亏之老年人最为相宜。

近代研究,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硫胺、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防止脂肪肝,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2、玉竹 味甘、性平。《本草拾遗》谓其“主聪明,调气血,令人强壮”。本品可养阴润肺、除烦止渴,对老年阴虚之人尤为适宜。

《太平圣惠方》载有服萎蕤法:“二月九日,采萎蕤根切碎一石,以水二石煮之,从旦至夕,以手(扌妥)烂,布囊榨取汁熬稠,其渣晒,为末,同熬至可丸,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自汤下,日三服,导气脉,强筋骨,治中风湿毒,去面皱益颜色,久服延年。

近代研究证明,本品有降血糖作用及强心作用,对于输尿病患者、心悸患者,有一定作用,本品补而不腻,凡津液不足之症,皆可应用;但胃部胀满,湿痰盛者,应慎用或忌用。

3、黄精 味甘,性平。《本经逢原》云:“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本品有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之作用。

《太平圣惠方》载有取黄精法。将黄精根茎不限多少,洗净,细切,用流水去掉苦汁。经九蒸九晒后,食之。此对气阴两虚,身倦乏力,口干津少有益。

近代研究证明,黄精具有降压作用,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也有一定效果。所以,常吃黄柏,对肺气虚患者有益,还能防止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4、桑椹 味苦,性寒。《本草拾遗》云:“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变白不老”。《滇南本草》谓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本品可补益肝肾,有滋阴养血之功。

将桑椹水煎,过滤去滓,装于陶瓷器皿中,文火熬成膏,兑适量白蜜,贮存于瓶中。日服二次。每次9~15g(约一、二汤匙),温开水调服。具有滋补肝肾,聪耳明目之功能。

近代药理研究证明:桑椹的成分含有葡萄糖、果糖、鞣酸、苹果酸(丁二酸)、钙质、无机盐,维生素A、D等。临床上用于贫血、神经衰弱、糖尿病及阴虚型高血压。

5、女贞子 味甘微苦,性平。《本经》谓其:“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云:“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本品可滋补肝肾,强阴明目。其补而不腻,但性质偏凉,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慎用。

近代研究证明:女贞子的果皮中含三萜类物质,如齐墩果醇酸、右旋甘露醇、葡萄糖。种于含脂肪油,其中有软脂酸、油酸及亚麻酸等成分。本品有强心、利尿作用。还可淋巴结核及肺结核潮热等。

四、补阳类

1、菟丝子 味甘、辛,微温。《本经》谓其:“补不足,益气力”,《名区别录》云:“久服明目,轻身延年。”本品具有补肝肾、益精髓、坚筋骨、益气力之功效。

《太平圣惠方》载有服菟丝法,云:“服之令人光泽。唯服多甚好,三年后变老为少。……久服延年”。具体方法是:“用酒一斗浸,曜干再浸,又曜,令酒尽乃止,捣筛”,每次酒服6g,日服二次。此药禀气和中,既可补阳,又可补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现代研究证明,菟丝子含树脂样的糖体、大量淀粉酶、维生素A类物质等。

2、鹿茸 味甘咸,性温。《本经》谓其:“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云:“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