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运筹帷幄--人生篇 >

第17章

运筹帷幄--人生篇-第17章

小说: 运筹帷幄--人生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形容刀的锋利:〃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陆断〃二句,言其适用于水陆攻战。〃轻击浮截〃,言其省力。〃刃不纤削〃,言其耐用。巨阙剑为越王勾践所佩,太阿剑为欧冶子、干将所铸。百辟刀超过了著名的巨阙剑和太阿剑,言其珍贵。

    曹『操』还送给曹植四领销甲:黑光销、明光销、两当销、双环锁销各一领,银鞍一具,大宛紫马一匹。大宛紫马即产于西域大宛的紫红『色』汗血马,非常名贵。曹植说,此马〃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令辄己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它符合良马的要求,『性』情温驯,极通人『性』,行走疾迟与鼓音急缓节奏相应和,令人喜爱。

    曹『操』送宝刀、铠甲、马鞍和战马给诸子,意在勉励他们习文不忘练武,文武双全方能适应战争环境。

    曹『操』征战之时常带诸子随行,诸子成人则授权领兵,使之经风雨、见世面。建安二十年七月,他拟选三子任淮南、汉中和关中的军政长官,说:〃诸子年幼之时,我皆喜爱,但成人之后要德才优秀才予重用。我言行一致,对部下不偏私,对诸子也不偏爱。〃由于淮南和汉中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后来只有曹彰任代理越骑将军,领兵镇守关中。

    在诸子封侯方面,曹『操』也坚持一个标准。曹彰、曹植、曹据、曹林四子是建安十六年首批直接封县侯的,同年曹宇、曹珐二人封为乡侯。起点较低者为亭侯,如曹干是建安二十年第二批封侯的,为高平亭侯,曹茂是建安二十二年第四批封侯的,为万岁亭侯。其原因为曹干当时才一岁,年龄太小;曹茂〃『性』傲恨,少失宠于太祖〃,禀『性』狂傲乖戾,不讨老父喜欢,〃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小时候不愿接受正面的品德教育,长大之后搞歪门邪道。第三批分封于建安二十一年,曹衮为平乡侯。乡侯低于县侯,高于亭侯。曹衮〃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直接封为乡侯,是由于他好学上进。

    曹『操』是方圆之人,他能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这也是他成就霸业的基础。

    方圆人生:

    古人知赏罚之道,值得今人去学习、借鉴,学会〃罚〃即会〃方〃,学会〃赏〃即会〃圆〃,将使你具有领导者的气概,领导者的能力。

    ■ 峻法为方,仁政为圆

    杜绝『奸』臣铲除贪官,信守赏罚严厉刑法,就是治国的大经验。天玄子说:〃凡是『奸』人都贪,凡是贪者都『奸』,这是国家的贼害。自古以来,作『奸』犯科与贪官污吏,有世道就有他们存在。他们的危害,小的身败名裂,大的祸国殃民。然而禁不能止,剿不能尽,在私心私欲里存放,与名利同好坏,所以世俗间有一种说法是: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所以作为领导来说,应当把杜绝『奸』臣铲除贪官作为第一要事来抓。〃

    一般说来,『奸』臣贪官,大多数是小人之辈。所以诸葛亮说:〃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代初期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代末期所以衰颓的原因。〃去『奸』臣要烈,除贪官要猛,不能存半点姑息之心。

    奖赏贵在信用,惩罚贵在必行。然而更在于有功必须知道,罪行必须了断。功不知道,就会使效忠于向善的人犹豫不决了。罪不严惩,就会使作『奸』犯科的人获利后存侥幸。话说回来,严刑重罚,不嫌苛刻寡恩吗?不!这是在为民除害,为国除台,所以适当的施威就是仁政。

    作为领导,对于这样的情况决不能三心二意,做官的所以要培养他的属民们的务实精神,自己也是如此。对于重大罪犯杀之无赦,不算苛政。这几条经验认真地执行,就能治家治国治天下,能把治天下当做掌上玩物一般。

    尊重道德而崇尚法治,俭节政用而厚待生灵,推行仁政而延续民命,表明功过而信守赏罚,除去贪官污吏而保家卫国,教人知礼明义而纠正歪风坏习,奖励清廉崇尚知耻而弘扬气节,端正心术而振兴常纲,确定为改造的国风是整顿国家的首要任务。

    自古权重位高者,无不处于忧患之中,进则忌他人起疑心,退则舍不得一身功名,常常揣着天祸的畏惧感。高明的赌徒懂得功成身退,见好就收,进得巧妙退得恰当。因为联翩好运是可疑的,别人的心思更难于琢磨。

    严刑苛政,功臣殒落

    秦王赢政纪年第二十六年一个让时间老人刻骨铭心的年份。

    是年,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统一天下,西周以来的八百年列国时代至此划上句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华夏大地上矗立起来。赢政从一个偏居西睡的秦王成为天下至尊的〃秦始皇帝〃。秦朝风行万里,影响百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每一个登上秦始皇山陵、跨进兵马涌博物馆的游人,都会发出诗人李白这般感叹。

    在咏叹〃千古一帝〃之时,人们不禁想起帮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的第一功臣王翦父子。秦国将士如云,然论帅才,无人能出王貌王贲父子之上。

    当年,赢政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攻楚事宜。他问诸将,攻楚需动用多少兵力。有员大将叫李信,他的大名今人不太熟悉,提起他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就『妇』孺皆知了。李信年少气盛,信口答道:〃有二十万人马就足够了。〃老将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王将军老了,这般胆怯。〃赢政不无鄙夷,遂拜李信为帅,将军蒙武为副,统领二十万人马攻楚。

    王翦托病,回了老家频阳,大有隔岸观火之势。

    李信与蒙武兵分两路,杀入楚国,连克数城。不料,在联兵攻打城父(今河南宝丰东)时,被楚国名将项燕打得落花流水,仅都尉一级的军官就阵亡了七人。

    赢政闻讯震怒,大骂李信误国,随即传令驾车,屈尊去请王翦出山。一进王府,他就谢罪,恳请王翦再掌帅印。

    王翦气还未消,道:〃老臣罹病昏馈,还望大王另选贤明。〃

    〃行了,将军不必再说了!〃

    一见赢政大怒,王翦也就不敢推托了,同意挂帅出征,但条件是非六十万人马不可。赢政立即颁诏,国中凡是能扛得动枪的男子,一律征召入伍,凑足六十万人马,交给王翦。王翦麾兵入楚,杀项燕,俘楚王负刍。

    王翦之将才。胆识,于此可略窥一斑。

    赢政二十六年,最后一个东方诸侯齐国不战而降,赢政终于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统一大业。接下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更名号。因为那〃王〃的名号已不足以显示他的功业,他要搞一个更尊贵的。于是,便有了〃皇帝〃这个名称。赢政成了至高至上至尊至贵的〃始皇帝〃,文武百官也加官晋级不等。

    令我们惊奇的是,从秦统一全国那一天起,战功盖世的王翦王贲父子便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文武大臣名单中没有他们父子。秦设三公,丞相,曰太尉,曰御史大夫。先后出任丞相的,是隗状、王绍、冯去疾、李斯;太尉的名单,今已不可考;做过御史大夫的,有冯劫、德等人。在姓名失传的太尉之中,会不会有王翦、王贲父子?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在所有重大政治、军事活动中,都没有王翦的身影出现;王贲倒是出现过一次,那是赢政二十八年赢政第二次巡行全国,王翦、王贲父子突然消失,致使司马迁《史记·王翦列传》也无法再写下去了。

    王翦将才出众,政治上也极为敏锐,他不会不懂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他会不会功成身退?看来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如是说的证据,是司马迁在写完《史记·王翦列传》后发表的几句评论:

    王算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身。

    从这段〃太史公日〃来看,扫平六国之后,王翦并没有退隐,他被赢政尊奉为〃师〃。然这个老师的头衔是虚的,为了保全『性』命,他只有苟且偷生,迎合、献媚、讨好赢政,直到他死。

    天下一统,王翦的使命完成了,赢政再也不必像犯了过错的小学生那般去向王翦赔罪了。

    当然,还有兴师用兵的时候。不过,赢政不再用王翦父子了,他重用的是蒙恬。蒙恬的祖上是齐国人,祖父蒙骛从齐国投奔秦国,官至上卿。蒙恬的父亲,就是当年李信攻楚时的副手蒙武。司马迁《史记·王翦列传》说,秦灭六国,王氏和蒙氏功劳最大,实则蒙氏的战功远不能和王氏相比。翦、王贲父子常年为帅,在军队中的威望极高,一旦他们有贰心,大好江山就不一定姓赢了。因此,赢政不敢再让他们带兵。蒙氏战功小,在军队中的名望也不大,难以一呼百应,让他们带兵可以放心无虞。于是,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的便是蒙恬了,这三十万人马是秦朝最精锐的军队。把匈奴逐出河套以后,蒙恬又指挥人马修建了万里长城。此后,他一直率重兵驻屯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人。弟弟蒙毅,侍奉于赢政身边,不离左右,深为赢政宠信。

    赢政做了十一年皇帝,猝死沙丘(今河北巨鹿东南人中车符)令赵高串通丞相李斯,篡改了赢政遗诏,赐死赢政指定的继承人扶苏,另立赢政小儿子胡亥为帝,是为〃二世皇帝〃。扶苏时为蒙恬监军,二人关系很好,他被赐死后,蒙恬被逮捕下狱,后来『自杀』。蒙恬死后,胡亥起用王翦的孙子王离(是否为王贲之于,不可考)为将,统领驻屯上郡的三十万大军。后来,王离奉命率兵去镇压项羽、刘邦等人,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而被俘。

    这时,王翦王贲、都已命赴黄泉,父子俩是怎么死的,文献未详。王翦被安葬在故乡频阳。

    秦严刑苛政,不明赏罚之道,功臣殒落,失去人心,导致灭亡,这正是方圆人生的大忌。

    不久,王翦、王贲王离三代人效忠的秦皇朝就灭亡了。

    黑云兵气『射』天裂,壮士朝眠梦冤结。

    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

    腐肉偷生二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

    暮接山土来干,瑞光已向芒砀起。

    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军天下如崩瓦。

    龙蛇撩『乱』入咸阳,少帝空随汉家马。

    这是唐代诗人韦楚老的《祖龙行》。入祖龙,始皇赢政》。诗人一首七言诗,否定了赢政的一生,未免失之偏激,好像中国历史上就不该有赢政和他的秦朝似的!赢政虽然残暴,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这里面也有王翦的一份心血,〃开国功臣第一家〃的桂冠,他当之无愧。

    方圆人生:

    治国与做人是同样的道理,宽、严要把握时机,做到能随机应变,符合时宜。

    ■ 法度为方,赏罚为圆

    以功过定赏罚是治国治军的定策。赏罚的法制化是国家与军队安定之本。打个比方,赏罚就是聪明伟大的领导用来御用、节制人们心灵与行为的锁链。

    赏,驱使人们去建功立业、效忠致命。罚,节制人们作『奸』犯科、阴谋反叛。这是他们利用人们通有的弱点,而制造出这种锁链;利用人们的虚荣心理、物欲心理、畏惧心理、羞耻心理的弱点,而制造出这种锁链。但是,站在领袖成功的原则上来看,用罚不如用赏,罚是消极的,而它最大的限度是避免、防止自己事业的毁败。赏有积极的一面,能驱使人们去为他赴汤蹈火、出生入死。

    古今中外,不论是创业的领导,还是继业的君主,都要利用赏罚来节制忠臣义士以及天下人们的心灵与行动。尤其在赏的一方面,他们更是毫不吝啬地赐与臣下,他们利用〃公侯伯子男及王位卿相〃等爵位与军队中各种衔位、称号,以及勋章等等美物作为钓饵;在清朝时期,他们最敬畏的是知识阶层,于是用状元、翰林、进士、秀才之类的名位来笼络。事实上在自科举制度后,人们便竭尽所能各人都埋头干自己的前程。

    赏罚的标准在于法度,运用得合适不合适又在于人。运用得当,就是成功的动力,运用得不当,就是成为失败的媒介。因此,不得不谨慎地行使。

    一个人要有容人之量,必须先有不计较他人过错的品德;要想成大事,必须先有忍的德行。恕能培养容,忍能培养量。所以古代的哲士说:〃必须有宽忍,心才有容量。

    刘秀以〃怀柔〃兴汉

    以柔胜刚,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柔能克刚,是中国人处世的坚定信念。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这一理想化的处世方式,一个小小的太极图表现得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个白『色』的阳鱼和一个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

    必须指出的是,不论在历史中还是现实中,刚者居多,柔者居少,若能以柔为主,寓刚于柔,其表现方式往往就是〃柔道〃。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以〃柔道〃处世,以〃柔道〃治国的成功事例,早已证明〃柔道〃比〃刚道〃更加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为利久远之特点;更是〃刚道〃所远为不及的。

    刘秀是一位以柔开国、以柔治国的皇帝。他以〃柔〃为主,在政治、军事诸方面也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应该说他把中国的〃柔道〃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刘秀生于公元前六年十二月,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父刘钦是南顿县令,在刘秀九岁时病故,此后,刘秀与哥哥刘被叔叔收养。据说刘秀身长六尺三寸,美髯目,大口隆准,生有帝王相。刘秀好稼穑佣耕,他的哥哥就经常讥笑他。一次到亲戚家做客,宾朋满座,贵客云集,主人蔡少公精通图谶之学,在述及谶语时说道:〃将来刘秀必为天子。〃原来王莽的大臣刘歆精通谶文,故改名为刘秀,大家也以为是大臣刘秀。谁知座上忽起笑声:〃怎见得不是仆呢?〃大家回头一看,竟是刘的弟弟刘秀,不禁一阵哄堂大笑。

    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王莽的〃新政〃很不得人心,加上大灾人祸,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尤其是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军,声势浩大,直可与王莽军一较高低。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刘秀借南阳一带谷物欠收,与兄刘谋划起义,得众七八千人。

    刘秀起义后,逐渐与当地的其他起义军汇合,一度并入绿林军。公元二十三年二月,绿林军为号召天下,立刘秀的族兄刘玄为帝,年号更始,绿林军的势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至王莽〃一日三惊〃。王莽纠集新朝主力约四十二万人,号称百万,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直扑绿林军。刘秀等人放弃阳关,率部退守昆阳。

    昆阳守军只有八、九千人,敌人则连营百里,势力太过悬殊。有些人主张分散撤出,刘秀坚决反对,认为如果并力御敌,尚有保全的希望,如果分散突围,必被包围消灭。他亲自率领十三骑趁夜突出南门求救,他说服了定陵、郾城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