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438章

寒士谋-第438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四十二章 诸葛亮与黄月英(中)

诸葛亮看得一阵失神,忽然间那头猛虎大张血盆大嘴,一声咆哮震得整个森林为之一震,这才把诸葛亮震得回过神来。诸葛亮眼光四方,记住周遭地势,迅疾心起一计,在地上拾起五、六颗石子,蓦然大喝一声,将石子奋力投向猛虎。猛虎暴怒,张牙舞爪地就向诸葛亮一扑而去。诸葛亮拔腿就跑,猛虎连声咆哮,追着诸葛亮满林子的跑。诸葛亮被猛虎追得险象环生,却还是不断地投石子去打猛虎,以求将猛虎激怒。猛虎怒不可及,一双虎目尽是血红,恨不得将诸葛亮撕扯成碎片。眼见诸葛亮就快被猛虎追上,退至一高处,用上最后一颗石子,砸向猛虎的‘王’字额顶,猛虎怒不可及,张大着血盆大口,往诸葛亮纵身一扑。诸葛亮却忽然猛坠在地,一个大窟窿猝然而现,诸葛亮瞬即坠往地下窟窿。而猛虎因为受势不及,一直飞出,刚要以为要落地,却不知底下空荡荡的,原来下面竟是悬崖。猛虎立刻坠落下去,然后砰的一声巨响,不用去看,也知这头被诸葛亮激得神智全失的猛虎,定是摔得粉身碎骨。
这时黄承彦闻声带着几个从人手执兵器赶来,黄月英一见其父,立刻哭成一个泪人,她以为诸葛亮被猛虎一口吞下,她一边哭着,一边将先前之事告之黄承彦。黄承彦脸色连变,对这个智斗猛虎的少年不觉生了几分喜色,后来又笑着向黄月英说道,诸葛亮并无大碍。黄月英不信,黄承彦带着她赶去猛虎坠落的悬崖边处。果见那里有一个大窟窿,诸葛亮正在里面大喊。
因为此林内常有猛兽出没,而黄月英又喜在林中玩耍,黄承彦故而在这林内,多设陷阱,以防不测。这个窟窿正是黄承彦所挖。而在刚才,诸葛亮观察四周地形,正好发觉悬崖边有许多挖取过的土泥,推算到那里很可能有在林中四周生活的乡民挖下的陷阱,正好可以用来藏身,故而急中生智,想出这个办法来对付那头猛虎。
之后,黄承彦令人将诸葛亮救出,报之名号。诸葛亮得知此人正是他此行欲拜师之人‘黄承彦’顾不得衣裳凌乱,连忙执礼拜见。
“呵呵。原来是我那好友的徒儿,诸葛孔明。你这名字,我多有从我那好友那里听到。他说你非池中之物,若是学有所成,管仲,乐毅恐也不及于你!!!”
黄承彦此言一出,诸葛亮却是颇为老成的拱手又拜。
“孔明庸庸之才,学师拜艺,全为学得救国安邦之术。眼下孔明功绩未建,岂敢与古之大贤相比。”
别看诸葛亮说得甚是谦虚,他可话外有话,他先是承认如今的自己,是绝无可能与管仲、乐毅相提并论。但是未来如何,却又不知。
黄承彦听出诸葛亮弦外之音,对其那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似乎颇为欣赏。随后忽然话锋一转,向诸葛亮说道。
“那头恶兽,祸害此地已久。我三番四次将它擒得,但闺女生性善良,不欲我多造杀孽,故而屡屡放生。岂知这头恶兽,兽性不改,今日还几乎伤了我女儿之命。还好贤侄出手相助,否则我悔不及也。在此,老夫先是谢过。”
诸葛亮听言,随即向在黄承彦身后的黄月英望去。黄月英本在睁着她那双晶亮的大眼打量着诸葛亮,忽见诸葛亮望来,全身又是习惯性地颤抖起来。诸葛亮目光接触到黄月英的脸庞,奇异的是,诸葛亮并未有黄月英所预料中露出异色。只见诸葛亮灿然一笑,向黄月英微微颔首。黄月英一见,顿时整张脸都红了起来,嘤咛一声,好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拔腿就逃。
黄承彦见状,眼中连起异色,再望诸葛亮的眼睛,见其毫无虚假,当下对这个少年更是喜爱几分。黄承彦遂将诸葛亮请入庄中做客,设宴款待。诸葛亮欣然接受,和黄承彦大喝一场,座谈天下之势,古今博学。黄承彦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言论,更是惊为天人,又想诸葛亮救了他掌上明珠一命,当诸葛亮再次提出学艺的要求时,黄承彦便是答应了。
当然黄承彦亦有着不少的私心,这私心当然是为了他那个忽然变得羞涩无比的女儿。黄月英得知其父黄承彦,留下诸葛亮在庄中学习阵法,一夜欣喜,喜不能寐。
之后日子,诸葛亮全心全意在黄承彦坐下学艺,在这期间,以往对阵法从不感兴趣的黄月英,竟然也提出要拜其父为师。黄承彦自知,他女儿心意,自然允诺。自此,黄月英便成了诸葛亮的师妹,与诸葛亮共同学艺。而令黄承彦惊讶无比的是,她女儿天赋之高,就连他也自叹不如。
一些较为浅易的阵法,黄月英只需学过一遍,便能举一反三。若是较难的阵法,黄月英只需听过两到三遍,便能摆出其阵。若是较为深奥的阵法,黄月英只需三日时间,便能摆出七成精妙。
当然比起诸葛亮这个名副其实的妖物,黄月英还是较为逊色一筹,诸葛亮学习阵法的速度,几乎是黄月英的一倍。有时甚至能无师自通,研究出新的阵法,那新阵法之精妙,就连黄承彦这个天下第一阵法宗师,也被其难倒,需要不久的日子,才能想出破解诸葛亮阵法的办法。
而随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黄月英和诸葛亮越来越是熟络。诸葛亮一心求学,望能早日学有所成,拯救天下黎民。诸葛亮心怀大志,迟早离去,眼看黄承彦将其平生所学几乎都被诸葛亮学去七八。无论是黄承彦还是黄月英,都是心中着急。
黄承彦心知,诸葛亮这等旷世之才,若要引得其注意好感,必要有一方面能够胜过他。黄月英有一颗至善之心,已能引起诸葛亮的注意。诸葛亮也因此与黄月英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但若是要取得他的好感,就凭这点还是不够。黄承彦思定后,某一日忽然出了一条题目来考诸葛亮和黄月英。
题出如此。
“最大者,为之何物?”
诸葛亮和黄月英一听,顿时皆脸色一凝,即使智多胜妖的诸葛亮一时间也被黄承彦考住。过了许久,两人还未思出答案。
黄承彦微微笑道。
“你等已将我平生之术学个七八,但尚有一天下奇阵,你等未曾学得。此阵名为八卦阵,此阵变幻无穷,精妙绝伦。学之一成可挡十万精兵,若是尽学,百万精兵亦难破得此阵。但若要学得此阵,必将先解我先前所问,方可得之阵中精髓。”
黄承彦话音一落,诸葛亮顿时双目暴亮,此番他前来学艺,全乃其师司马徽告之他,黄承彦有一旷古奇阵,若能学得,可挡百万大军!诸葛亮正是奔着此阵而来!!!
诸葛亮盘膝而坐,双目莹莹发光,整个人散发出一股莫大澎湃的气势,仿佛在推算着天宇的一切所有。而黄月英亦慢慢地陷入沉思,那双晶莹透亮的大眼,平静而毫无涟漪。
黄承彦见两人皆在思索,微微一笑,转入后堂。
一日过去了。诸葛亮和黄月英粒米无进,一直都在沉思着黄承彦的问题。其中黄承彦曾来探望数次,第一次见诸葛亮和黄月英神色皆未有变化。第二次再来,诸葛亮眉头微皱,黄月英却是略有所思。到了第三次,诸葛亮眼睛眯起,眉头深锁,而黄月英则是目光清澈,似乎已退出了思考,得出了答案。
黄承彦暗暗颔首,此道题目答案,心思越是单纯之人,越是容易想出。黄月英拥有一颗最善之心,能如此之快得出答案,亦是理所当然。反之像诸葛亮这等智高胜妖的旷世之才,反而会因其智而受拖累,想得过于复杂,反而离正确的答案越来越远。
黄月英已有答案,但善良的她,却是顾虑着诸葛亮会受打击,默默地在旁等待着。黄承彦岂会看不出自家女儿的心思,暂不拆穿,微笑着又退回了后堂。
次日黎明,诸葛亮思考了一天一夜,仍未有想出任何蛛丝马迹。黄月英数次想做提示,但却又怕伤害了诸葛亮的自尊心,正是踌躇之时。黄承彦忽然走出,道破了黄月英已得出答案的事实,要黄月英进来后堂禀报其答案。
原本尚在思索的诸葛亮顿时从沉思中回到现实,脸色惊异,尽是不可置信。黄月英却不知黄承彦用心良苦,瞪着她那双灵巧好似会说话的大眼,好似在怪责他的父亲。黄承彦视若无堵,又是严肃地唤了黄月英几声,要她进入后堂。黄月英无奈,只好随着黄承彦转入了后堂之内。诸葛亮望着黄月英的背影渐渐消失,他从小到大,无论何事皆强人一头,先人一步。有史以来的挫败感,令诸葛亮一时难以接受。
少顷,在后堂内传出黄承彦爽朗欣喜的笑声。诸葛亮面色一变,一时间竟然出现些许慌乱之色。
不久,黄承彦带着黄月英走出,笑道。
“哈哈,孔明。此番看来老夫的女儿却是快了你一步。她已答出此题答案。不知你又若何?”


 第七百四十三章 诸葛亮与黄月英(下)

黄承彦带着几分得意和挑衅,诸葛亮一时失了方寸,忿然起身。
“我亦有答案,还请黄公一听,是否正确。”
“哦?那你但且说来一听。”
黄承彦挑了挑眉头,露出一脸灿然的笑容。不过看在诸葛亮的眼里,却是觉得尤为奸诈。诸葛亮凝了凝神,用手一指脚下所踩之地,随即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依我所见,国为最大。”
“哈哈哈哈!!好!好!好!”
黄承彦听毕,朗然大笑,连是说好。诸葛亮却是眉头皱起,这个答案并非他心中的完美答案,如今先是说出,不过是受一时之气。黄承彦笑毕,默默地望着诸葛亮。诸葛亮自知答错,缓缓闭起眼眸,心态迅即回复平静,盘腿坐下重新思考。
黄月英张了张口,话还未说出,就被黄承彦用眼神瞪住。随后,黄承彦和黄月英便走入了后堂。
院外,重新恢复一片平静。诸葛亮坐如盘山,身体渐渐地仿佛融入了整个天地之内。
又是一日过去。
黄月英偷偷几番看望,发现诸葛亮一直都是一动不动,好似和整个天地融为一体,甚是奇异。次日平明,黄承彦徐徐踏步而来,诸葛亮不知何时已经站起,两日的静心深思,令他领悟许多。诸葛亮嘴角挂着一抹淡然笑容,转向黄承彦,略略施身作揖拜礼。黄承彦脸上略显惊色,不过还快就回过神来,向诸葛亮颔首一点。
“看来孔明又有不同的答案思出,不妨说来一听,让老夫听听你的高见。”
诸葛亮缓缓昂首望天,眼神带着无尽敬畏,遂而说道。
“万灵万物,山水河林,浩海大地,皆容于天宇之内。天宇廓然无尽,探之不竭,当为最大。”
黄承彦一听,不禁一阵色变,不过最好还是像昨日那般,发出一阵朗然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好!”
黄承彦再次连声说好,诸葛亮神色剧变,双目眯缩,瞰视着黄承彦,凝声问道。
“黄公此乃何意。难不成,世间尚有比天者更大之物!?”
诸葛亮自知已学黄承彦造诣七八,心里误以为黄承彦有意藏私,故而刁难。黄承彦脸色忽地变得严肃,带着几分怒色厉声喝道。
“诸葛孔明,你莫要以为有着绝顶之智,凡你所想便是世间真理。我女儿所给答案,比起你之所想,更大于百倍、万倍不止!!!”
黄承彦所言如同当头一棒,喝得诸葛亮一阵呆滞。诸葛亮那颗高傲无比的自尊心顿时被轰地打碎。
“哼!才不及人,却怀疑老夫有心刁难。竖子不足与谋!若非看在你先前救过老夫闺女份上,老夫这就让你下山!诸葛孔明,老夫再予你一日时间。若是你再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八卦图你这一生,就别想再学!”
黄承彦厉声一喝,喝毕怒气冲冲地甩袖而走。诸葛亮连连两日粒米未近,再加之期限将到,心中焦虑,强烈的疲倦、饥渴感顿时袭来。只见诸葛亮踉跄数步,忽然昏厥过去。
在一旁偷望许久的黄月英看得眼切,见心上人猝然昏倒,顿时吓得花容失色,惊呼一声,连忙赶来看望。
之后,黄月英将诸葛亮扶到他在庄中的房舍,悉心照顾,自然不在话下。
到了晌午。诸葛亮发觉自己脸庞有一股温暖的触感,悠悠醒来,只见黄月英一脸的急色,正用热腾腾的布巾擦拭着他的脸。黄月英见诸葛亮醒来,满脸惊喜,忽然似乎她好似感觉到自己这行举颇为失礼,顿时脸色刹地红了起来。
但诸葛亮却无心理会,眉头深锁,又在陷入沉思之中。不知何时,待诸葛亮回过神时,只见黄月英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出现在他的面前。黄月英并无打扰诸葛亮,诸葛亮是被这白粥的香味吸引,他实在太饿了。
“孔明师兄,父亲常说身体乃人之本,你饿了许久,体力空竭,自然难想出答案。要不先把这碗白粥喝了,再做思考?”
黄月英柔声而道,她的声音如同黄莺一般,甚是好听。诸葛亮想也是理,迫不及待地就接过黄月英手中的白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后来,诸葛亮一连吃了好几碗,脸色转好许多,昏沉、堵塞的思路一时间也变得清晰起来。
诸葛亮默默地望了黄月英一眼,此时黄月英见诸葛亮将她亲手所煮的白粥,吃干吃净,正是满脸的满足。诸葛亮心中暗暗地叹了一口气,以他的才智,岂会看不出黄月英对他的情愫。诸葛亮沉吟一阵,忽然说道。
“师妹贤淑善良,才高八斗,若有人有幸娶得,必是其三生所幸也。只可惜孔明心系天下,只望能早日学有所成,辅佐明主,平定时下乱世,救万万黎民于水深火热当中。
你以心相待孔明,孔明却无心可予回报。实在…”
诸葛亮说到一半,忽然停住了。因为他见到眼前常以笑容面人的黄月英,此时已哭成一个泪人。黄月英双目尽是绝望,仿佛人生所为之依赖的轰然破碎。诸葛亮望着黄月英,不知为何,心中一阵剧烈的绞痛。
场中一阵死寂,待诸葛亮再想发言时,黄月英已洒泪奔出房门。诸葛亮见黄月英伤心欲绝,却硬是压住心中无比强烈的欲望,并无去追。因为他的理智告诉他,绝不能去。
之后诸葛亮仿佛丢失了灵魂,精神难以集中,脑海里想的尽是他和黄月英共处的场景。诸葛亮甚是痛苦地闭起双目,从小未从哭泣过的他,竟然流下了一滴眼泪。
夜里,黄月英抽泣的声音,阵阵传来,诸葛亮心如刀割,心中所想的根本不是黄承彦所问的问题,而是在不断地拷问自己,他对这个善良纯真,才高过人的女子,是否已有了情愫。
第三日平明,天色刚亮。黄承彦带着暴怒之色,来到庄中前院。他一见诸葛亮,便怒不可及地张口大骂。
“诸葛孔明!!你不识好歹!!!老夫将平生造诣,倾囊教授!!你竟然痛伤老夫女儿之心,令她以泪洗面!!!你现在立刻就给老夫滚出本庄!!!”
诸葛亮静静地听着黄承彦的怒骂声,缓缓地睁开双目,张口而道。
“天下最大,乃人之心。若人心怀天下,心既有天下之大。若人心怀天宇,既有天宇之大。但天宇虽大,却是终有所尽。人之心,才实是无穷无尽。孔明不才,此道理乃一女子所教。此女子更胜孔明,孔明甘拜下风!
同时,孔明亦终明我心。原来我对此女子,早已情愫暗生,爱之不及。但我却令她伤心痛哭,悲痛欲绝。孔明实在无面目留于此地。黄公所教,孔明一生不用,若违此言,愿受五雷!!!”
诸葛亮脸色苍白略显惨淡,正施礼准备辞别。忽然黄承彦却一声暴喝而道。
“慢!!!”
诸葛亮微微一惊,望向黄承彦。他原本以为经过昨日他对黄月英的伤害后,黄承彦定然恨不得将他一脚踢出庄子,绝不容许他和黄月英相见。但黄承彦的态度,似乎并无他所想象那般严重。
诸葛亮顿起喜色,又听黄承彦瞪眼睛吹胡子地喝道。
“老夫平生最重承诺,一言九鼎。你这竖子虽然可恶,但刚才你已答出准确答案。老夫便再留以你些许日子,等你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