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南疆飞龙传 >

第2章

南疆飞龙传-第2章

小说: 南疆飞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听说了,你是大和真人的得意高徒,尽得真传,他是宇内公认的第一剑手,你至少也可以排在第二位了!”
  “这个可不敢当,王爷的成就比咱家还高,要排第二,该是王爷才对,不过连国师大和真人都不敢自承第一,他说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老师谦辞第一不就,我们做弟子的更不敢说是第二第三了。”
  梅玉没想到他是如此的客气。顿了一顿才道:“你是来找皇帝的,我告诉你说皇帝不在这儿,你也不必再浪费时间了,还是到别处去找吧!”
  郑和一笑道:“咱家虽然相信小侯的话,但咱家奉有上谕,那是公务,那不能因为咱家的相信就交差了,所以咱家还是要进去看一看。”
  “你要搜我的农庄?”
  “不敢,咱家只是进去看一看而已,咱家会叫众儿郎们特别小心,绝不至扰及府上。”
  “要是我说不让你搜呢?”
  “小侯,咱家执行一次公务,那可是不容人阻挠的,小侯还是让咱家看一看的好,至少咱家对小侯还有一份敬意,若是今天小侯蓄意阻挠,就构成了妨碍公务的行为,换了个别的人,小侯就没有那么愉快了!”
  梅玉对这个家伙倒是没辙儿了,他已经放足了人情,说的话也在情在理,实在难以拒绝他,可是让他进去一搜,皇帝虽是由秘道中离开了,搜不到人的,如果被他们找出了秘道,再找到清凉寺去,那可就麻烦了。
  想了一下,梅玉咬咬牙道:“郑公公,搜一下本无不可,可是我知道你剑术高明,总得领教一下,你击败了我,我也挡不住你,只好让你搜了,否则我以后在哥儿们面前,实在抬不起头。”
  这番话简直不成理由,完全是世家子弟耍无赖的口吻,但郑和居然接受了,哈哈一笑道:“说的是,小侯是金陵世家侯少的领袖,被我一批人登门搜查,的确是脸上无光,咱家也知道对小侯这样的世家子,光靠公务两个字是不行的,少不得只有在剑上领教领教了,拿剑来!”
  一名侍卫恭敬地献上了剑,郑和抽出了剑,挽了个剑诀,微一躬身道:“小侯请了,咱家这是切磋,用不着性命相搏,大家点到为止吧!”
  梅玉的剑本来就执在手中,一扬剑道:“郑公公,我没真正学过剑,练的也不是名家手法,只知道拼命,也控制不了手下,不会什么点到为止,所以你不必客气。”
  郑和笑道:“小侯客气了,谁不知道小侯是技击名家,剑下无十合之敌,咱家提出点到为止的要求,只是请小侯剑下留情而已!”
  梅玉懒得多说了,挺剑追击,势子很利,但郑和却从容地化解开了。
  梅玉是天生的身高力强,郑和赞他剑下无十合之敌倒也不是虚夸,他在金陵跟人挥拳动武,还有挨揍的时候,若是动起兵刃,却从来没输过。正因为如此,他怕杀伤人命闯大祸,才很少跟人动家伙。
  今天他虽然也知道郑和在宫廷中是个杰出的剑手,却没太当一回事,他跟宫廷侍卫和剑术教练供奉们常打架械斗,心中很瞧不起宫廷武学。
  可是今天跟郑和一交手,他才发现宫廷武学确有其不可轻侮之处,郑和的一支剑并无精招,却尽得一个稳字。他连攻了几十手精招,对方却稳如泰山,使他连平招都递不进去;不由打出火来了,攻势更急。
  郑和一面招架,一面却低声道:“小侯,燕王觅皇帝很急,必欲得之,你还是让我去搜一搜的好,否则日后小侯和方公子将举步维艰,这是为你们好,咱家已经接受密报,知道皇上必在小侯处,我去搜一下,掩人耳目,一定不会把皇上搜出来的,你们才可以掩护他离开。”
  梅玉一怔道:“你倒底帮谁?”
  “咱家只是皇家的奴才,燕王和皇帝都是太祖后人,咱家谁都不帮,不过咱家一直以为皇帝太年轻,行事不免意气了,还是让燕王摄理几年的好。”
  “你倒说得好,摄理几年?以后呢?”
  “以后的事要靠皇帝自己了,目前只有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军力壮大,自居一隅,而且对皇室忠心可许,只有他才可以庇护皇帝,上那儿历练个几年,然后再待时而回,他是太祖嫡系,又于正式受命,该比别人有更好的机会,如果实在不行,也只有付之天命了。”
  “燕王有了天下,会放过他吗?”
  “事在人为。小侯,燕王也是从皇帝手中争来的天下。燕王能,他为什么不能,假如他不行,那就是他真的不行,怨不得人了。咱家只能为他尽到这一点心,记住咱家的话,目前别作什么勤王之举,燕王的势力太大,不是任何一个人能抗御的,而且燕王是他的叔叔,在诸王中,也比他得人望,这一段时间,他只有认了吧!”
  说完,手下忽地加紧,前两剑把梅玉逼得连连退后,第三剑却挑飞了梅玉手中的长剑了。
  这固然是梅玉因为他的话而减低了敌意,但郑和的剑技也确实比他高明!
  方天杰也没想到梅玉会落败的,一时不禁呆了。
  郑和笑笑道:“承让!承让!小侯,咱家可以进去了吧!对你的剑术,咱家还是十分佩服,只是你勇猛有余,稳健不足。再过十年,咱家一定不如你!”
  梅玉一言不发,只比了个手势,郑和回头道:“来四个人,跟咱家一起进去,其他人就在这儿散开等着,不准进入屋里,不准扰及农庄的一草一木,违令者,处极刑。”
  郑和带了四个人进入到农庄,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到,向梅玉道了声得罪,又带人到别处去搜了。
  其实皇帝就躲在地窑里,地窑上面有个盖子,郑和一进屋子,就直接站在盖子上,指挥那四个人东搜西寻,十分仔细,却始终没搜到地窑。
  梅玉是跟着进来的,看了郑和所站的位置,心中对他既感且佩,这个太监是有两下子,他几乎一眼就知道皇帝的藏身处了,若非他有意成全,皇帝是很难脱身的了。
  所以那四名禁卫军在搜查时,梅玉表现得十分合作,举凡是能藏人的箱笼橱柜,他都自动地打开了。
  郑和在临走时,说的话尤其有意思:“小侯,天下易主未易姓,还是朱家的江山,只不过你们的爵位是否能保住就要看自己了,尊大人与新主素来就不和,咱家想他老人家是不会恋栈那个侯爵的,所以小侯最好也预为之计,不必留连此地了。男儿志在四方,出门游历一下,行万里路,未尝不是人生快事,小侯以为如何?”
  梅玉自然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点点头道:“我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也不会留在京师惹人讨厌的。一两天内我就滚蛋,只是怕有人不让我们走!”
  郑和道:“这个小侯放心,咱家现在暂兼禁军总监,金陵城中的守卫由咱家负责,小侯要想出城就趁快,咱家总有一份情面的。若是拖久了,守城的换了人,那就较为难以说话了。”
  梅玉拱拱道:“承情!承情,郑公公,盛情心感,难得你有这份心,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郑和叹了口气:“还有一点小侯该明白的,咱家虽是监军,但只是临时受命,那些人未必事事都听咱家的。当着面,咱家可以镇压住一点,背着咱家,他们对小侯未必就有那么客气。请小侯也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凡事总要忍让一点。”
  梅玉道:“在下理会得。”
  郑和这才带了人走了。方天杰吁了口气:“真没想到这绝后的杀人剑技有如此精湛,连二哥都输给了他,不过他的眼力却是太不济了,大哥躲在里面,他都没搜到。”
  梅玉摇头一叹道:“他哪里会搜不到,只是放了一次人情,故意如此而已,此人倒还有点良心。”
  “什么,他是卖放人情,那怎么可能呢?我听说燕王朱棣跟他交情最深,从小就是兄弟相称,这次燕王入京,他居间内应,出了不少力,是燕王的死党……”
  “这些都不错,他是燕王死党,拥主燕王,他很卖力,但是对老大,他倒底还念及主属一场,没有赶尽杀绝。这些话都不必说了,我们还是快点保护着大哥离开吧,南京是危地,不可久留。”
  他们从地窑中请出了建文帝,商量了一阵,还是决定上云南去投奔镇南王休英。
  这是郑和指点的,他对朝中的情形很熟悉,什么人跟燕王交好也最了解,他指点的人选是不会错的。
  建文帝与清凉寺中的几个侍驾大臣商议了一下,也是赞同前往投奔沐英,因为沐英手中那支兵是自己召募训练的子弟兵,对沐英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他们又能征惯战,训练精良。而且云南地处面南湾,沐英本人又极得苗夷的拥戴,燕王不敢轻易发兵征剿。最主要的是沐英对太祖忠心可期,太祖死时,他是主张拥嫡最力的人,对建文帝极力支持,现在去投奔他,一定可以得到庇护的。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燕王遍寻建文帝不获,也会考虑到他们会去投奔云南,沿途必然派人追缉,这一路行去,必然危险重重。
  危险归危险,该走的路还是要走,只有冒险此行了。
  最使梅玉感到泄气的是建文帝出奔时,随行的这几个大臣都是文臣,手无缚鸡之力,碰到追兵时,那些人不但帮不上忙,还得分神去照顾他们。
  照方天杰的意思,是丢下那些人,叫他们自己设法到云南去,只由他跟梅玉保着朱允蚊走。
  但是建文帝却不忍心丢下他们,梅玉也狠不下这个心,他们虽是文臣,却能抛下富贵家人,不避危险,冒死追随伴驾,忠心还是可感的,丢下他们不管,于情于理却说不过去,最后的决议还是由已有度碟的应贤、应能伴着皇帝同行,三个人都是和尚打扮,以行脚僧的姿态结伴而行,也容易掩人耳目些!
  梅玉与方天杰则仍旧以原来的公子哥儿的身份,或前或后,只有一脚之差,盯牢了那三个人同行。
  由于建文帝落发成僧是个绝大的机密,而且他们三人又有正式的僧籍度碟,倒是没人去注意。闯过了好几道关口,反倒是梅玉和方天杰受到了不少盘查,不过他们的世家公子身份还是有用的,到时发个脾气,都顺利过了关。
  这当然是由于郑和的关照。郑和对那些锦衣卫都有过吩咐,说是燕王即位天下,朝廷的人事不会太大的变动,对那些旧有的公卿们仍多礼遇,要这些锦衣卫们对一些公侯的子弟,仍宜多加优遇。
  又过了几天,情况就有了变动,燕王已正式宣告即位,迁都北京,易元为永乐元年。
  汝南侯梅殷因为不肯拥戴新君,已被明令颓除了侯爵,下在狱中,家产查封入官,大学博士方孝孺的境遇更惨,他因为不肯代燕王起草诏告天下,而且还当廷辱骂燕王篡位,被武士们当廷击杀,家人同罪。
  郑和还称够意思的,他没有把方天杰在逃的事申奏,只说方氏一门尽屠,没有再颁令追缉。
  不过这一来,两个人的世家公子身份都不在了。梅玉只是不能再以小侯的身份出现。方天杰则连身世都不能提了,两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悲愤之情,但是情势迫人,他们只有咬牙忍悲,寄望建文帝能够到了云南,得到沐英的支持,勤王重掌江山,他们才有出头的日子。
  他们行经的路线是沿着长江南行,到四川后再转道入云南,这是比较迂迥的走法,原来是想可以借由水路而省却一些跋涉之苦的,但是后来发觉不能行,燕王的逻卒对水道盘查极严,沿江各府三十县都奉有密令,严查每一条上行的船只,而且还画了建文帝的图容,详细比照。
  图形出于宫廷中的画师,十分传神,宫廷中还刻了版,印了十几万份,飞书传到天下,搜拿建文帝。
  朱允炊虽然已经剃发易装,但经不起按图对照的,在陆上,可以用风云之色作为掩护,在船上可不行了,总不能长途乘船,也是灰头灰脸的。
  所以他们还是沿着江水而陆行,走得慢一点,人辛苦一点,也就安全一点。
  而且他们也不能住店,有庙宇可挂单的地方,他们尽量住庙,因为他们有着度碟,十方道友都有义务招待的,倒是安全得多。
  这天晚间,他们行经荒郊,既不能住店,也不敢轻易投宿民家,因为燕王朱棣对建文帝的搜追更力,不但悬下了万两黄金的重赏。给发现踪迹通风报信的人,对拿杀朱允炆的人,更有封侯的奖励,而且往南路上,逻卒密布,更派出不少的便衣。
  所以他们五个人,只有歇宿在一间破庙中,那是一座靠近江边的水神祠,庙已破落,神殿一半倾塌,也没人居住了,且喜庙后尚有一口破锅与一口冷灶。
  应贤与应能去整修殿房,用枯草扎了个扫帚,勉强打扫了一块干净的地方以供休息,同时也把锅刷一下,烧口热汤,好伴着干粮裹腹。
  朱允炆却跟梅玉和方天杰坐在石阶上说话,利用庙中的残烛,点了个灯火照明。
  朱允炆苦笑道:“一连几天都是吃素,这儿四下无人,不怕露了形迹,最好是能弄点肉来解解馋。”
  他虽贵为帝王,但是在这两个拜把兄弟面前,却从没什么架子,经常还流出几句粗俗的话以使感情更亲密。
  梅玉笑了一笑道:“大哥,这一路行来也够苦了,小弟就去找找看,能否弄点肉食来呢!”
  他知道大哥锦衣玉食惯了,是受不了这种苦,但是既以和尚身份为掩护,又不能当着人吃荤,现在四下无人,倒是不妨放松一下。
  他跟方天杰是骑着马来的,再出去一趟,倒是不费事,而且他没多久就回来了,带回了一头香喷喷的烤乳猪。
  他笑着道:“运气真不错,我跑出了两里许,看见一堆叫化子,偷了一头乳猪在烤,我化了十两银子,向他们买了来。”
  方天杰也笑道:“二哥真是大出手,十两银子买一头肥猪都够了,你却买了这么一头三斤左右的小猪。”
  说笑归说笑,但能够打次牙祭总是好的,应能和应贤也很高兴,他们陪着皇帝吃了几天的素也是苦不堪言。
  每人分了一大块,正在高兴的大嚼时,忽然庙门口一阵脚步声,已然有六条汉子冲了进来。
  他们都穿着锦衣卫的服装,一望而知是京中派出来的,皇帝的手中正捧着一块猪腿,虽然丢了下来,但手上有油,嘴上也有油,想瞒也瞒不了人。
  为头的那名汉子看了众人一眼,微笑道:“荒寺吃烤猪,各位真是好兴致。对不起,打扰诸位雅兴了。”
  方天杰忍不住道:“吃烤猪不犯法吧?”
  那汉子笑道:“自然不犯法,我也不是来干涉各位吃肉的,方公子紧张什么?”
  方天杰一怔道:“你认识我?”
  那汉子笑道:“在下郑文龙,在锦衣卫当差,方公子和梅小侯都是金陵闻人,在下的弟兄们好几次都蒙受过二位的拳脚赏赐,自然是不敢不认识。”
  梅玉平静地一笑道:“原来是金陵故人,那就难怪了.郑老哥也知道我们两家出了事,不必提当年的话了,郑老哥如果记恨旧事,要打还我们一顿出气,现在正是机会。”
  郑文龙道:“小侯言重了,当年虽蒙受教训,但兄弟对二位的府上仍是十分尊敬的,而且家叔也有吩咐,对一些旧有公卿世家,仍应恭敬,所以当年那些话都不必提了。”
  “令叔是哪—位?”
  “现在禁军总监,兼任大内宫中掌令监。”
  “原来是郑三宝,失敬!失敬,他现在是新朝的第一大红人.阁下是他的侄儿,想必也跟着得意了。”
  郑文龙笑笑道:“小候说笑了,家叔为人很古板,我这个侄儿虽然得了一点照顾,但是当差却马虎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