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春光[豪门]-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就会知道,下课铃响,自己离开教室下楼以后,又能够“凑巧”撞见她。
装作漫不经心。
却总会放慢脚步,等着她从角落里凑出头来,笑嘻嘻地挥手,说一句:“钟同学,又这么巧啊!”
他明明很讨厌这种习惯。
又莫名地,开始有那么一点期待每天的“巧合”,似乎死水无波的生活里,有一个咋咋呼呼的粘人精闯入……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糟糕的事。
如果一切就这么平静地发展下去。
他并不确定,陈昭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一个怎样的位置。
是隐秘喜欢过的女孩,还是并不讨厌的跟屁虫,又或许,逐渐隐匿在记忆里,多年后,和旁人一样,沦为一个稍有印象的名字。
可惜,或者说幸好,就连老天爷,也早早地在他身边,为她留下了一个位置。
在高二那年,那个九月的周末。
钟礼扬,他那至今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在遇害者名单里,除了司机和两名保镖,还有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钟家的嫡长孙,钟邵坤。
消息传来时,他正在上课,老师着急忙慌地把他“请”到办公室,接听洛如琢打来的电话。
他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不过是早与晚的差别,也以为多年夙愿终于“得逞”洛如琢,会笑得放肆开心,因为从他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她似乎就在诅咒钟礼扬英年早逝,不得好死。
可是电话那头,传来的,只有洛如琢近乎崩溃的哭泣。
“你爸爸死了,”她说,“死得真好,你看,他那么没出息,凭什么占着你的位置?阿齐,这是你的机会,我太开心了……这是你的机会。”
开心?
既然开心,为什么哭得连话都说得囫囵哽咽。
洛如琢固执了一辈子,他不会愚蠢到去戳穿她最后的自怜自爱与可悲的自尊。
唯有一个想法,是平静而清晰的。
——从今天开始,他是真的没有父亲了。
他很想保持体面与冷静,就像当初平静接受洛如琢安排的人生那样,却近乎不受控制地全身发抖。
冷着脸回到教室,他人生中第一次,全然不顾众人打量探寻的眼光,什么也没有拿,只从书包里掏出盒烟揣进兜里,而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光明正大地逃课逃校。
在那个光线昏暗的小巷子里,只有散乱的垃圾箱、无人经过的静谧、烟草和尼古丁的呛人气息。
他倚着墙,吞云吐雾,视线漫无边际,仿佛又看到四五岁时,那个草坪上拍打着小皮球的男孩。
他羡慕的从来不是那孩子能够肆无忌惮地玩乐
而是那孩子的皮球滚远以后,孩子的父亲会笑呵呵地帮着追球,而后,高声喊着孩子的名字,重新扔回男孩手中。
父子情浓,是旁人的家事。
而自己,从来只是一个满心羡慕的旁观者。
“……”
他长睫轻敛,某种情绪哽咽在喉口,不上不下,再没了发泄的由头。
一阵匆匆脚步声,却在这时由远及近,传到耳边。
他抬眼看去。
一路狂奔而来的女孩,停在离他四五步远的地方,扶住膝盖,气喘吁吁。
他不着痕迹地挪开指间的烟,喉口滚动,半晌。才挤出一句冷冰冰的:“你来干什么?”
女孩脸上霎时间不知所措的情绪落入他眼底。
他几乎以为,自己这句不知用来欺骗过旁人多少次的清冷质问,会把她吓跑。
可她呆了半晌,涨红着脸,也只是问一句:“我……我请你吃饭吧?”
这回答要是换了别的地方,一定是个不及格的答案。
笨拙地没头没尾,一点也不懂得看脸色。
可是很奇怪。
他竟然真的在这份提议说出口的瞬间,想象到和她坐在一桌,哪怕再平凡不过的,吃上一顿饭。
有烟火气的,家长里短的。
没有什么用餐礼仪,更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冷漠安静。
他掸了掸烟灰,一声叹息,借着半点失笑的无奈,自唇边轻溢。
裤兜里的手机阵阵作响,不用看也知道,是洛如琢提醒他赶快回家,在这样的当口要积极表态云云。
他默不作声地按掉电话,只碾灭烟头,直起身子,冲陈昭说了句:“走吧。”
不知道是妥协她,还是纵容自己。
谁让她,总是能在他最无处倾诉的时候,一无所知,却用最真实的样子,安慰了他所有无需多言的情绪。
那一天傍晚。
他们一起吃了一顿并不怎么好吃的麻辣烫,他照顾着她的情绪,不愿意让她体会到自己的半点不适应,所以只是安安静静地忍着不适全部吃完,然后骗她说很好吃。
他明白她的拮据,想要把吃饭的钱全部还给她,又怕让她误以为自己是因为讨厌她才这样客套冷淡,只得趁她不注意,在路人愕然的观察里,拽下了自己的一颗纽扣,然后悄悄放进了她的口袋。
他陪着她等公交车。
他试探性地告诉她,自己名字背后的许多故事。
虽然她似乎并没能体会个中玄妙。
可他,却在听到她的回答以后蓦地一愣——
而后,人生中第一次,被女孩仓促而惊惶地亲吻了侧脸。
女孩落荒而逃,公交车也在夜色中驶远。
不过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却还呆在原地,摸了摸左脸,一下,又一下。
某种奇奇怪怪的情绪,夹杂着惊惶、难窥天日的欢喜、不知所措与羞怯,在他心里酸涩得厉害,怎么也缓和不过来。
他平生第一次,就那么傻站在原处,直到被风吹得头晕脑胀,这才回过神来,打电话给司机,让人接自己回家。
他的母亲早已经在那个家里等了他很久。
不管再怎么逃避,都躲不过她对他生养之情的背后,从来都不曾遮掩过的算计。
他进门,走过一片狼藉的大厅。
看到老管家满脸瑟瑟地伺候一旁,而酩酊大醉的女人斜卧沙发,长发铺陈,不住扶住垃圾桶干呕。
听到脚步声,抬起头,女人见了他,不过颤颤巍巍喊一声“阿齐”,眼泪便争先恐后地往下掉。
不知道透过他,是究竟看到了谁。
是了。
她从不和他分享哪怕半点有关这个家庭、她未能成婚的丈夫的回忆,却只会在这样的时刻,要求他共享这份悲伤。
可他早已经度过了自己这道坎。
他的悲伤只是为自己错失的家庭情分,既然已经错失了,再哭,已经没有意义。
“你为什么不哭?阿齐,”他的母亲却还问他,“死的是你爸爸,你为什么能一滴眼泪都不掉?”
这一问令他发笑。
仿佛下午时,那点无足轻重的哀切,都在这一声笑里消散殆尽。
他甚至前所未有的轻松起来。
甚至走近沙发,蹲下身,捂住女人冰冷的双手,一字一顿,轻声地问:“妈,为什么我的爸爸,从来没有陪我吃过饭,陪我玩过皮球、看过电视?”
女人的哭声僵在半路。
断得突兀,没了下文。
而他松开手。
仿佛松开一个,压在身上不知多少年的束缚。
他说:“晚安,妈妈。”
=
他并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在那顿并不好吃的晚餐里,他看着自己碗里堆起小山的肉和陈昭碗里可怜兮兮的青菜,第一次知道,原来家和喜欢的涵义,是在蒸腾雾气里,一起吃饭,一起说话,然后把自己最爱吃的,都给了最喜欢的人。
他想起总是偷偷出现在自己抽屉里的零食和牛奶;
也想起她每一次的巧遇,好像永远学不会认输的顽固与坚持。
她教会他,原来被人喜欢和珍惜是这样的。
是不求回报,是一刻窥见永远的热忱和两眼装不下的真挚。
是小心翼翼,也是勇敢和温柔。
他不得不承认。
陈昭或许从来不曾是他门当户对的良配,可上天给了她,在最适当的时间,与自己相遇。
在他十七岁的,最最沉默寡淡的青春里,无论重来多少次,他都会被这份炽热打动,会把她奉为犹如白纸平淡的人生里,唯一的浓墨重彩与盎然生光,
在那之后。
他准备了一张银行卡,原本是准备告白那天才拿出来,却在一次意外的争吵里,没忍住情绪,先一步递给了陈昭,这是他第一次告诉她,自己喜欢她。
在那之后。
她有好几天没出现,他每一天都心神不宁,终于在运动会的下午,逃了闭幕式,想要去找她,却和她巧遇,收到了一个布娃娃——这个布娃娃,后来放在他的床头整整八年。送她离开之前,他又一次提起那张银行卡,告诉她:“什么时候愿意要了,直接拿去,随时都行。”
这是他第二次暗示她,自己喜欢她。
还有那个匆忙出逃的圣诞节,他抛下了整个钟家,受住了洛如琢那狠狠一巴掌,找到了在电话亭里瑟瑟发抖的她。他不懂怎样说些足够动人的话,只能微微弯腰,轻抱住她,一遍又一遍地,唱着“WewishyouaMerryChristmas,andahappynewyear。”
这是第三次,他把所有的珍重馈赠予她,祝愿她,拥抱她。
还有烟火下的许愿,他想要成为实现她愿望的人;
还有在爷爷家的那一顿饭,他点过头,答应过,要穿着爷爷做的中山装回到上海,娶她回家;
还有,在最后的车站,他告诉她,如果要有一个家,什么都没有也没关系,只要那个家里有她。
他无从回忆,这一切的珍视究竟是从哪里开始。大概是因为,曾经被那样热切的喜欢过,无论未来的命运如何,他都想要把最最好的一切与她分享。
只可惜。
在他并没有能够窥得全部真相的时候,在那个炎热的夏天,在钟家的大宅,他被狠狠地推开,眼睁睁看着她头也不回地走远,然后,就这样——把倔强而固执的陈昭弄丢了。
他明白那必然有着钟家背后势力的推波助澜,也曾经暗中托付,让人在上海找了她整整八年。
可他找不到。
每一天每一天,都找不到。
在爷爷家,在公房,在大街小巷小弄堂,在每一个她曾经出没的地方。
他独自一人去旁观她的毕业礼,拍了照片,却再也没有能够分享的人。
唯独庆幸的是,自己有着并不输给她的固执。
既然找不到,他想,既然找不到,能做的,就只有不要把她忘了。
所以,他写下了2800封短短的信笺,寄给自己,也寄给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从人海茫茫里重新出现的星星。
他做着自己的事,艰难地、一步一步向上走,成为一个滴水不漏的大人,然后,安静等待着她回到,自己能够看到她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
在香港,在兰桂坊,在那个乱糟糟的酒吧里,仅仅只是讨人憎恨的纨绔子弟一两句描述,他突然回过神来,匆匆跟出门去。
视线四处逡巡,心跳有如擂鼓。
然后,在那样的境况里,他看见她,就那样慌张地,隔着一条街,坐在便利店的长凳上。
时隔八年。
她看起来变了很多,长高了些,好像也更加纤细,画着群魔乱舞的妆,落魄却鲜艳的模样。
她躲着他,避之不及,手忙脚乱地跌下长凳,躲到他看不见的地方。
他离她有多远?
一百米,或是更近?
距离已经殊无意义。
他只是一步一步,向她走去。
第27章
2017年3月。
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后台化妆室。
人来人往的喧哗走廊上;站满了工作人员和歌手经纪;安排艺人流程的PD来去匆匆;精神高度紧绷;一有动静;便不时停下脚步,对着耳麦叮嘱两句。
“莫芜飞机晚点了?前面协调一下,主持人台本上别cue她了!”
“暖场的不是C…U…K剩下那两个?洛一珩是颁完十大金曲以后单人solo,报幕怎么搞的!通知洛一珩候场了没有?……”
不管筹备和彩排多么严密;问题总是接连不断。
这厢人着急忙慌地安排补漏,那厢;刚从后台成堆的记者里杀出重围挤进门的女人,偷摸听了个墙角。
她脖子上挂着根崭新工作牌,手里提着人堆里幸存下来的一打咖啡。
假装不经意地路过着急忙慌的PD身边,径直向前的脚步猛地一顿,倒回几步;在一间化妆室门口停下脚步。
扭头;大波浪的卷发一甩;女人把墨镜往下扒拉了几公分;开腔,一口中文说得……相当不地道。
化妆室上贴着的名字,她就认得中间那个,不过也够了。
“对,就是……罗、一、哼。”
和昭姐说的一模一样。
她红唇微勾;当即放下心来,吹了个口哨,毫不费力地握上门把手,推门,探进头去——
“sur~pri~se……”
灿烂的笑脸咧到一半。
手里示好的咖啡还没来得及展示,她眼神掠过空荡荡的化妆室,末了,看到角落里好整以暇、同样望向自己的女人。
僵在原地。
末了。
她迟疑半晌,像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站得端正,低头,乖乖巧巧叫了声:“昭、昭姐。”
被叫做“昭姐”的女人,看着二十来岁年纪,一头黑发如瀑,肤白却胜雪。
分明已经生得一副潋滟面孔,轮廊深邃,眉不摹而青,唇不点却红,再配上一身露肩上衣与A字及膝小皮裙,高筒靴也遮不住的细长小腿曲线,活脱脱一个叫人移不开目光的美艳俏佳人。
既美且凶,咄咄逼人。
正是这两三年声名鹊起的业内顶级造型团队Venus的创始人、当今首席流量偶像洛一珩的专用造型师之一,陈昭。
时尚杂志摊在膝上,手肘抵住杂志纸页。
陈昭盯着女孩骇然的神色,好半晌,方才撑着下巴,似笑非笑地回了两句:“Tina,终于来了?——你的顾客都已经上台唱歌去了,礼服呢?”
“啊!礼服!”
不说还好,一提到礼服,叫Tina的女孩慌忙捂嘴尖叫,“I’msosorry!我买、coffee!把礼服忘记在Starbucks……”
这墨镜红唇的打扮,配上夸张的语调和动作,让人感觉看了场滑稽电影。
连宣传标语陈昭都给想好了:当代职场悲剧!周家曼托集团海归大小姐倾情主演,洛一珩惨成炮灰。
“……”
一声叹息。
陈昭摊了摊手,起身,从Tina手里那一打咖啡里随手挑出一杯,脸上写满了“我就知道会这样”七个大字。
“Tina,我提前三天就告诉过你,今天是我去医院探望老人的日子,有可能挤不出时间过来帮你,而且,考虑到你是新人,所以就连最基本借礼服的事,我也安排助理,帮你和Burberry那边联系好了。”
说话间,陈昭复又点了点手表。
“只是,不知道是你时差没调好,还是星巴克的咖啡实在太诱人,你现在已经迟到了四十五分钟。如果不是洛一珩提前电话联系我,你让他穿什么衣服上去唱歌?他那个印着皮卡丘的睡衣吗,嗯?”
笑里带刀的骂完了,不忘喝一口人家带过来的热美式。
……别说礼服搞砸了,就连咖啡也都透心凉。
她在心里叹口气,所以说,现在年轻的小孩,时间观念差到这地步,要不是这位Tina小姐顶头上有靠山,这种连咖啡都能晾凉的新人,实在是在糟践她这几年好不容易揽到手里的资源。
Tina紧张兮兮地站在原地,双手合十,不住道歉:“昭姐,sorry啊,我记错了流、程,下次不会了,那我现在应该——”
“现在,联系你买咖啡的店,把礼服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