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清和 >

第96章

清和-第96章

小说: 清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非是建文余党?

沈瑄扫了一眼石化中的伯府护卫,冰冷的目光让众人同时打了个寒颤。

有杀气!

定然是了不得机密!

伯府护卫以为自己探明了真相,否则,实在无法解释一个侯爵到伯爵家翻墙的原因。

好在沈瑄没打算在孟清和家里杀人灭口,熟门熟路找到孟清和居住的正院,手一撑,继续翻墙,进房。

用后世的话来形容,这就是见证奇迹的一刻。

定远侯翻了兴宁伯家的墙,还一翻就是两次!

护卫们面面相觑,都进了府,院门也没上锁,走门不行吗?

再一思量,恍然大悟。

据说豪门大户和勋贵之家总是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独特爱好。有爱好做木工活的皇帝,喜欢炼丹的王爷,定远侯半夜翻墙,似乎也不必那么大惊小怪……

卧房内,孟清和睡得正熟。

梦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他终于把某只草原狼踩在了脚底,正叉腰大笑骄傲战果时,一阵危机感突然袭上心头。

本能促使他以最快的速度清醒,睁开眼,顿时被吓了一跳。

任谁半夜醒来,看到塌边站着一个人,柱子似得立着还不出声,都会吓一跳。

“沈……子玉?”

试探的叫了一声,见黑影点头,被吓飞的理智瞬间回笼。

摸摸后背,出了一层冷汗,当真是完全情醒了。

冷静之后,一阵淡淡的酒气飘入鼻端,想起今日皇宫中的家宴,孟清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无奈的撇撇嘴,掀开被子,下塌,把沈瑄按坐在榻上,“喝多了吧?”

摸了摸沈瑄的耳朵,滚烫。果然喝多了。

相处四年,孟清和不敢说完全了解沈瑄,对他的一些习惯却很熟悉。

就喝酒一项来说,沈瑄轻易不会喝醉,喝醉了也不会撒酒疯,但会撒娇。

没错,就这两个字,撒娇。

第一次发现沈瑄有这个习惯,孟清和当真是万分的惊奇。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好在沈瑄喝醉的次数是凤毛麟角,四年的时间,孟清和只有幸见识过一次。

满打满算,这是第二次。

沈侯爷半夜上门,还是喝醉的状态,孟十二郎确信,不把他安顿好了,自己也别想睡踏实了。

拉开房门,叫人送上解救汤和热水,想想,又叫来值夜的马常,“到隔壁说一声,沈侯爷在这边。”

马常领命,想起半夜砸门不太好,叫人抬个梯子,爬上去,朝侯府里的亲卫招手,“弟兄们,对,这边,看这边。伯爷让我从传话,侯爷在这边。”见下边的人不出声,又补了一句,“没走门,翻墙过来的。”

侯府亲卫:“……”

定远侯半夜翻墙,兴宁伯护卫半夜架梯子喊话,这世界果然玄幻了。

当夜,沈瑄宿在了孟清和房中。

孟清和当了一夜的抱枕,积了一身的火气,想不要命一次,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动。

手没法动,腿也一样。

脖子勉强能转动,可动一下,就会被咬一口。

力道不大,连个印子都没留。

咬完还要舔一下。

孟清和瞪眼,这人到底是醉着还是清醒?

没等辨明,嘴又被堵住了。

火苗很快变成了大火,火上架了柴薪。

熊熊大火烧了一夜,孟十二郎荣升国宝,沈侯爷却睡了个好觉。

天明时分,阳光透过窗缝洒入室内。

挂着两个黑眼圈的孟十二郎怒瞪一夜好眠的某人,磨牙运气。

咬一口?

还是踹下去?

甭管哪一种,后果八成都不会太好。

孟十二郎的目光实在太过炙热,酣眠中的美人缓缓睁眼。

黑发散落在枕上,神态间带着一抹初醒的慵懒。

就这精神状态,宿醉?骗鬼去吧!

孟清和:“醒了?”

沈瑄:“恩。”

孟清和:“睡得好吗?”

沈瑄:“很好。”

孟清和出离愤怒,却被滑入颈间的温热熄灭了所有怒火。

“……睡着……”

“什么?”

“有你在,我才能睡着。”沈瑄枕在孟清和的肩上,揽住他的腰,“十二郎,同吾结发,可好?”

“……这是犯规……”

“恩?”

孟清和磨牙,终于忍不住了,手指……插……入沈瑄的发间,狠狠堵住了他的嘴唇。

理智什么的,全都见鬼去吧!

黑眸微闪,主动权很快被夺走。

当日,定远侯与兴宁伯双双告假。

永乐大帝宿醉醒来,看到笑得格外温柔的徐皇后,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妙,下意识做出了捂耳朵这样很不威猛的动作。

徐皇后笑得更温柔,永乐大帝顿时汗如雨下。

“陛下,您先把手放下来,臣妾有话同您说。”

朱棣:“……”

“陛下,是关于瑄儿的婚事。”

“瑄儿?”

徐皇后点点头,说明前因后果,然后静静的看着朱棣。

“怎么这么多,”朱棣皱眉,“都参了一脚?”

“除了从北平一路跟着陛下的,能数得上的都没落下。未必是真想同瑄儿结亲,却都想着法的往臣妾跟前递话。”

朱棣用力按了按额头,眼神发冷,“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如此行事,根本不是为了抢女婿,是做给他看,让他以为瑄儿在朝中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引得父子猜忌!这是盯准了瑄儿,想从他这里下刀子,再顺藤摸瓜,破开了豁口,妄图压制从他起兵的武将!

他把三个儿子都抽了一顿,也没让朝廷里的人有个警醒,消停下来。藩王们也跟着起哄,当他是那个眼高手低的侄子,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陛下,这其中有真心想同瑄儿结亲的,也有借机……您看这事该怎么办?”

马上将沈瑄的亲事定下是个办法,却不是最好的办法。

继续拖着,谁知道朝中又会起什么风浪?

再者说,藩王也牵扯进去,就不是快刀斩乱麻能解决的了。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推翻建文帝,给建文帝扣下许多大帽子,其中一个就是不顾亲亲之情。

如今他登上王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藩王,令其复爵归藩。若是期间出了岔子,恐会生出不小的问题。那些同情建文帝的人定会借机生事,对皇位上朱棣口诛笔伐。

说侄子不顾念亲亲之情,做叔叔的又怎样?

建文帝的弟弟和儿子还活得好好的,藩王们的护卫和实力也没彻底削弱,一个一个都是麻烦。

朱棣不担心有藩王会学习自己起兵造反,最有实力的宁王被他扣着呢。

他担心的是有人趁机搅混水,再引起天下人对他继位的争论。争论一起,事情就没完没了了。

“这件事交给朕,皇后不必担忧,再有人提起,直接推了便是。”

“是。”

一扫宿醉的萎靡,朱棣换上常服,精神抖擞的去了文华殿。他已经杀了不少人,不在乎杀更多的人。但他从侄子手里抢过皇位的目的不是整天同一群腐儒打嘴仗,同文官们扯皮。他胸怀天下,时刻以老爹未尽的事业为榜样,他要让四夷臣服,番邦来朝,他要让大明的铁蹄踏遍蒙古,他的时间很宝贵,谁敢挡他的路,他就要谁好看!

很快,一道敕令发出宫外,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故俨入文渊阁,参预机务。至此,朱棣的机要秘书从两人增至七人,解缙同黄淮手中的权利一下被分薄许多。

不久,朱棣又令解缙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并曾多次当着朝臣的面对解缙大夸特夸,用语之肉麻程度令人瞠目。

解缙很是受宠若惊,朝中文臣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到他的身上,每次上朝都是各种飚刀子,各种羡慕嫉妒恨。

朱棣却全无所觉,依旧对解缙大夸特夸,还说出了解缙是朝廷中流砥柱这样的话。

如此厚恩,许多武将也开始疑心,莫非今上也要效仿太孙,宠幸文臣?刚松快几天,又要被一群酸丁踩到头顶了?

受文臣拥护的朱高炽没出面,也没对此表达看法。除了被老爹叫去听政,从早到晚闭门读书。

朱高煦和朱高燧更没话说,闲着没事到校场叮咣打一场,最近发展到登门向魏国公讨教。讨教完顺便蹭饭,然后到兴宁伯家侃大山,过得不要太惬意。

跟随朱棣从河北打出来的武将也很淡定。

想想光荣在乱军中的张玉,马失前蹄而壮烈的谭渊,再想想差点一命呜呼的兴宁伯。

对比如今被天子夸得找不着北的解缙,略有同情心的都会对解缙报以同情的目光,说一句:兄弟,被天子夸奖是福气。所以,汝自求多福吧。

朝臣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藩王们却没有。

虽然有目的不纯的,却也有真心想同沈瑄结亲的。

这下子,朱棣也没办法了。

有歪心思的好处理,真心实意找女婿的,总不能全都往门外推吧?

无奈僧多粥少,应了一家,就要让其他家失望。

不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都是亲戚,没打算撕破脸之前,厚此薄彼肯定说不过去。

万一心中有了不满的想法,可不利于大明皇室的精神文明建设。

朱棣召见了沈瑄,看着光芒万丈的义子,一声接一声叹气。

儿啊,想做你老丈人的太多,父皇也hold不住啊。

沈瑄道:“还有兄弟。”

朱棣摆手,正妃侧妃都算上,也只能分散一点点火力,关键是,藩王的家眷实在不好打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功臣武将家里出来的,喜欢“以力服人”。万一闹出个丈母娘比武抢女婿,那就大大的不美了。

想到某种可能,朱棣和沈瑄一起脸黑。

黑到中途,沈瑄跪地,坦然道:“陛下,臣有话说。“

“你说。”

“臣不行。”

“什么?”

“臣对女子不行。所以,臣不能同女子成婚。”

大殿中瞬间落针可闻。

郑和低头,侯显弯腰,他们没听见,什么都没听见!

良久,沈瑄抬头,愕然当场。

御案之后,永乐大帝已是泪流满面。

“孩子,委屈你了。”

沈瑄;?

“不让父皇为难,竟要如此自污。”

沈瑄:“……”

“朕绝不能让你如此委屈!”

“陛下,”沈瑄满脸严肃,“臣所言句句属实。”

“不必说了。”朱棣捶着胸口,心痛啊!

“陛下,先父也知晓此事,所以未给臣定亲。”

朱棣:“……”

“先父流连花丛,也是为此。”

朱棣:“……”

“陛下,臣……”

“不要再说了!”朱棣大步走到沈瑄跟前,用力一拍沈瑄的肩膀,“那些逼得瑄儿如此的混账王八蛋,朕一个也不会放过!”

沈瑄:“陛下,您误会了。”

朱棣感慨道:“是不是误会朕清楚。瑄儿的忠心,朕更知道!”

沈瑄:“……”

什么叫固执己见?

这就是。

第一百零六章

朱棣是个固执的人,认准的事轻易不会更改。

例如他认为老爹选定的继承人不合格,二话不说起兵抢夺皇位,结果成功了。

又如他始终看残元不顺眼,各种打压,各种欺负,最后也把对方打灭火了。

虽然后代子孙不争气,搞出个土木堡之变,将大明几十万精锐葬送得一干二净。但在明宣宗之前,明朝对残元诸部一直占据着战略优势,压着残元诸部打,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洪武帝奠定了基础,永乐帝将之发扬光大。

如果让草原部落评选最不好相处的邻居,洪武帝和永乐帝绝对名列前茅。

可惜明仁宗没继承老爹的光荣传统,明宣宗也没能多活几年,明英宗……不提也罢,土木堡之变就是这位的手笔,如果永乐帝能活过来,绝对会大巴掌拍死这个曾孙子。

现如今,明英宗还没影子,明宣宗还是个小屁孩,未来的明仁宗连太子都没当上,刚登基的永乐帝正磨刀霍霍向四邻。

朱棣是个为战争而生的皇帝,战场厮杀贯…穿了他整个人生。

可以说,是战场拼杀造就了大明的成祖皇帝,也是成祖皇帝的长刀砍出了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

没人能够否认,成祖时期的大明,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科技水品绝对是遥遥领先于世界。

美洲还在刀耕火种,欧洲正抓着中世纪的尾巴。勉强算得上发展中…国家的英法还在打生打死,提起大明,绝对是一句“oh,传说中的神话!”

在同朱高煦和朱高燧侃大山的过程中,孟清和一点一点将世界地图描绘出来,使两人对“外边的世界”越来越感兴趣。

实际上,孟清和对当今世界各国也是一知半解,除了应试教育留下的深刻记忆,许多知识都来源于不太靠谱的影视剧。

但朱高煦和朱高燧却听得津津有味,尤其听到某国皇太后一辈子没洗澡,却被封为“圣女”之后,兄弟俩的表情着实难以形容。

一辈子不洗澡?发生在皇室,还是皇太后?

就算是街头的乞丐,没事也要抓抓虱子,清理一下,一辈子不洗澡……不行,不能再想了,否则今天甭想继续到舅舅家蹭饭,蹭了也吃不下去。

“兴宁伯,你说的都是真的?”比起朱高煦,朱高燧的适应能力更强些,至少对摆在一边的点心还能下得去手,“这些都是那位前宋遗民告诉你的?”

“回郡王,臣当初也不相信,总想着有机会能亲眼看看。”孟清和一副遗憾的表情,摊开手,“不过,臣听说前元的军队曾到过这些地方,也有海船从外邦前来,想来应不是虚构。”

朱高燧点点头,眼睛越来越亮。

孟清和话中提到的国家和大陆都万分的吸引他。虽然不洗澡的皇太后有点那什么,不过是听后便罢。

说到底,他有兴趣的还是孟清和嘴里的作物和各种趣闻。

海洋对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未开化之地?

还是更加广袤的领土?

如果有机会,他也很想亲眼看一看。

临到饭点,朱高煦和朱高燧起身告辞,孟清和作势挽留,兄弟两个一起摇头,去舅舅家蹭饭是母后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按照兴宁伯的话来说,就是以亲情为纽带,修复舅舅和老爹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

老爹是个死硬派,大舅也不是能轻易低头的,朱高炽和老爹舅舅都说不到一起去,只能朱高煦和朱高燧多跑几趟。

起初,兄弟俩还有些别扭,日子长了,发现这也没什么不好。

比起皇宫,明显呆在魏国公府更自在。

有大舅四舅一起研讨兵法切磋武艺,还有对门的兴宁伯可以侃大山,朱高煦和朱高燧从被徐皇后催着出宫,到一天三趟往外边跑,转变之迅速连朱棣都感到吃惊。

闻听两个弟弟同魏国公府越走越近,还经常到兴宁伯府串门,朱高炽在房间中静坐良久,最终也只能摇头,他同两个弟弟的性格不同,人生追求或许类似,处事方法终究有所区别。

朱高煦和朱高燧能做的事,他未必能做到。相反,他能做到的事,交给两个弟弟也未必可行。

父皇已经让他听政了,朝中的一班文臣明里暗里的向他表达出善意。

此时的朱高炽,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谦恭谨慎。

嫡长子,又是洪武帝亲封的世子,遵照传统,只要朱高炽不发抽,太子之位定然是他的。

九成以上的文臣都是这般想,尤以解缙等人为首。

虽然从北平一路跟随朱棣进京的朱能等人与朱高煦朱高燧更有阶级情感,朱棣也表现得更喜欢次子和三子,一个立嫡立长的大帽子压下来,朱棣也不得不认真考虑现实问题。

朱棣登基不到半年,文臣武将就隐隐分出了派别。

在这种情况下,文臣使阴招打压武将,武将撸袖子想揍文臣,并不是件多奇怪的事。

双方都在找机会,以段位来看,明显文臣棋高一着。

解缙等人未必是真看沈瑄各种不顺眼,一定要把阴招往他身上使,谁让沈瑄恰好撞到了枪口上?

天子义子,靖难武将中能列入前五,据说还救过高阳郡王的命,这点属于以讹传讹,不过救人的孟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