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本宫命不久矣 >

第29章

本宫命不久矣-第29章

小说: 本宫命不久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四周多的是采石场,必大量有存储。这些采石场,差不离都是在皇家与各世家名下。各世家,现下是极愿意为火情出力的。传令到各家,凑一凑数量想来就差不多了。也不必耗费人力时间前往亲征运输,让各世家安排人送至前线,明王也派人人员至前线接收便是。这样,想来一日之内可以完成。”

    李怀原本还有几分不服气,给她这一番话下来,这不服气就收敛了。“到底是方君侯的亲妹子啊。”他讪讪笑道。

    “行了,快去吧。”崇元帝挥挥手打发他走。他心里倒也惊讶。便是他亲自安排也不能比这更妥当了。若是旁人倒也罢了,方氏久居深宫从不过问外事,原给他的印象是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而这番安排,非涉世甚深之人不能做出啊。。。。。。

    崇元帝看着方锦安的目光就多了几分审视。“娘娘此来是为何事?”他问。想来是为李忆助阵。他心里估量着。

    岂料方锦安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听闻父皇明日御临北畤祭天,儿臣奏请父皇,允准儿臣陪祭。”

    她和他两个儿子的纠缠,他这个当爹的都没想好如何应对,故而也没戳破这层窗户纸。她倒敢自己跳出来。崇元帝的目光便犀利阴沉起来。“娘娘盗说说,以何种身份陪祭啊?”崇元帝威严发问。

    而方锦安目光不躲不闪,神色坚毅。“以晋原方氏第九代嫡女的身份,儿臣想,这天下还没有儿臣去不得的地方。”她道。

    若这话也唯独她敢说了。毕竟他们方氏声望之高,便是天家也望尘莫及。“娘娘可曾想明白,”崇元帝语气略缓:“便是娘娘去了,怕是与太子也无甚助益。反是娘娘,要直面这天下的非议啊。”

    “这非议既是因儿臣造成,那儿臣便该去直面。我方氏的军规铁律中,便有绝不抛弃袍泽一条。”方锦安答道。

    这话倒把崇元帝说笑了。“朕虽从没见过你的兄长,却觉得你很有你兄长的品格。”他道:“罢了,便准你所奏,明日与朕一同前往北畤祭天!”

    方锦安欣然离去。回去告诉谢岫,把谢岫也吓了一跳:“你要随陛下祭天?陛下准了?咦~我知道了!”

    她看着方锦安嘿嘿嘿的笑:“娘娘这是心疼殿下了?早干什么了?他走的时候请娘娘去送一送娘娘就是不肯。现如今搞这些花头又有什么用!”

    “不是花头。”方锦安笑笑:“小忆处境如此艰难,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军奋战。”

    第二日,方锦安侵晨即起,又穿上了李悯逼宫那日她曾穿过的那套庄重蓝裳。

    那一日,心中慌张不已,谢岫也没仔细看这套衣服,现下细细打量,却觉着这衣服形制有些模糊,似乎男子也穿得,女子也穿得。而方锦安又解开发髻,复加之以一蓝玉高冠,青丝高高束起,更衬得她人潇洒风流。

    “这就是名满天下的晋阳君侯吗?”谢岫作痴迷状鼓掌。

    “还少一把龙恩剑。”方锦安勾勾她下巴:“啊,对了,曾几何时,你似乎说过倾慕于我?”

    “现在也很倾慕啊!”谢岫捧手扭腰,无限的娇羞。

    出发之时,崇元帝看到这样的方锦安,也愣了一下。“总感觉方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私下和德生说。

    德生眨巴着小眼睛:“谁说不是呢。。。。。。”

    一时到了北畤。北畤四周,已是人山人海。这事情虽定的仓促,消息却穿的快。不仅整个京城,便是周围郡府的百姓,也极力赶至,在场怕不有数十万众。惊慌不已的百姓,此时最需要这种祭祀之事加以安抚。

    此时见皇帝到来,百姓纷纷俯身而拜,山呼万岁。场面之浩大,气势之恢弘,便是崇元帝都极少历经。

    崇元帝不动声色地看下追随于身后的几个儿子。虽是天潢贵胄之尊,此时也都是一个个强忍着激动与张狂。到底年轻不经事。

    目光不经意扫过方锦安——啧,她倒是比平日更加稳重。那扫视着人群的目光,不仅没有波澜,反是显出一种超脱物外的慈悲与坚毅。浑然,浑然像崇元帝他自己的目光一样。

    崇元帝皱皱眉,把这诡异的念头从心里抛开。率众皇子皇孙继续向北畤内走去。

    恭候已久的众臣,目光果不其然地皆落定于方锦安身上。顿时一阵暗潮汹涌。

    礼部侍郎宣锦便充当了这暗潮的一个出口。

    当崇元帝命开启祭祀之时,宣锦却越众而出,噗通跪地,夸张地大礼跪拜:“臣,万不能从命!”

    “这是为何?”崇元帝明知故问。

    宣锦抬头,气昂昂道:“触怒上苍的失德之人,如何有资格陪祭!臣只怕招致上苍更大怒火!”

    他这话说的中气十足,远传内外,顿时人群一片哗然。“听说是新太子失德才招来的祸事,莫不成是真的?”“听说要把那招来天火的人给生祭了?”“生祭生祭,老天爷息怒!”。。。。。。

    而众臣之中,柳宸一听这话,却只能苦笑了:这宣锦,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攻击哪一点不好,你说人家失德?有病吧你。

    果然就见方锦安不慌不忙上前两步,逡视众人。众臣被她这目光一扫,就觉着凭空掉下个冰凌入怀,冷的打颤。

    “我乃晋原方氏之后,曾经的晋原十二州之主。”她缓缓开口。声音虽不大,却有一种渗透人心的力度。“在场的衮衮诸公,哪个敢夸口比我晋原方氏功德更甚,不防站出来,让天下人瞧瞧。”

    这一声,还真没人敢应。

    而周围百姓,听闻一声晋原方氏,简直是炸了锅。你拥我挤,争着要看一眼:“就就就戏文上说的那个晋原方氏?”“是那个废太子妃娘娘?怎能说人家失德!”“快来看活的方家人!果然是仙风道骨!”“这和方家有甚关系?他们说方家失德?”“哪个敢说方家失德?我第一个不依!”

    看群情激奋,宣锦不禁有点慌。 “晋原方氏满门忠烈,天下人皆知。”他强撑一口气道:“奈何后代子孙,做下苟且之事,辱及先辈英名。若大彭之礼法伦常容得下这等人,便是容不下臣等!”

    他说着,把自己的官帽摘下,向崇元帝重重叩首。

    “请陛下三思!”数名礼部官员亦追随于他,跪倒于地,纷纷摘下自己官帽。

    这倒是串谋好了,要让朕下不来台了。崇元帝心中却丝毫不急,悠然看向方锦安:你待要如何?

    方锦安回报他微微一笑。“诸位臣工,即执掌天下礼法,却人云亦云,迂腐不化,委实可悲。宣卿,你倒说说,何者为‘礼’?”她问礼部官员。

    “礼,乃纪纲是也!”宣锦硬气道。

    “纪纲又是什么?”方锦安朗声道:“乃天经地义、人心所向!”

    她走到他面前,微微弯身,歪头低声与他道:“看到百姓人心所向了吗?得天下人心如斯,我方氏所作所为,就是礼!”

    宣锦与她四目相对,只觉那一双美目中光彩大盛,自己魂魄顿时脱体而去,直扑向那目中漩涡。整个人都不知道今夕何夕了,更勿论出声言语。

    “既然尔等不明是非,不辨黑白,我再如何与尔等分辨亦无用。”方锦安直起身,复大声道:“今日即在这祭天之所,便让苍天明鉴我赤心!”

    “娘娘,这话何意?”崇元帝忙问。

    “陛下请看,”方锦安指向祭坛上一池:“世人皆知,九州定坤池长置天水。天水可辨人间黑白忠奸。”

    典籍中是曾记载,祭天之地必置天水,天水遇赤血丹心化碧,遇奸佞黑心化黑。然而不过是无根传说而已,谁也不会当真,不曾想方锦安竟拿这来说事,崇元帝想起她的手段,心下顿悟:“虽是如此,娘娘待要如何?”

    “我愿与宣卿血洒天水,辨明正邪。”方锦安正色道。

    回过神来的宣锦与同僚面面相觑。他们的眼中都是岂有此理四字,然而谁也不能说出来:典籍中记载了呀!

    四周百姓遇到这样的事,被激动与好奇驱使着,都抻长了脖颈,目不转睛地看着。

    “宣卿,你先来,还是我先来?”方锦安此时回眸展颜笑了一笑。人群顿时又炸了:“这般好看,菩萨一样的,自然是正的、忠的!” “空口白牙,污蔑这么好看的娘娘,苍天都看不过去吧!”。。。。。

    宣锦倒是骑虎难下了:“臣,愿与娘娘辨明正邪!”

    “哎呀,娘娘千金之体,如何能做那样洒血之事,不妥,很是不妥!!”崇元帝故作犹豫。

    而方锦安款款拜倒,面上一派委屈之色:“父皇,儿臣身为晋原方氏之后,岂能容忍乾坤颠倒、黑白不分!请父皇及诸臣工及百姓们,为儿臣见证!”

    “好,你即决意如此,朕,便做你的见证。”崇元帝道。

    方锦安便与宣锦一前一后到那九州定坤池之畔。

    宣锦已觉着今儿这事儿已沦为一场笑话,恨不得早早完结。“臣斗胆先来。”他从侍者手中接过祭礼专用的礼刀,轻轻在自己手腕划一下,数滴鲜血入池,殷红氤氲——只不过是四渎取来的寻常河水,哪里就能化碧化黑了。方氏正是打的这个主意,她血入池和自己无异,就说明她不是个奸的!这样简单伎俩,唉。。。。。。

    他这里心不在焉地想着,忽然就听周围山呼海啸般的惊呼。

    他骤然回神望去,原是方锦安已刺破手臂,滴血入池。

    滴滴血滴,一入池中立刻化作青碧之色,与他那一半殷红之色,对比再鲜明也没有。

    宣锦骤然瞪大了眼睛望向方锦安:这世间,当真有这种事?!

    便是见多识广的众臣,亦纷纷震惊失色。

    更勿论看热闹的百姓们了。“赤血化碧!赤血化碧!”他们激动的简直要跳起来,把守的官兵们几乎控制不住他们,被他们冲击的一退再退。俄而不知哪个机灵人,带头跪拜:“方氏千古流芳!”

    “千古流芳!千古流芳!”百姓们山呼海啸地喊着,俯身下拜。

    方锦安从容从祭坛长阶上退下,来到崇元帝身前。“皆赖陛下英明,儿臣的冤屈,终得洗刷。”她说着,亦俯身下拜,扬声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姓们亦给她带的改口。

    此情此景,众臣亦不得不赶紧跪拜山呼。厉害,真是厉害,到底是晋阳侯。这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功力啊。。。。。。柳宸在跪拜的间歇,看着前方的方锦安,赞叹不已。

    而崇元帝亦含笑与方锦安对视了一眼。

    百姓们最是天真可爱了。他俩都看懂了对方眼中的意味。

    她怎么又和朕想的一样?崇元帝回过神来,又给惊了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  安安:装神弄鬼什么的,好累啊。。。。。。

    还有一更。。。。。。以后再不浪了。。。。。。

 第46章

    北畤祭天这一场折腾; 让朝中对李忆的攻讦热度降下去不少。当详情传到前线李忆耳中; 李忆先愣了一会儿; 旋即数日的疲倦都不见了,容光焕发,并笑出了满口白牙。

    倒把前来送信并探望的白以初吓了一跳:忆太子他,他笑了?!这比白日堕星还稀罕啊!

    “殿下也别高兴太早。” 惊吓之余; 白以初提醒他道:“陛下亦下了死令,便是拿自己身体挡; 殿下也得把火情抵挡于京城百里外的苍荆山北。旨意想必马上就会到了。”

    “不必到苍荆山。”李忆转身一指:“孤会把火挡在那里; 榆口关!”

    他们此时正立于一座小城的城墙上。白以初随李忆所指望向南方苍茫天际,浮云遮望眼,他看不到什么。但是他知道,所谓榆口关; 是古早时候的一座古城遗迹,据此不过五十里。

    “殿下; 万不可逞能!”白以初劝道。身前北方天际; 大火仍铺天盖地; 没有丝毫减退趋势,这烧到榆口关; 不用半天时间啊!

    “孤没有逞能。”李忆咬着牙看着榆口关:“孤与榆口关同在!”

    白以初想他即这般决意而行; 必然是有所成算的。可他到底会如何扭转局势呢?这问题困扰白以初许久了。

    他这想的头疼,忽然听风中送来一串清脆女子笑声。

    这样笑声,现如今在这火场上倒是罕见。白以初不由得循声望去。

    那是下方街道上、清凉晨色里,一素衣女子挎了一篮; 边走边把篮中炊饼分与街边散坐着的百姓与官兵。她戴了一白色幕篱遮面,看不清容颜,然身段纤细婀娜,赏心悦目。而晨风偶尔吹动幕篱,露出一角精巧下巴,委实动人心弦。

    人这般美,又是这样的菩萨心肠,白以初看着看着,就觉着这女子在这晨光中熠熠发光。他想此情此景,须得赋诗一二,才不算辜负了。。。。。。

    “她怎又回来了!”岂料耳边传来李忆不耐烦的声音:“亲兵!速速将她给我赶走!”

    白以初又给吓了一跳:殿下这是怎么了,便是天上地下只那位娘娘好,对旁的女子全无怜香惜玉之心,也不必行此焚琴煮鹤之举吧?心中想着,便委婉问了。

    “那是柳家心字辈的五小姐柳慧。”李忆再也不看人半眼:“沽名钓誉、惺惺作态!说是来代表柳家赈灾,孤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

    “这,原是人家的一片痴心,殿下便是不愿接受,也不要苛责嘛,毕竟是个娇滴滴的女儿家,这能来到这火场之上,已是强过无数男儿了。”白以初的怜香惜玉之情倒是上来了。

    李忆冷哼一声:“若单只这样倒也罢了,她还净给孤添乱!孤所在的地方,是最前线,百姓都要疏散掉的,偏她要带着家仆到处抛洒钱财食水,把些已经给送远的、爱贪小便宜的妇孺弱小又都勾回来了,好不碍事!前两天,就因为她,一个老妇人走失了,到现在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孤碍着柳家的颜面,只训诫了一番,命她务必不可再回前线来,她嘴上答应的好,这一转眼,又回来了!”

    他这说话间,亲兵已下去阻住了柳五小姐。可怜那金尊玉贵的世家小姐,就给这些粗人一阵推搡,赶走了。

    白以初:“啊。。。。。。呵呵。。。。。。”

    李忆决意死守榆口关的消息送回京中,又是一阵风波。

    他素来行事虽果决狠辣,但少有失言。崇元帝对着火场的堪舆图研究半晌,无奈地吧唧了下嘴。“朕给他个百里之限,他不仅不讲价,反倒自己个儿掐紧了自己个儿的脖子——这性子随朕吗?”他问德生。

    “陛下自是赤诚君子。”德生小眼一转,答道。

    “就你会说话!”崇元帝笑骂一句,又命人再去打探情况。

    再探来的情况,李忆已退至榆口关,火势亦已推进至榆口关肉眼可见。

    “这小子当真这么死心眼儿?”崇元帝将信将疑,连连再派数骑打探。

    京中众臣也是不敢置信:“忆太子还当真死守?不会吧,说说而已,这种天灾,哪儿有死太子的道理?”

    然而一波波飞骑打探回来的消息显示,李忆当真未曾退却半步。

    “榆口关前连挖十一道沟壕,一道风起,全不顶用了!殿下不肯退。”

    “风势稍弱,火势略有消退。殿下固守原地!”

    “风向略东转,火绕过榆口关,向东去了!殿下分兵而去。”

    “风势再盛,榆口关危急!一干随行臣工苦劝太子殿下后退,殿下竟命人搬来椅子在关前坐下入定!”

    。。。。。。

    到底是亲爹,崇元帝先扛不住,命人传话过去:“发什么犟脾气!速速后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