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00章

汉明大黄袍-第200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是不是想开城投降?”
  “你!说什么混账话,本将军像……像是这种人吗?赶紧吩咐城中守军。准备工事!”刘展喝道。
  那书生模样的杨川笑道:“将军啊,你要忠君爱国也得看清时务啊。眼下城里边的兵还是民,都不想打仗,您拿什么打仗?还是看看小的替您准备的礼物吧。”他将一个布头包扎好的木盒递给刘展。
  刘展眉头一皱,问道:“这是什么?”他好奇地接过来,一开木盒,腿都软了。“杨川,你他娘的要死啊,给老子捧上来个死人头干什么?”
  “刘爷。你瞧仔细咯,这可是那胖鞑子的人头,被你手下人给宰了,现在您可是骑虎难下了,还是赶紧开城吧。”
  “他娘的。”刘展一下将木盒丢给了杨川,怒道:“赶紧下去开城门,就说旋城旧部刘展,愿意招降,赶紧请大军入城。”
  杨帆站在离城门两里地的缓坡上。看到原本封闭的城门缓缓打开,便对一边的大队长说道:“怎么样?不费一枪一弹,就招降一城。”
  “恩,还是爵爷您有本事。不过小的也想知道。要是他不降,该怎么办?”
  “不降?他凭什么不降?城内动乱,谣言四起。如今整个辽南都知道鞑子狗要完了,这些汉人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真的赤胆忠心替一个就要覆灭的少数民族政权送命。”满清真正的人口加起来不过几十万,在辽东更多的还是关外的汉人。
  城中两千余守军开城出迎。几骑飞来,刘展急急忙忙翻下马,道:“将军,末将刘展,献上建奴兀颜齐烈之首级,献旋城。”
  杨帆眯缝着眼,笑道:“刘将军真是识时务,很好。”
  刘展对于这个笑却背后一凉,赶紧抱拳叩首道:“末将心向大明,只不过报国无门,只能坚守在这里,等大明收复失地。在下……在下愿意将功赎罪。”
  杨帆道:“刘将军先请起,敢问您如何将功赎罪?”
  “复州、金州二城汉将都是当初驻扎辽南同僚,若是在下去劝,一定能够兵不血刃,拿下辽南的。”当初孔有德带领清军扫荡辽南之时,在这个地界上基本就没有抵抗,那是很多当地的汉人压根就不知道,后来清军占领此地之后,陆陆续续有哗变。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尤其是几个动乱大的西方,血腥场面也时有发生。不过镇压多了,后来也就平静下来了。
  如今大量清军赴朝鲜,加上旅顺的山东游击以及川浙大军再次举大旗进攻,这旅顺口一下就被攻破了,金州都不必他刘展去劝了,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青面书生走到刘展前边,拱手道:“爵爷,好久不见了。”旋城能够兵不血刃拿下,杨川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当初孔有德扫荡辽南之际,便是他们几个最先过来做的卧底,以致如今辽南那些将官的底细,他杨川最是了解。
  “杨川,还不退下!”刘展喝道。说是青面书生,这杨川也不过就是个秀才出身,当初在老家靠乡试,就因为自己脸上这个鞋拔子一样的青色胎记,被座师嫌弃,还当面奚落面貌丑陋,不可为大用,一气之下便大打出手,最后就被剥夺了功名,落草为寇,干起了走私军火的买卖,直到遇见杨帆,成了杨帆在辽南重要的一颗棋子。
  当初在西平堡之时,赌九送来的消息之中,让杨帆感到意外和惊喜的,便是宋承苟这个老特工终于联系到了杨川,还策反了不少驻守辽南的汉将。就在沈阳被合围之际,辽南的流言蜚语就开始四处传播了。旋城更是传得沸沸扬扬,连尚可喜都神秘地领兵北上了,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定是盛京城出了大事情。
  加之大明军队久不主动出击,而这一回,竟然率军直接攻打旅顺口,真是破天荒的头一次。这次川浙军登陆,也动用了些许海上战术,港口在能够这么顺利的占领。如今不出意外的话,金州应该拿下了。
  “杨川,这次干得不错。回去之后,就去跟着宋承苟跟着干,亏待不了你。”杨帆笑眯眯地说道。
  “不亏待,不亏待。宋先生已经和在下深交有些时候了,能够将探子埋得如此深,很是佩服。”
  “你们?你们……认识?”刘展心头一紧,莫非……这是个圈套?(未完待续。)


第498章 会师复州

  “刘将军莫要疑神疑鬼,这满清离覆灭,也不远了。若是不信,杨某人大可放你北上,让你自己亲自去瞧瞧,怎么样?想去吗?”杨帆微笑道。
  刘展连连罢手,道:“不必,不必了。”甭管这杨帆说得是真是假,反正尚可喜一死,这大明军队攻至辽南,这兀颜齐烈的人脑袋都割下来了,自己也只能是一条路“黑”到底了,还哪管是真是假,急忙表忠心道:“末将愿意追随杨爷您,誓死效忠杨爷!誓死效忠大明!”
  “行了,刘将军这就别表忠心了。他日辽东平定,这功劳簿上自会添上你一笔,还是快些入城,清理满清余孽为上。”
  “是是是。”刘展起身,旋城一带能带走的精兵,先后被孔有德、尚可喜领走了,剩余的野猪皮,这一夜之间,该怎么抓就怎么抓。杨帆吩咐过,只要不会说汉文的,一律抓起来,择日发配荒地充奴。这样做,一是让刘展彻底死了心,将他心底那种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的念头给掐灭,其二杨帆可没有满汉一家亲这样的伟大节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皇太极或许还有将来要称霸天下,必须搞这类的幌子来安抚汉民,他则不愿费那个心思。满清入关,光是屠城,少说也有十几处,根本就是不把汉人当成人看,这在他所看过的史料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尤其是官场,汉人为官,每每都是比八旗子弟要低上一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刘展取出地图。道:“还没请教杨爷是……”
  “杨帆。可曾听说过?”杨帆身边站了几个或许对于杨帆的印象,还停留在施粥。以及澳洲的那段最初的生活,但是刘展身后的几位。听到杨帆这两个字,立马就一哆嗦,这杨帆,竟然是杨帆。不仅是他们,就连尚可喜、孔有德,都念叨过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没想到今日算是见着庐山真面目了。
  “原来是柱国大人,久仰久仰。”刘展将地图拿出来,道:“大人你看。这辽南取下旋城,便是复州是块难啃的骨头了。智顺王被您取了首级,然而这怀顺王耿仲明前几日可是刚刚从旋城过,之后智顺……之后尚可喜就带兵北上了。末将猜测,这耿仲明应该还在复州境内,您看……”
  杨帆点了点头,问道:“复州有多少兵马?”
  “可能比旋城要多一点,之前有一千余调往了西平堡,如果末将所料不错的话。复州境内,少说有八千到一万的兵马。”这是最保守的估计了。原本在辽南驻扎了四万的兵马,孔有德带走了两万,这金州基本就成了个空壳。耿仲明那能有一万兵马,尚可喜手底下本来有的一万余兵马,也调防了好几处。
  杨帆摩挲着下巴上的胡渣。已经好久没有刮了,“所以这复州眼下就是辽南最难吃下的一块了?”
  “没错。若是杨爷就这五千兵。恐怕……”
  杨帆倒是不怕这五千人干不死耿仲明那一万人。若是他敢出来硬拼,分分钟教他做人。只是若是耿仲明固守在复州城内,自己这五千枪手总不能跑去攻城吧。杨帆明白,分兵是兵家大忌,尤其是那种主次不分的,更是硬伤,很明显的,这次突袭,沈阳是重心,然而沈阳打的是攻坚战,这八万大军压境,城门还捅不开,杨帆这五千枪手去也一样。城门若是捅开了,这五千枪手也就失去了他的作用,所以与其做无用功,不如现在鞍山口上埋伏一波,然后佯装借道北上沈阳,时机折返回来,先收辽南。
  他想了想,道:“方子。”
  “在!”
  “你们第一大队的十个小队,留下来驻守旋城,若是有任何异动,你负责指挥,听明白没有?”
  “是!”
  杨帆转身道:“刘将军,既然你这么想将功补过,那就随我一同前往复州吧。”他点了点桌面道,“这粮草您不会告诉我,这旋城没有粮草了吧?”
  “有,自然有,一定会不藏着掖着。”刘展尴尬地笑了笑,什么叫想将功补过,老子若是不去,你杨帆也不敢把老子留在旋城吧。当然,这些话他也只能在肚子里嘀咕嘀咕,不敢真的讲出来。在旋城休整了半日,杨帆四个大队继续南下,往复州赶去。
  若说复州的耿仲明到底什么个动静,那也是极为被动的。原本在西平堡退回来之后,他首先赶往旋城,通知了尚可喜,沈阳有变,让他派兵支援,自个儿准备回复州再调兵北上,结果昨儿个刚准备出兵北上,这旅顺口、金州失守,可算是要了老命了。这要是自己再这么北上,这复州也是等于拱手让人了。怎么办,守吧。
  起先,他这一万大军,还和秦良玉那五千白杆兵和浙军拼了几波。结果秦良玉虽为女子,却不输半点威风,当初就起兵勤王,在京师和皇太极交过手,和这所谓的“协军”打,更是不在话下,几番来回,耿仲明没有讨得什么好,只能撤回复州,靠着火炮、城墙坚守,被一个女将打成这般惨样,他这辈子也算又活回去了。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盛京城赶紧解围,然后来辽南平息这一万大明军队。
  然而,就当他等到望眼欲穿,近乎茶饭不思之时,北边终于出现了人影子,可把他高兴坏了,扬言明贼离死不久矣。还穿上了战袍,准备出城迎敌,内外夹击。结果盔甲才穿了一半,副将哭丧着脸,道:“王爷,那……那……”
  “那什么那,赶紧起来说话,怎么?来支援的军队少了?还是说……”
  “来的是大明的军队!现在正和那帮白杆军会师呢。”
  一个晴天霹雳,直接砸的耿仲明头晕乎乎的。怎么会是大明的军队?这旋城的军队呢?难不成……
  “报!”
  堂外踉跄走来一个哨兵,提着血淋淋的一个布包裹,颤颤巍巍道:“王……王爷,敌军送来智顺王的首级,说是……说是盛京城被攻破,大清不复,要咱们,要咱们投降!”(未完待续。)


第499章 威胁

  “混账东西!”耿仲明眼珠子一瞪,一脚将那哨兵踹翻在地,喝道:“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军心,来人呐,给我拖出去斩了!复州有谁敢妄言投降者,一律处斩!”底下的一帮子将军立马就连声点头称是。倒不是复州没有渗透杨川和宋承苟布下的人脉。和旋城一样,在耿仲明还没有回复州之前,这地界上也是谣言四起,纷纷传出满清覆灭的消息。
  只不过耿仲明一回复州,便将这些造谣生事的人立马镇压,整个复州境内,有汉军想要反水,背叛他耿仲明的,都被清洗了一通。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他耿仲明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自己当初和孔有德在山东干的那桩子事情,就是诛九族都不够了,不管这盛京城保不保得住,自己打死也不能投降。
  他眉头一皱,喝道:“等一等,把那人带进来。我有话要问。”
  刚刚被差点处斩的哨兵又被拖了回来,耿仲明眯缝着眼睛问道:“本王问你,可要好好答,答得好,本王就饶了你的小命,听明白了没?”
  “是是是。王爷您尽管问便是。”
  “本王问你,这人头和话,是谁给你说的?你仔细想一想,是不是一个年轻的,相貌堂堂的男子?”
  “是是是。他说他是……大明护国公……对,就是杨帆。他说他叫杨帆,这名字我听城里的军爷提到过,似乎就是那个杨帆。”
  耿仲明背靠在太师椅上,呢喃有词。道:“这回事情总算明了了。莫非这攻打盛京是假,取辽南才是杨帆的本意?”他心里愈加有这样的想法。最终眼睛眯缝道:“诸位千万不要乱了方寸。本王算是看出来了,盛京城压根就是平安无事。这是杨小贼的调虎离山之计,智顺王之所以会被斩杀,定是中计了,我们一定要坚守住复州,等待援军支援。”
  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会投降。可下边的某些心智不坚的将领犯难了,问道:“王爷,这都兵临城下了,万一他们攻城。我等怎么守得住?”
  耿仲明眼珠子一转溜,顿了顿,道:“这么着,你现在,将我从西平堡带来的五百俘虏全部给牵到城头上,都说他杨柱国重情重义,那我就陪他唱一出大义灭亲,看他是下得了手,还是下不了手。”
  ……
  ……
  两里地之外的军帐中。秦良玉以及浙军的两个总兵,拜见了杨帆,一同入账洽谈。女将巾帼不让须眉,拱手道:“杨柱国。这湖广剿匪不曾一见,但您的威名早就如雷贯耳,这夔州一带的方向。可是让秦某佩服。”
  “唉,几位请坐。”杨帆笑道。“秦将军这么说,可是折煞在下了。不知道秦将军。一路来战况如何?”
  “一切顺利,本来初到辽南,有些水土不服,对亏山东游击军,熟悉地形,在旅顺口、金州两战大捷,一路高歌猛进,攻到了复州。”秦良玉话中带着一股川妹子的直,说话不会绕弯,直言道:“这辽南如此好破,真不知道当初为何守不住。”
  这话可是让跟随前来的山东游击臊得慌。这辽南当初丢了,也是山东游击和东江军出了事,最后竟然被那挖煤的孔有德打得落花流水,纷纷败逃,这辽南就这么着给丢了。
  “秦将军,这你有所不知了,辽南已经抽调出去了大半的兵力,所以面对我大明强势突袭,边防才形同虚设一般。而且当初的辽南,不要说辽南,整个关外都是一盘散沙,没有统一的指挥,才会被打得七零八落。”
  确实,除了守城,在孙传庭没来督师之前,关外就是一盘散沙,各管各的。杨帆当初就看出这个弊端。其实故人很有远见,丝毫不像某些人所说那样腐朽。譬如这个中央集权,在南宋时,就有人提出过,内政过于集中,对于外掳就相对会羸弱。这话说的不假,自宋朝以来,文官领兵,凡战事必上奏,延误战机不说,还不能将兵力发挥到最极致,所以孙传庭上任以来,杨帆就奏请过新皇,这关外军务,除了大战事之外,其余的统统不必上报,这也给孙传庭有了自主发挥的余地。
  “依杨柱国之见,接下来我等该如何?”
  杨帆说道:“旋城守将归降之后,了解到这复州本就是耿仲明驻地,而且少说有一万兵马,若是强攻定然不可取,如今我等这里驻扎的兵马不足两万,还是以劝降为主。”他是想用最小的代价取下辽南,最好是兵不血刃。
  一位总兵说道:“杨柱国,这粮草唯恐不够啊。”
  杨帆道:“粮草一事,几位看这样如何。眼下这复州也不是能立马拿下的,吴总兵你分出两千人马,作为押解粮草的后备军,一路从金州、旅顺、登州征集粮草,另一路往旋城,旋城收复之后,在下也留下了一千人马驻守旋城。”
  “分出两千人马?会不会有些太不稳妥?这复州境内还有万余人马,依末将看,不如趁气势足,一举拿下复州,这样辽南平定,也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杨帆摇头道:“攻城伤亡过大,而且这次重头还是在沈阳,我们主要还是起到牵制的作用,所以不必太过纠结于复州是否能拿下来,静观其变就是。”
  “报!大人,复州情况有变!”
  杨帆眉头一皱,道:“说。”
  “城头出现了人影,似乎有什么动静。”
  杨帆抿了抿嘴,和一干人出帐查勘。这耿仲明究竟在搞什么鬼,他也想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