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201章

汉明大黄袍-第201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出现了人影,似乎有什么动静。”
  杨帆抿了抿嘴,和一干人出帐查勘。这耿仲明究竟在搞什么鬼,他也想看看。
  ……
  ……
  城门上一字站了一排的人,杨帆带领着第二大队一千人往前推进了一里地。见到一堆人赶来,站在城头上的耿仲明露出了一丝笑意。杨帆眉头一皱,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才想起是那些留在西平堡上的义从。
  “杨柱国——咱们又见面了!”耿仲明喊道。
  杨帆明白了耿仲明的意思,笑道:“怀顺王看来还是当初那偷鸡摸狗的挖煤郎啊,这是想拿这些人来威胁在下吗?”(未完待续。)


第500章 破城(上)

  “杨柱国,您倒是走近一些啊!咱老耿年纪大了,中气可没您那么十足,喊不动了!”耿仲明似乎并不在意杨帆称他为偷鸡摸狗的挖煤郎,比起那些在背后捣鼓碎语的,他更加赏识这样爽快的人。
  杨帆眯缝着眼,道:“我要是再走近些呐,你老耿城头的炮就该打着我了。说吧,怎么着才能放了我那五百个义从?”
  “哈哈。看来杨柱国还真是重情重义之人呐。我老耿没有赌错。在西平堡的时候,你这拍屁股飞走了,这些义从呐,就像自尽了事,结果被我老耿给救了下来,才没让您背上忘恩负义之名!我看呐,这样。为了表示诚意,你们大明的军队,先朝外撤出十里地,咱们再来好好谈一谈,杨柱国您看如何?”
  “杨爷,别管咱。给鞑子卖命的狗贼,信不得啊!”
  “杨爷!老求说得没错。这辈子啊,活够了。本来早就该死了!您看看,咱们……”
  “闭嘴!”后边的官兵一巴掌直接呼在了那个还在嘶喊的义从后脑勺上。
  杨帆眼睛一瞪,怒道:“放肆!”但他看到背后站着的那个兵油子,拿嘴巴子直接抽呼那愿意跟着自己前来西平堡的弟兄时,这一声怒吼,带着滚滚的内力,竟然让人感觉到了肝儿颤。站在城头的耿仲明眯缝着眼,抿了抿嘴,不知道敢说什么好。
  “想谈是吗?把刚刚那个抽我弟兄后脑勺的那个兵油子,给我从城门上扔下来,否则的话。免谈!”
  “呵呵。杨柱国,这样不好吧。”
  “全军听令!”声如洪钟。杨帆的声音直接令一里之外的大军肃然紧张起来,不知道杨帆要做出什么样的号令来。
  城楼上的耿仲明眉头一皱。不知道杨帆卖的什么名堂,头一瞥,道:“来人,将那个不长眼的小子丢下城楼去。”
  刚刚还挺牛气的兵痞一下子就吓得脸色蜡黄,呼喊着:“王爷,可不能啊,王爷,我错……啊……”
  噗!
  早已封闭的城门扬起一阵黄沙,血色四溅。
  杨帆铁青着脸。道:“清廷将亡,杨某人劝怀顺王好好考虑考虑,不要自误了!两个时辰,日落之前,是投降还是冥顽不灵,就看你耿仲明自己选了!”他勒马调头,朝大营归去。一边跟着杨帆的副官已经吓得满头是汗,道:“幸好,幸好。”
  深秋的风。已经有些刺骨,好在有暖阳当头,杨帆眯缝着眼,问道:“幸好什么?”
  “啊?没。没什么。”一边的副官下意识地回答道。
  “是不是在想幸好我没有意气用事,直接下令攻城?”
  副官踢了踢马腹,道:“确实有点。杨柱国您那声放肆。真有点吓人。”
  “哼哼。”杨帆冷笑两声,道:“我知道分寸。不会因为这五百义从。而让更多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而现在,满城的性命。交由到了耿仲明的手上,是他做决定,而不是我。”
  秋阳当空,却无暖意。
  然而沈阳城外的擂鼓声,在午后暂歇之后,再次擂响。不出孙传庭所料,沈阳坚守过不了五日。他有充足的信心,在这最后的一波冲锋之后,外九门的城门口子,定然能够打开五个门以上。
  孙传庭虽然领兵时间不长,但是凭借着一股子正气,硬生生地将山头众多,一盘散沙似的关外军队拧成了一股绳,当中靠的不仅仅是武力和权力那么简单。这一场以多打少的仗,尽管是以多打少,但若是没有精密的谋划,已经过人的勇气,根本就像是天方夜谭。可如今还不是即将大功告成了?
  孙传庭抿了抿发干的嘴唇,从路线的选择,粮草的配备,到最后沙场点将,孙传庭、孙承宗,凝结了两代督师的殚精竭虑,才安排妥当的出兵,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反复的思量,到如今,即将敲响胜利的鸣金声。他的内心是无比的激动。
  盛京城的大炮,早就打光了。第一天为了打出势气,就差不多消耗了一半的弹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站在城头的皇太极,此刻依旧站着。
  “皇上,这明军马上就要上来了,要不移驾往内城?”
  “荒唐!这是朕的盛京城,你叫朕移驾?难道将外城拱手让人?”皇太极厉喝道,“我爱新觉罗黄太吉马上纵横一辈子,沙场上从来只有我大清欺凌别人,如今却沦落到被人包围都城,真是可悲可笑啊!”
  一边的贴身侍卫无人敢应。
  皇太极单手抚着城墙,道:“打了五日,仅仅是五日,我八旗子弟损失殆尽,林丹巴图尔、孙传庭,哼,果然是好手段啊!”兵临城下,皇太极语气之中依旧没有害怕的样子,而是眯缝着眼,道:“大炮弹药还有多少?”
  “回禀皇上,消耗殆尽。城中兵源不足三千,若是不放弃外城,固守内城。三千八旗子弟分散在外九门,臣担心下一次明军攻城,都城不保啊!”
  皇太极抿了抿嘴,问道:“辽阳方面还没有援军过来吗?”
  “并没有什么动静。半道被拦截了也说不定。”
  皇太极眯缝着眼,道:“五天了,我们八旗子弟累,他们明军也不是铁打的。本来想着援军到了,还能拖上一拖,看来文程一定是料想两城之间会设伏,估计是绕道抚顺方向来支援了。可我们等不到了……”
  日头有些惨淡了,皇太极摩挲着扳指,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罢了!趁着明军还没上来,集结全城所有军队,朝抚顺方向突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盛京城,不要了!”这一场大战,打得他真心憋屈。蒙古大军跟着多尔衮在蒙西转悠,没成想,这林丹巴图尔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还和汉人搅和到了一起,直接打了个盛京城措手不及。
  “遵命!”一边的侍卫下城去吩咐命令,城头上皇太极眺望着大军压境,摇头叹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呐。朕笑他崇祯两头用兵,不清主次,没想到自己却被趁虚而入了,真是没想到。”(未完待续。)


第501章 破城(中)

  皇太极叹了一阵子气,转身欲往城楼下走去。然而,才走了几步,再一次转头回来,这五日,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也反反复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这一回,站在盛京城头上,他再一次自言自语道:“他林丹巴图尔怎么敢来?他孙传庭又怎么敢如此用兵?”确实,以前两方用兵,大明基本作为防守的一方,哪里有过这样冒进的举动。这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和大人在玩闹,突然小孩手中多了一柄菜刀,朝大人砍去,显得不可思议。
  “皇上!皇上!辽阳飞鸽传书!”
  “快拿过来!”皇太极匆匆接过那守将递来的纸条,扫了一眼,立马拍在地上,“呵。果然是他。杨帆啊,杨帆。看来真是我大清的宿敌啊。书写传令,命范文程即可撤离辽阳,退守鹦鹉关。”
  一边上来的亲王听见了,灰头土脸地道:“四哥,不能啊。这辽阳、沈阳都丢了,咱们还如何东山再起?”他的左肩上绑着白色的布条,血迹还凝结在上边,当传令说率兵突围,他当即就上来反对了。只要等到援军到来,这盛京城一定可以守住的。
  “辽阳援军两日前出发,按理来说应该到盛京城了,不过辽南的五千轻骑在鞍山被一股神秘的,据范文程讲是炮队一瞬间杀了四千人,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能够一瞬间灭杀四千人,我大清的骑兵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他想起大凌河一战,忽然摇头笑叹道:“一个杨帆并不可怕。哪怕他真能够未卜先知,也不可怕。怕就怕这样一个人被有心人攥在手里啊。”
  “皇上此话何意?”
  皇太极看了看身后的亲王。道:“何意?他杨帆只要不得势,哪怕他知道每天朕讲了什么话。干了什么事都没有问题。怕就怕他得了势,成了人精啊。你看着仗打得。别以为是他杨帆的功劳,他顶破天占了一半,另一半呐,恐怕就是孙传庭的功劳了,也许背后还有孙承宗推波助澜呢。范文程信中说这杨帆就在辽沈附近,不过我看,估计这一回是他范文程失算了。八万,八万大军,大明什么时候动过这等阵仗?
  除了林丹巴图尔的三万骑兵。五万的关宁军,恐怕如今整个关外都成了个空壳子了吧。若是胆子大点,来个围魏救赵,恐怕这小皇帝就该急着召回孙传庭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估计这杨帆带着大军,已经将辽南平定了吧。呵呵,果然是好手段。盛京城守不住,若是辽南被拿下,这辽阳被左右夹在中间。你说他杨帆和孙传庭是取还是不取?”
  那位亲王贝勒爷面如死灰,叹道:“亡父一世之功,毁于一旦啊,此番退辽。恐无逐鹿中原之力了啊。”
  皇太极罢了罢手道:“汉人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的根基尚在,退守老寨。急收往朝鲜的兵力,在以蒙西兵力牵制。还是能够东山再起的。现在就看能不能突围了。”
  亲王扶着皇太极缓缓下了城楼。年过不惑的他,身体依然有些病态。能够站在城墙上督战五日,也是一个极大的体力消耗,以致他下楼之时,腿脚有些踉跄。他贴着和硕豫亲王的耳边,道:“十五弟,去皇庙请几位大师父出面吧。这三千人,冲不出去的,得让他们顶一顶了。”
  “哎,哎。”
  原本该初升的朝阳,却在最辉煌的时候,被迈入晚年的大明朝,一举给击溃了。若是知道后事之人看来,是该有可笑之处,然而满清起兵,也仅仅二十年,对于满清来说,在沈阳的根基确实有些浅薄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一个得了势的后世之人,只能怪机缘吧。
  午后的高阳,渐渐偏了。大明额军队黑压压地涌了上去,如同过境的黄蜂一般,铺天盖地而来。
  撞木、云梯、炮车,都纷纷挪上前。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打得就是人就是粮。孙传庭包括手底下的兵,都敢胆儿肥的打到盛京城来,就是仗着八万打一万的优势。外九门之中,最靠近东北的那扇门,最先开,却不是被撞开的,而是自动打开的。
  三千八旗子弟,狗急跳墙一般,疯狂地朝外边冲去。孙传庭明白这是皇太极想要突围,立马派兵增援,两万骑兵围追堵截,将那冲出半里地的野猪皮团团包围。
  “几位师父,看你们的了!”
  来回打转的八旗子弟将皇太极保护在最中央,皇太极一声令下,身穿臧红喇嘛袍的几个短发僧人破空而出,口中喃喃有词,狂风大作,黄沙半天。霎时烈马嘶鸣,先天境的高手,虽不能以一敌万,但是过手个百十来号人不再话下,僧侣落地,龙象之力磅礴而出,继续朝东北方向大开其道。
  “何方妖僧,胆敢助纣为虐。咱家过来讨教一番。”大红袍幽幽地出现在这黄沙之中,一下子就如同尘埃落定般,狂风偃旗息鼓。六个老僧眉头一皱,既然答应了,便只能全力突围。
  僧袍甩在肩上,赤手而出,与曹化淳那身大红袍纠缠在一起。“呵呵,龙象之力?藏传的佛法什么时候也管起俗世的事情了?”他的身影不断的被击碎,然而总能够显化,几个老僧能够做到的,只是击碎了他的影子罢了。
  “啧啧,徒有一身蛮力啊,难怪西平堡之中,先天境的后生连个后天境的都打不过。罢了,既然你们力气大,皮糙肉厚的,应该也不怕枪子儿吧,桀桀。”红袍影散,三眼火铳早就备好了火,突突地朝几个老和尚打去。
  “退!”
  有心人算无心人,朱启、曹化淳早就把盛京城里边黄庙的几个老秃驴给瞄上了。曹化淳会出手,这是早晚的事情。火铳的散弹,滚烫的弹珠飞射出去,最前边的老喇嘛瞳孔一缩,嘴中偈语连连,双手一旋,如同在空中织成了一张结界一般,不断有钢珠打在上边,“快退!”
  然而他话音还未落,类似散弹枪一般的三眼火铳穿过了结界,如同打在筛子上一般,扑扑地射入喇嘛的身体之中。(未完待续。)


第502章 破城(下)

  皇太极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了。他的最后一张底牌,便是皇庙的这些大师父们,之所以还能够云淡风轻地在城楼上和自家的十五弟谈笑风生,就是因为有这些老喇嘛的助力,一定能够破开明军的包围圈,没想到,连这一招,都被人算计到了。
  硝烟散尽,曹化淳站在万军之前,笑道:“几位是遁入空门还是驾鹤西去,自个儿可要考虑清楚了。”
  “既然应了,便是生死看淡,只怪我等佛法未精,难以匹敌血衣曹公罢了。”最前边的老秃驴大喝一声,僧袍鼓动,一枚枚原本刺入身体内的钢珠直接被强劲的内力给崩了出来。手掌外翻,身体如金塑一般,在阳光下琉璃有光。
  “龙象开道!”
  “开道?就怕尔等蛮夷死在道上!”血影萌动,化作一缕轻鸿,朝那金身罗汉似的喇嘛飞过去,两方缠斗,这该破开的包围圈,也没有破开,皇太极的脸色,凝重了。
  八旗兵一出城,这沈阳城便和纸糊一般,没有了城防,大军攻入,立马便土崩瓦解开来。汉蒙联军高层将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林丹巴图尔拍马入城,与蒙古骑兵一道策马入皇宫,准备一睹皇城风采。
  孙传庭并不阻止,喝道:“没眼界的粗鄙之人。吩咐下去,他蒙古鞑子要去皇宫捞银子随他去捞,但是若是敢碰一下沈阳城其他的地界,别怪我孙传庭翻脸,立马控制所有街道、城乡。下令任何人不得滥杀,违令者斩!让军部所属胥吏立马彻查户口。非我族类,一律集中西市营口。”
  吩咐完命令。孙传庭立马带着亲卫调头,朝东北方向赶去,比起这些花里胡哨的战后清扫,孙传庭更加关心的是皇太极是否截住了。
  ……
  ……
  日薄西山,杨帆那第二大队的人马,再一次往前推进了一里地。同样的,复州城头再一次如临大敌。耿仲明穿上了一身戎装。
  杨帆的马幽幽地走在第二大队的中央,若是眼尖的人发现了,杨帆背后多了个黑匣子。不过城头的耿仲明。可没有这么好的眼力劲儿,遥遥看去,那黑匣与箭筒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次,杨帆的军队再一次推进了三百步,有一种兵临城下,不降即战的威势。这还在安全的区域,杨帆的眼里好得很,早就扫过复州城头,没有红夷大炮的布置。若是想临时拉出那大家伙,估计杨帆这整个大军都可以跑出两里外了。
  “怎么样了?耿大帅可曾想清楚?”
  耿仲明仰天长笑,道:“哈哈,杨柱国真乃人杰。刚刚在下思量再三。决定先放杨柱国的两百义从,以示友好,你看天色渐晚。不如今日就这样,咱们明日再谈可好?”耿仲明也是个精明之人。他想要拖延时间,反正手头上杨帆的义从五百也是人质。三百也是人质,只要杨帆迈不出道义这根线,那就无所谓多少了。
  这个世道从来都是这样,所谓的道义,就是小人拿他来绑架仁人君子最好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