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70章

赵云-第70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赵云一锤定音:“燕赵书院就十日开学,日后,我书院能否走出冀州,名闻天下,全靠你等之力。”

说着,恭敬地大礼叩拜。

在座之人,哪怕平辈的胡昭都纹丝不动,他们为了书院受此一礼,此后就会和赵云绑在一起,休戚与共。

“惜乎还差了两块,”赵云叹息道:“一为农学,世平叔父从大洋彼岸带来高产量的粮食作物。”

当然,这些人对农业是不重视的,甚至包括赵孟,可能远不及张世平来得热切。

好在赵云早就安排了合适的人手,赵齐跟着自己有不少时日,当可大用,更何况有世平叔在一旁帮衬,不至于有人拿捏。

“另一块,则是医学。”他蹙着眉:“着人去找华元化,今日仍没消息。”

“华元化?”胡昭一脸震惊:“是不是一个老头?看上去一脸苦相?”

“孔明兄知道此人?!”赵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双手紧紧抓住胡昭的肩膀。

第一百四十九章神医华元化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这一时期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豫州、青州、徐州、兖州等地。

他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按理说,此时的华佗,不应该出现在冀州的燕赵书院,离他日常游历的地方也太远了些。

“孔明兄何以知晓此人?”赵云按捺下心头的激动,沉声问道。

“今天一大早,门子带一个叫华元化的老头,说是祭酒亲自遣人找来的。”胡昭一脸苦笑:“然此人身无长处,没有凭证。”

后面就不好意思说下去了,因为他看到赵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当初给寻找华佗的人说过,遇到他之后,就说赵家要办书院,专门设立医科,由他主讲。

由于赵云根本就不晓得谁能找到华佗,写了好几十封信,让人分别带着。

其他东西,估计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一代神医也不会放在眼里,但前世收集的好多偏方之类,脑子里还存了不少,就写了一些。

“信呢?”赵云当然不好去责备别人,反正在这个年代,医者的地位根本就不咋的。

不要说胡昭这样清高的士子,就是赵孟当年回家后被几个医生治好,也不过是多给了些诊金了事,别指望他们去尊敬医者。

“真有信?”胡昭张口结舌,脸色更见尴尬。

其实,燕赵书院连赵云这个十五岁的祭酒都有了,他还大了七八岁,当博士就没有别人说闲话,毕竟有人作比较。

人与人之间,有时候非常奇怪。在没见面之前,胡昭觉得所谓的赵家麒麟儿不过尔尔,言过其实,反正世家子弟都是这么吹捧的。

赵家虽然还不是真正的世家,却绝对算得上豪门。赵国灭亡以后,赵家人分居天下,真定赵家以武立族,底蕴深厚。

更加上有身前赵温摇旗呐喊,京中还有赵忠那条老狐狸运筹帷幄,有偌大名声不足为奇。

见面以后,不管是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他自忖自己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压根儿就做不到。

因此,胡昭已经对赵云有些改观,虽然不至于有多神奇,肯定是不凡的。

眼下见他对一个医者,竟然大动干戈,心里颇为惋惜。

后世人老是以啥白衣天使来说医护人员,可我华夏哪有天使?不过是西方的舶来词。

我们常说说士农工商,那么医生在哪里呢?没有……其实现代人把医生是归到中九流里面,地位是次于士农工商的。

你辛辛苦苦认了那么多字,没有登上天子堂做官,最后做了医生,那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即便是神医华佗,也会说上一句“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有名有字,自然出身于不一般的家庭。

可见他对于神医这个称谓,并没有什么骄傲的,反而非常后悔自己从事了这个职业。

当然他的确需要后悔,他后来就因为这个职业被人冤杀了。他因为想用比较积极地办法给曹操开颅治病,被明显有疑心病的曹操给杀了。

后世人看电视剧,常见雷人场景:女主重疾,英俊深情冷酷邪魅的男主对着一大群相貌猥琐的胡须丑男大吼:

“废物!统统是废物!如果某某有个三长两短,朕(我)要你们的脑袋!”

从这个场景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医生的看法是,老子出了钱,你******就该给我把病看好。你******看不好,我就要杀了你。

医生就是一把伞,下雨了大家就想起了你。花点钱买把伞挡雨,挡完了雨就扔在了一边。

偶尔因为雨太大了没挡住,妈的老子拆了你这把没用的伞!

在现代的大汉王朝,没人把医生作为专业人士看待,没人重视你的专业意见。

你说没治了并不是真的没治了,而且没有用死亡威胁你!

一旦被人威胁了,那些猥琐的胡须男便会立刻战战兢兢地把女主看好了!屡试不爽!

燕赵书院里,并没有华佗,那么,他去哪儿了呢?

真定城里,游人如织,秋天正是到处溜达的好时机,大夏天的出门热都热死了。

此刻,一个本来只有三十多岁的人长着一张老人的脸,他就是华佗,要不然也不会被胡昭认为是一个老头。

见到真定城的繁华,华佗很是感慨。行医这么多年,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地方。

燕赵书院,他直接去的,并没有时间来看看这座如今名声遍及大汉的县城。

此时仔细看看,令平日里不以物喜的华佗都目不暇接。

突然,人群里有人在哭喊:“爷爷,爷爷,你醒醒啊!”

旁边就有人七嘴八舌地说:“这爷孙俩也怪可怜的,幸好流落到真定,每天还能打柴度日,其他地方指不定早就饿死了。”

“那可不?可惜如今我们真定也不太需要柴火,基本上都在用煤炭。知道不?据说那是赵家三公子给石墨起的名字。”

真定人是善良的,给每一个来到此地的外来人一碗饭吃。可这种善良也是有底线的,他们从心底里厌恶外来人口,认为他们抢走了自己的饭碗。

因此,人群中各种说话的都有,就是没人要叫啥疾医之类。

在大家看来,老头死了就死了,叫来疾医,谁付医药费?很简单,谁去叫就谁买单。

“让一让,吾乃疾医!”华佗本身就修习了导引术,耳聪目明,此刻如何还不知道有人当场休克?

听说有医生自愿来医治,赶紧让出一条路来。

他疾步走到衣衫褴褛的老者身边,见其可能因为临时晕倒,后脑勺着地,有斑斑血迹。

华佗手一搭上去号脉,就发现老人由于营养不良,号脉都有些困难。

见自告奋勇的疾医愁眉紧锁,旁边有人轻声问道:“是不是死了?”

“不然,”华佗叹口气:“貌似几顿没吃饭,饿晕的。”

也不知道是谁好心,找来一些汤水,他轻轻撬开老人的嘴喂了下去。

不大一会儿,老者竟然悠悠醒转,一旁的孩子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赶紧把路人送来的馒头掰开一点点喂给他爷爷。

“多谢!”老丈就要挣扎着起来行礼。

神医呀!

围观的人群轰的一声炸开了,不断有人邀请华佗去家里给人看病。

“元化先生哪儿都不去!”几匹马奔来,骑士高声宣布:“此为我燕赵书院博士华佗华元化先生!”

第一百五十章燕赵书院开学礼成

光和三年,灵帝刘宏力排众议,立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父亲何真被追封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舞阳君。

她的大哥何进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家门荣极一时。

八月十日,即庚申年乙酉月乙亥月,二十八宿属角,乙酉之时,甲子纳音山头火,开张大吉,为最佳典礼之时。

交秋一日水冷三分,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燕赵书院正式开学。

不像商家的开业庆典,没有一丝喧闹,来来往往朝贺的人们,连说话的声音都很轻,生怕被书院几位元老看成是不懂礼之人。

当玉兔东升,赵云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高台,这里今后也是学院用来训话的地方。

他的左手边,荀爽、蔡邕、赵温,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长辈而有丝毫僭越。

说白了,他们专门就是来给赵云助威的,也许刚开始还会兴趣来了给书生们上上课。

右手边,七位博士一字排开,从左到右依次为华佗、张世平、司马徽、邯郸淳、阮瑀、胡昭、卫觊。

特别是华元化,本身就是方士,一领道袍显得仙风道骨。

五经博士们也许心里面对赵云的安排有想法,可见到张世平年虽长依然让华佗在最左边,啥话都只好咽在肚子里去。

很简单,当年赵孟兄弟四人出生入死,从贺兰山下逃得性命,回真定时自感时日无多,是重金请的几位医者治好的,张世平自然对华佗有好感。

当下,赵云气沉丹田,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讲话。

“黄天在上,后土在下。我燕赵书院今日起开山门授课。”

“一拜苍天,佑我儒家浩然之气万世长存,与日月同辉。”

“二拜后土,护我书院学子出行平安,早登金銮。”

“三拜圣人,自春秋以来,儒家鼎盛,生生不息。”

“燕赵书院,本着先师孔圣之志,有教无类,立有《诗》、《书》、《礼》、《易》、《春秋》、《兵》、《医》七经,日后根据需求有新经学推出。”

“夏日囊萤冬映雪,孜孜苦读日继夜。少小进门髭须出,学成依依相离别。”

“同窗之谊,弥足珍贵。望我书院学子,日后相互扶持,休戚与共,祸福相依。”

他的声音清澈,直接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下面是黑压压的学子,来自冀州各地,更有甚者,幽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等,几乎天下每个州都有读书人前来。

周围是观礼的人群,由赵孟相陪,他脸色复杂地看着台上的二儿子,常山国相、常山国王在他身边。

一些小小的诸侯王,在灵帝还没嗝屁之前,根本就不会有人和他们深入交往的,

赵云干脆连面都不见,天知道会不会有皇帝的探子,把自己的行踪报告给深宫的刘宏,让他对自己有看法。

尽管这些闲散王爷日后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目前还是皇帝刘宏做主。若这个时代的终极大boss发火,连赵忠都保不住自己。

可惜的是,女眷是不让进书院的,就算荀爽、蔡邕很是疼爱自己的女儿,赵云也对女性抱着包容的态度,此时却不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

“姐姐,云郎的声音居然能传到书院外面!”蔡琰一脸惊喜。

“那是,妹妹,你不觉得修习了导引术以后,你身体都比以前都要好很多了吗?”荀妮深以为然,两人开始一些适合女性的导引术修炼。

旁边的荀妮和梅兰竹菊四个小丫头安安静静,对自己的哥哥满是崇拜。

她们乘坐的马车相当宽敞,在书院门口也是独树一帜,却没有人不长眼敢来找麻烦,车边几个部曲气势十足。

赵风与赵巴的下人,眼睛瞅着书院,她们是没资格进去的,只能像其他下人一样,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羡慕不已。

樊山特地找裁缝做了最漂亮的衣服,根本就不在乎别人说他有钱什么的,如今也是有义子的人,谁敢再得瑟说自己无子试试?

很快,他就听到赵云在高台上念到自己的名字。

“我真定桑梓,人心思善,今有樊山樊善举老大人,捐赠书院一千万金??????”

后面有哪些名字,他已经不去注意了。相信从今往后,自己的名字也会随着四处的学子广为传颂。

赵家自然没必要说自己出了多少钱,整个燕赵书院,都是赵家人建的。

赵云在想到捐款的时候,第一个就找自己的义父,樊山也相当豪气,直接就拍了一千万金,相当于捐半个太守的钱。

每一个捐赠的慈善者,书院都会专门立碑,把名字刻上去,而樊山的名字高居榜首,不仅因为他是第一个出资,还是这一批中最多的。

周围那些乡绅,看着曾经暗地里嘲笑的对象,禁不住牙齿有些酸。

尼玛,都是捐款的,真定很多富豪即使没有赵家樊家那么有钱,一千万金还是拿得出来。

一个个自然是捶头顿足不已,当初为何就不狠下心超过樊家?千古留名,子孙后代脸上也光荣啊。

名单很长,不仅有真定本地以及邻近县份,荆州的蔡家、蒯家当然也出钱了。

马家的人心里洋洋得意,自家也是大手笔,五百万金算是排在前二十位的。

在这之前,天下人有谁知道荆州马家?相信从此以后必定有士子们感念。

蔡瑁、蒯良他们专程从赵家集赶来,脸上都黑了,怎么就比马家、秦家还少这么多?才区区一百万金啊。

由此,他们也看出,真定的富翁太多了,难怪赵云牵头的赵家船队,船只数量简直比得上其他家族的总和。

高台上,赵云的声音还是那么有力。

“英雄不问出处,今日我们贫寒,明天就能出将入相。饮水思源,望我燕赵书院学子,善待商贾,正是他们的捐赠,你等才有机会安心读书。”

酉时本身就是日落之时,开学典礼,是祭酒一个人的事情。

赵云功力深厚,运气宣读了一个多时辰,近戌时才把开学致辞宣读完。

“天佑我燕赵书院,天佑我泱泱大汉,礼毕!”

第一百五十一章造纸厂现状

燕赵书院的开业庆典是完事儿了,可真定人会一直谈论着这个令所有小诸侯国乃至冀州最大的私立书院,除非另一个话题来取代。

赵家财大气粗,庄园里轻轻松松就能住进去好几千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来宾都会住到赵家,不少人在城里有产业。

连日来的劳顿,让赵云也有些吃不消,他在稍晚些骑着飞云回了自家院落。

赵齐刚开始他都差点搞忘了,后来才记起这人是家里从小在一起的小厮,甚是机灵。

有一次好像是和同族的一个什么人起了纠纷,小赵云也不管是不是下人,当即呵斥。

从那以后,赵齐自然就对三公子感激涕零,在赵墨升职以后,主动要来这里管事。

前两天,赵云就面授机宜,让他去管理种子种植之类,一下子又没有了管家。

不过,赵满囤两口子从小跟着自己,再怎么着也该上位,不可能继续是普通下人。

要不然,别的人会怎么想?估计都认为跟着三公子没前途吧。

赵云昏昏沉沉地想着,迅速进入了梦乡。

一大早醒来,神清气爽,这就是年轻带来的福利呀,不管前一天多累,第二天早上照样满血复活,压根儿就不再有疲惫。

照例修习了会儿导引术,师父准许自己把枪拿下山,从此就出师可以日夜带着,枪法也耍得虎虎生风。

吃早饭的时候,张郃带着荆州那帮人到来。

还别说,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变化,他不仅有赵家的导引术,而且还拿到了全本,筑基也比一般人根基深厚。

有时,赵云甚至在幻想,虎子哥会不会成为猛将型的人物,毕竟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可是被张飞堵在寨子里面的。

好在如今两人都在自己的阵容,用不着兵戎相见。

出了荆州,在扬州时,尽管同为中原人眼里的土著,蔡瑁等人还可以耀武扬威一番。

赵家集一聚,大家才明白,自己引以为傲的水军,在海军面前什么都不是。

还别说,静下心来学习的他们,进步比甘宁等人也不会小。

等到燕赵书院开学,曾经和自己风雨同路的小年轻,竟然成了祭酒。

一个个嫉妒之余,更多的是自豪,赵云就是和我们一路相伴,从荆州到扬州。

连天下闻名的荀爽、蔡邕、赵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