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71章

赵云-第71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燕赵书院开学,曾经和自己风雨同路的小年轻,竟然成了祭酒。

一个个嫉妒之余,更多的是自豪,赵云就是和我们一路相伴,从荆州到扬州。

连天下闻名的荀爽、蔡邕、赵温都不遗余力的帮着他,别人还能说什么?

赵云在他们脸上看到的只有谦卑,少了江水之上的亲密无间。

有些时候也没办法,随着地位的变化,相处的方式肯定也要随着变化,只要对方不起贰心,赵云也会提携着他们一起前行。

好在一来正赶上早饭时间,吃饭时不需要交流,免去了部分尴尬。

“满囤哥,我家没那么多规矩。”赵云见新上任的赵满囤在饭厅门口鬼鬼祟祟探着脑袋,很是不悦。

“三公子,墨叔来了。”赵满囤还是小心翼翼小步跑到主子跟前,轻声说道。

自从知道原来的管家也不清楚是被贬斥还是高升以后,赵云自然是不舒服的。

我自己的管家,他的去向难道就不能事先知会我一声吗?当下,他毫不避忌别人的眼光,直接让一直跟着自己的赵青华担任家里的大管家。

赵墨本来负责一个小田庄,赵云大手一挥,心腹之人,自然要做心腹之事,长期以来只见投入的造纸让他去盯着。

当下,赵云也不答话,在席间拱了拱手,快步走出去。

“墨叔,您说的是真的?”赵云听到消息大惊失色。

曾经人微言轻,家族里面的事情,自己可以建议,却没法插手人事权。

要不然,刚一回家,他也不可能这么强势,赵青华的事情,就给父辈和其他支系敲了个警钟,今后重大的事情还得经过我同意。

以前负责造纸这一块的,叫张光明,是母亲从娘家带过来比较成器的族人。

不惜耗费人力物力,专程秘密把蔡伦的后辈请到白洋淀,就是为了在造纸术上获得重大突破,不少人颇有微词。

连带的,前去监工的张光明在家里也不受待见,地位很低。

但赵墨提供的消息让赵云愤怒了,纸张一直在进步,为何没人告诉自己?

他带来的这几张纸,在后世人看来连擦屁股都嫌,可在这个年代就是无价之宝。

“虎子哥,蔡兄,蒯兄,”赵云又疾步回到饭厅,对大家拱拱手:“恕云失礼,有要事离开,招待不周,望见谅!”

“谁?”张郃腾地站了起来:“云弟,为兄和你一道去!”

他们父子对赵云相当感激。

当初一个小小的提议,加上在赵家有了盐场的利润,张世平与苏双哪怕是结拜兄弟,却也不得不靠边站。

九年航海归来,如今海上的事情都是张郃说了算,可以说张家的利益完全与赵云紧紧相连。要是有人不利,他会第一个站出来就不奇怪了。

“大兄,稍安勿躁。”赵云看他那着紧的样子有些想笑,此刻却也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他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解释清楚,造纸厂不断有新型纸张面世,却把赵云甚至赵家人蒙在鼓里,别的人不说,张光明玩忽职守是肯定的。

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张郃对纸张的渴望,不是蔡家、蒯家子能明白。

如果人人手上都有一本纸质书,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就是个笑话。

“走,为兄和你走一遭!”张郃二话不说,拉起赵云,也不和其他人告别,匆匆离席。

蔡瑁等人也顾不得没吃饱,立马起身相随。

见到赵墨,张郃只是淡淡打声招呼,下人就是下人,他也没被赵墨服侍过,肯定不太尊敬。

纸厂建在白洋淀的下游,对水质的污染相当厉害,老远都闻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周围这一片区域,原本属于别的家族。见造纸厂造成的危害,只好和赵家交易,很大的一片土地,贱价甩卖。

看到蔡家管事的工匠,赵云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哪里是技工,说是叫花子也不为过,身上褴褛,与其他匠人没任何区别。

“各位先生,我就是赵家的赵云。”他首先安定军心:“从今往后,每人的待遇上涨十倍!”

赵墨在一旁张口结舌,轻轻地碰了下前主子。

“墨叔,别拦我,您知道吗,今天他们在这里做的事情,将要影响整个世界!”赵云看着眼里露出希望的匠人,胸中升起万丈豪情。

(上三江了,拜托投三江票,这是巫山第一次拉票,今后也只会拉三江票。快被爆菊了,读者君们,助我一臂之力。)

第一百五十二章孔融的野望

世界有多大?一直生活圈子都在真定的赵墨不清楚,从荆州来北方的士子们懵懵懂懂,只有出海九年的张郃知道个大概。

现在他和父亲张世平对赵云简直就是拜服得五体投地,要是让他带着船队去欧洲,估计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当下张郃两眼放光,看到成堆码起来的粗糙纸张,跑到那边轻轻摩挲着。

蔡瑁和蒯越也是脸色凝重,要是在纸上印刷,效果比笨重的竹木简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相互交换了下眼色,准备一旦有机会,马上就让家里来人,和赵家协商纸张的技术转让。

“您是光叔吧?”赵云走到一位老人面前:“刚才还不敢相认。”

蔡伦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宦官,他的家族也随着蔡伦的去世昙花一现,逐渐凋零。

眼前的蔡家人,才四十多岁,叫蔡新光。

可常年与有腐蚀性的东西打交道,看上去如六十许人。

“谢过三公子!”蔡新光说着就要下跪。

赵云吓了一跳,他赶紧拉着老人:“光叔,使不得使不得,有话好好说,您先别激动。”

“三公子仁慈,我们家人在真定生活得挺好。”蔡新光露出满口黄牙,冲四周一笑:“伙计们,你们说是不是?”

“是!”本来有些无精打采的匠人们听到这话,异口同声地吼道:“谢过三公子!”

黑压压跪着一大片人头,不仅仅是赵云,连正拿着纸张幻想的张郃都被惊动。

张光明只是一个纸厂管事,这里也不是真定的范围,天高皇帝远,他克扣工钱什么的,说明监管还是有问题。

赵云当初可对每一个来此的匠人家属都有了很好的安排,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或经商或种地,几乎所有人家里都不错。

张光明的手再长,也管不到真定,也不敢管,生怕自己的贪墨暴露。

“柱子,吩咐下去,让家里马上捉拿张光明!”赵云脸色一沉。

赵家每年给赵云的份子钱可不在少数,他暗中明里的产业更多,到手的钱,都被投了进去,纸厂也是他的钱在运转。

他刚才说每个人的待遇上涨十倍,只不过是在张光明的基础之上,也没多少钱。

再说了,这些匠人,只要把他们的家里安排好,一个个连命都可以不要的。

当下,赵云宣布让赵墨改善伙食,给每一个工匠做几件体面的衣服。

一行人随身带了些纸张,马不停蹄,又赶回真定。剩下的陆陆续续会不断运回来。

当初为了给印刷这一块的人找地方,赵云可是费了好大的心思。

最后,在师父挨着不远的一处山谷里找到了幽静的好地方。

这里四面环山,还有从小跟在一起的部曲们守卫,安全问题一点都不用担心。

周围的人都知道,这是赵家三公子的一个别院,可从来都没有人明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在小山谷里不断发展。

“三公子,想死老奴了。”负责人是从小服侍赵云起居的赵德。

他今年也就比赵孟大上一两岁,因为生活优渥,看上去很是富态,说是个小地主别人也会相信。

腆着大肚子的赵德,赵云对众人介绍道:“这是德叔,他老人家在这里,我才放心。”

张郃领头,众人齐齐行礼:“见过德叔。”

赵德的胆子可不大,慌忙躲在赵云后面,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行啦,”子龙哈哈一笑:“我德叔打小开始就没见过他有勇敢的时候,你们别吓着他。”

张郃不管不顾,看到大厅里就有印刷好的一本本书籍,还带着墨香,直接奔了上去。

这下,连有些矜持的蔡瑁等人也顾不得礼仪,跑到书架前,开始翻阅。

“发哥呢?”前世见过比这更精致多少倍的书籍,赵云早已免疫,他禁不住问道:“应该娶妻生子了吧?”

“托三公子的福,老汉也有孙子了。”说道儿子赵发,赵德本来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恭喜恭喜,回头我把礼补上。”赵云替老人把有些凌乱的胡须轻轻捋了捋。

“不用,”赵德不好意思:“都是夫人操办的,这些年他在夫人跟前做事。”

是吗?赵云一愕,在母亲那边好像没看到这人,估计是老太太私人田庄店铺之类,让赵发去打理。

在别院没有停留多久,吃过晚饭,赵云让赵德吩咐工匠用新型纸张。

活字印刷术早就出来,有人盯着,倒也放心。

赵云想了想,临走之前又留下几个部曲,让他们职责分开,日夜巡逻。

刚回到家,还没喝口水,赵得柱苦着脸进来:“公子,张光明不见了!”

“你慢慢说,别着急!”赵云心里一沉。

在真定,还有人敢收留赵家的部曲?他还不相信。

谁知这张光明根本就没有回到赵家,最后有人见到他是在城里。

这人在哪儿去了呢?他在甄家的别院里。

不仅有甄家的主事人甄修,还有他们大老远从泰山请过来的孔融。

然而,书房里的气氛可不太好,甚是凝重。

“配方你没有?”甄修死死地盯着张光明。

找来一个管理纸厂的人,甄家也明白造纸术的强大之处。

谁知张光明也就有些小聪明,平日里让他克扣下工钱什么的还可以,让他去了解一道道工序,一样样材料,还不如杀了他。

“文举先生,您看这事儿闹的。”甄修原想直接带着孔家的人到造纸厂,哪知瞬息间就发生了变化。

要是孔家宣布纸厂是他们家的,估计赵云都有些头疼。

那可是孔圣人的家族,你赵家有个燕赵书院,能和孔家相比?

“无伤大雅,”孔融摆摆手:“老夫明日就上门,让赵家把工坊交给我家。”

“燕赵书院而已,比得上曲阜孔家的族学吗?到时候随意派几位夫子,祭酒、博士就不劳赵家费心了。”

你还真敢想?甄修闻言大吃一惊。

赵家的恐怖,别人不清楚,通家之好的甄家如何不知道?

人家武力值爆棚,惹毛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杀你个人仰马翻。

别看赵孟这些年来韬光养晦,要是动了赵家崛起的根基你试试看?

看到孔融跺着小方步离去,甄修脸上不由起了阴霾。

(三江票,读者君们还有否?马上就要被赶到五名开外,巫山拜托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现在没证据了

这一夜,赵云睡得踏实,张郃手里抱着一本《易》沉沉睡去。

蔡瑁与蒯越抵足而眠,他们可没睡着。

“异度,想不到哇,”蔡瑁心事重重叹口气:“原本我们北上,只是想沾沾光,为家族挣点钱,赵家,不是我们能揣度的。”

“是啊,德珪,”蒯越身体没对方好,劳累得早就昏昏欲睡:“武力也就不说了,文名随着书籍的流行,是另外一个亚圣之家!”

“不行,明早就让人给家里带信,我们自己和子龙商议。”蔡瑁更看重的是利益:“书籍在荆州、扬州,我们也来分润一笔。”

蒯越却没有再说话,发出均匀的呼吸声,他实在太累。

一大早起来,赵云等人自然又开始一天的课程。

“大兄,等会我们就出发,直接到书院,让两位岳父和族伯他们来烦神。”他呵呵笑道:“毕竟我们的身板太小,扛不住压力。”

赵云很清楚,纸质书籍的出现,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知识爆炸的一个新飞跃。

真定赵家,也就在常山国和冀州还有些名气,在大鳄面前,碾压成渣都是有可能的。

“也只好如此了,”张郃眉头紧锁:“最好把冀州别的家族都拉进来,我们冀州人抱成团,别的州郡不可能得到利益。”

“我蔡家、蒯家,唯赵家马首是瞻!”蔡瑁和蒯越心领神会,异口同声。

“有两位的相助,在荆州自然需要蔡家和蒯家、黄家、马家、秦家来做。”赵云当即表态:“兄等也能看出来,光是两家扛不住压力。”

蔡瑁和蒯越无可奈何,只想到利益,却没想到大小。

“啥?孔融?”正要出门,赵云就接到了父亲派人来传话。

“文举先生也想在燕赵书院插一脚?”张郃没做他想,有孔家掺乎,书院能传播得更快。

目前的生源,都是靠燕赵风味在各地打理,能来大饭店吃饭的,有几个家里没钱?

赵家不需要大小世家,而是要团结天下的寒门,只有寒门崛起了,赵家的地位才更加稳固,光是燕赵风味的渠道是不够的。

蔡邕、荀爽、赵温都是文人,与赵孟的风格不一样,他们都住在书院。

此时,赵家的中门再一次大开,赵家家主的脸上止不住喜意,领着自家兄弟子侄,在门前排成一大串。

刚刚就建好了燕赵书院,泰山孔家当代最杰出的人孔文举到来,是否意味着从此真定赵家就摆脱了头上的武夫帽子?

赵云不动声色,看到父亲得意的模样也不好泼冷水。

历史上对孔融的风评可不怎么样,不仅仅是让梨的故事,熟读历史的赵云对此人没啥好感,一个纯粹的文人而已。

孔融领衔的大队人马,虽然从真定县城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浑然不顾身边不时有人传说,赵家家主早就在门口等候。

“文礼兄、丘洪兄,”孔融干脆走出马车,冲两位同伴拱拱手:“不曾想燕赵之地,竟然风景胜过他地。”

陶丘洪是寒门出身,从名字都可以看出来,与戏志才一样都是双名。

边让家族是个小世家,当然不能与泰山孔家相比,能成为与孔融、陶丘洪齐名的一时俊秀,让边家乐得找不到北。

“文举兄言之有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边让摇头晃脑:“古人诚不我欺也!”

只有陶丘洪默然无语,自己身边这两个白痴,为何竟然有人把自己和他们并列?

真定这里,农人忙天忙地,脸上露出的笑容是最真实的,说明他们受到地主的压榨比较少。真定城的繁华,比平原郡不知强了多少倍。

这一切,显然是与赵家的努力分不开的。两个****不去想想深层次的原因,有啥景色好看?陶丘洪今后再也不想和两人同路。

不管怎么磨蹭,从真定城到赵家庄园,不过二十里路远近,马车速度慢,差不多午饭时间才到,一行人略显疲惫。

“赵家赵孟见过文举先生、文礼先生、丘洪先生,”赵孟中气十足:“先生们到来,让我赵家蓬荜生辉。”

他突然这么一大嗓门儿,把孔融吓了一大跳,却故作镇定:“赵家主言重,请吧。”

尼玛,就这么自顾走进去了?赵孟等人张口结舌,架子比自己两个亲家和族兄赵温都大。

一到就是午饭时间,也没甚话说,赵孟草草吃完,告个罪离去。

他终于明白,文人的世界不是他所想象的,在士子的眼里,赵家啥都不是。

“文举先生三位一路辛苦,”赵云自然就成了主事之人,他双手抱拳:“何不移驾书院,再做长谈!”

“不必!”孔融大刺刺一摆手:“你就是赵家麒麟儿?人生得甚是不错,赵家的事情你可能做主?我等为一段公案而来!”

公案?赵云心里一突,沉声说道:“力所能及的范围,云还是能做主的。”

“那就好,”孔融拍拍手:“孔家有一逃奴,在你家藏匿,现在你赵家要给我孔家一个说法。”

旁边的陶丘洪和边让心里不是滋味,大老远你一封信纸,就让我们来陪你搞什么公案?提前为何不和我们打招呼?

“文举先生说笑了,”赵云不慌不忙:“想先生所在泰山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