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32章

生于望族-第132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文怡为了骆安的来历而烦心之际,马车已经来到了李家大门口。一个骑马的随从前去拍门,门房随即报了进去,不一会儿,李太太已经大踏步迎出门来,赵嬷嬷就颤悠悠地跟在她身边。文怡从车帘后看见她们的脸,顿时松了口气,把袖下那根银簪又重新插回了头上。看来她没信错人。

    赵嬷嬷急急扑上来问:“小姐怎的自己过来了?嬷嬷才跟表姑太太说过了,表姑太太正要派人去接小姐,没想到却听到门房来报说小姐到了”

    事情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文怡只能对她笑了笑,道:“没事,不过是那府里的人来拦我了,我怕时间长了会有变故,便索性自个儿出来了。”她转向李太太,上前屈膝下拜:“叼扰表姑母了都是文怡的罪过。”

    “说什么傻话呢?”李太太忙将她扶起来,慈爱地道,“你受了委屈,能想起表姑母来,可见是不把我当外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说什么叼扰?我本就想要接你过来住几天的,如今倒省事了。至于你的亲事,不必担心,包在表姑母身上”

    文怡微微一笑,只当她这是客套话,她一家才回京城不久,又是武将,与文官一系素无交往,能帮得上什么忙呢?不过她有这份心,已是难得。于是文怡便又再次拜谢。

    李太太挽着文怡向里走,一路问着她穿得可够暖和,又命人去多拢几个火盆,埋怨她大冬天出门也不知道多穿件大衣裳,手冷得象冰似的……

    赵嬷嬷则落在后头,细问何家的等人出府的经过,听完了他们的话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看着低头侍立在侧的骆安道:“平时瞧你是个老实的,没想到会有这样大的胆子只是下回可不能再自作主张了。”她压低了声音,“外头雇的人不比家里的可靠,万一遇上歹人怎么办?小姐的安危要紧”

    骆安随意说了几句话安抚下她,问何家的讨了银子,只说要留下来付车钱,送了她们进门。待到门前只剩下他与那些雇来的车夫与伴当后,方才走近一个面目平凡的车夫,低声嘱咐:“快捎密信给东平府,顾家九小姐婚事有变……”

    (新地方网络不给力,昨晚半小时只回了两条评,只好放弃,实在抱歉得很,等我回去再回复吧,谢谢大家的祝福~~~~~)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将门之女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将门之女

    李家宅子不大,前后只有三进,墙是新刷不久的,屋顶的瓦片也有最近修补过的痕迹,院角种的树,虽是在冬天里,但也委实太矮小了些,显然是才栽下不足半年。

    因为宅子小,进了大门后,路过一溜儿排房,便直接进了二门。这里已是内宅了。李太太挽着文怡进了正屋坐下,便让人上茶添火盆。做活的丫环只有四个,身材壮实,动作却十分利落,虽说长相平平,但那红扑扑的脸蛋却添了几分娇俏。文怡觉得她们不象是京城或常见的南方女子,便多看了几眼。

    李太太见状笑道:“这几个都是我从北边带回来的,做事利索着呢这京城的使女,一个个娇滴滴的,哪有边城的女孩儿能干?”见丫环们已上完茶添完火盆,便吩咐:“表小姐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请下去招待些茶水点心,大冷天的出门,可别着了凉。让厨房烧一锅浓浓的姜汤送上来”

    丫环们大声应了,便热情地扯了赵嬷嬷与冬葵等人下去。文怡先是呆了一呆,反应过来后忙向李太太道谢。李太太摆摆手,示意她先喝一碗浓浓的酽茶下去,小脸也红润起来了,方才放下心,说起了正事:“我都听赵嬷嬷提过了,你再给我细细说一遍,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怡心里暖哄哄的,自然而然地就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李太太听得冷笑一声:“你们长房的那几位,倒是好盘算。这么说,是为了保住你那个姐姐的婚事,所以对你这边就不上心了?”

    文怡点了点头,又有些迟疑地说:“不瞒表姑母,柳大哥……我是见过的,也知道他家里的事,他虽是嫡系,但因为父母双亡,从小就养在柳姑父跟前,只是关系并不亲近。我猜想柳家对他的婚事安排,是打着不让他得妻族助力的主意。我这边是这样,如今说的那门亲事……也是这样。只是他家庚帖都送过来了,八字也合过,这会子才说要变卦,我是不能忍的”

    李太太挑了挑眉,道:“这柳家也太可恶了当初给你们说亲时就可恶,如今更可恶”说罢略一沉吟:“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柳家眼下寻的亲事,是个武官的女儿吧?是前头元配留下来的,但现在父亲又娶了继室,在家不大受待见?虽不知道是哪一家的,但丧妻再娶前头元配又生了一个女儿的武官并不多,而能被那位柳大人看中的,想必官职也不会太高。待我叫人打听去,若是认得的,自然要劝他们别应,若是不认得,就托相熟的人家捎话过去,怎么也得拦下了……”

    文怡听得一愣,待慢慢理解了李太太话里的意思后,她开始庆幸,选择向李家求助,似乎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接着又说了一会儿话,门外的媳妇子便来报:“小姐过来了。”

    李太太忙道:“这是我大闺女春熙,比你大一岁,还有个小儿子叫冬瑞,快满十三周岁了,眼下在外头胡闹呢,怕要晚上才回来。你这几日就先跟春熙在一起玩儿吧,别想太多。”

    文怡应着,便瞧见门帘子一挑,走进来一个身量高挑的少女。咋一看上去有些清清冷冷的,肤色白晳如雪,眉眼细长,连唇色也仿佛比别人淡了几分。她上得前来,先向母亲请了安,接着便转向文怡:“我方才听说有客来,就是这位顾家表妹?表妹有礼了。”连声音都透着清冷。

    文怡忙回了礼,口称“李家姐姐”,心里却在想,表姑母瞧着是个和气人,怎会生了个女儿,却是冰雪一般的性子呢?偏又取了个名字叫春熙,字里行间便透着暖。她开始担心这位表姐不好相处了。

    众人坐下说了一会儿话,文怡听李春熙说了几句,倒慢慢放下心来。李春熙性子清冷,声音也清冷,但话里话外,眉头眼间,却并无孤傲之色,大概只是性情如此,倒不是个难相处的。文怡试问了几句,发现她平时爱看些山川地理、兵法游记之类的杂学,琴棋书画之中,只好棋艺,其他的一概不喜。作为将门虎女,她还会骑射武艺,在北方时,就没少拉着弟弟出门游猎,因为李副统领公务繁忙,李冬瑞的骑术与箭法,甚至还是她这个姐姐亲自传授的。文怡不由得肃然起敬。

    李春熙倒是不以为意:“淮城倒还罢了,小时候,爹爹在北望城驻守了几年,把娘和我都带去了。那城里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三岁小儿,无人不习武,若有敌军来犯,人人都能杀敌。我那时都有六岁了,也拎得动菜刀,甩得起鞭子,自然要学点本事。弟弟的武艺本是爹爹教的,只是爹爹有时忙得连饭都没空吃,又不能放着弟弟不管,我就只好代劳了。这事在北望城原是极寻常的。”

    李太太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可不是么?你别瞧表姑母如今这个模样,那几年里也学过些拳脚功夫,骑马射箭也是会的,只是不如你姐姐强。”

    文怡有些好奇地问:“在边城……女子都是这样的么?将士家里的女眷全都要习武?”

    李太太笑道:“能学会最好,实在没有天赋的,好歹也把身子骨练结实了,有力气,才能干活,就算不能上阵杀敌,也能在后方做饭砍柴洗衣,照顾伤兵,打打下手。不过这都是老皇历了,如今边疆承平多年,那里的百姓日子也过得轻松许多,北望城因为是边疆重镇,还有这个习俗,象淮城一带,早就不讲究这个了。”

    文怡眨了眨眼,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实不相瞒,我虽然不会骑射,却是早就有心要学一学的,只是没有机会。昨儿我往东阳侯府做客,遇上沪国公府和几位将军府的小姐,她们约好了要在一处比射艺呢,把我也拉上了。我便求她们先教我一教,她们虽应了,但我又不能天天上门求教去。如今听了李姐姐的话,倒象是久旱逢甘霖,不知姐姐可愿意收我这个学生?”

    李春熙挑了挑眉:“你是真要学呢,还是只求懂些皮毛,好应付那些小姐们?若只是学点皮毛,这容易得很,我们家寻常一个丫头都能教你,若是真要学本事,就怕你吃不了那个苦头”

    文怡笑道:“既要学,就没有只学虚架子的道理,自然是要学真本事了。姐姐莫当我是那娇滴滴吃不了苦的千金小姐,我虽比不得你,身子倒也还壮实。”

    李太太笑着捏了捏她的手臂,乐呵呵地道:“咦?外头还真瞧不出来,果然不是软绵绵的,你难不成还学过武?”

    “武艺倒是没学过。”文怡答道,“只是家里只有我与祖母,几个月前才添了一个小dd,家里的几个庄子,祖母年纪大了,不方便出门查看,每到农忙时节,都是我前去巡视的。我从小儿就满山遍野乱走,腿脚力气可不弱。况且我认得一位老大夫,教了我祖母一套养生的拳法,因我祖母初时半信半疑,又嫌不好看,便不肯练,是我先学会了,再拉着祖母一道练习。因此我比家里其他姐妹们都要有力气。”

    李太太叹道:“这倒真是难得了。你们这样名门望族的女孩儿,哪个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多一步路都不肯走的?不过你也是不得已才如此,实在难为你了。”又为卢老夫人的遭遇叹息一番。

    李春熙却没想这么多,只是上上下下打量文怡一番,仰起了头:“既如此,就试一试好了,只是你心里可得想好了,我教人是极严的”

    文怡正色道:“这是自然,严师才能出高徒。”

    李春熙一挑眉,什么话也没说。待这边茶喝完了,李太太要遣人去办事,她便带着文怡去了后院。原来这第二进的院子是李太太夫妻的起居之所,李冬瑞也住在东厢房,后院却是李春熙的住处。一排五间房舍,俱是青瓦白墙,十分齐整,院中摆放着两个箭靶,靠墙还有兵器架,正是李家姐弟平日练武之所。

    李春熙还觉得不足:“京城的宅子狭小,不能象在淮城那样,在家里设一个练武场。我如今连骑马都要到城外去,委实麻烦”

    文怡眨了眨眼,心中赞叹,但很快就把这个念头抛开了。李春熙果然是个严师,因为知道文怡并无基础,便让她先学习拉弓三百下,要在午饭前拉完。

    文怡虽然比一般闺阁女子有力气,但毕竟从未学过武,咋然练得这样猛,也十分吃不消,看得李春熙眉头紧皱,最后还是李太太来劝,她方才松了口,允许文怡在今天之内完成这个数目,但从明天开始,每日都要做这么多练习,等到十日后,再上靶子。

    文怡练得手都痛得快举不起来了,赵嬷嬷冬葵等人心疼不已,忙劝她不要再学,横竖那些千金小姐们都答应教她了,何必非要向李小姐求教呢?赵嬷嬷还暗地里抱怨说:“这李家的表小姐,瞧着斯斯文文的一个女孩儿,做事怎的如此没有分寸?”

    “嬷嬷可不能这么说。”文怡忙道,“她早警告过我的,是我执意要学。既然已经许下诺言,就得坚持到底,李姐姐是为了我好,才会从严教导的”

    “可是……”

    “嬷嬷别再说了。”文怡打断了她的话,“李姐姐也是好意,你可不能怪她。若实在心疼我,就想法子向李家的仆妇们打听打听,可有管用的跌打药物?他们家全是会武的,想必有这个。”

    赵嬷嬷勉强应了声,便听到外头传来李春熙清冷的声音:“你倒是个识好歹的”帘子一掀,后者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蓝色的瓷瓶:“这是我家自配的药酒,你今晚睡前擦了,明日就知道好处了”说罢将瓶子往桌上一放,扫了赵嬷嬷一眼,便转身出去了。

    赵嬷嬷气得直翻白眼,文怡好笑地安抚下她,拿起瓶子打开一闻,一股药香扑鼻而来,她立时便闻出了好几种消肿去乏滋养骨骼的药材,想到方才李春熙的言语,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估计会连着几天上不了网,先打声招呼,若是过了八点不见更新,那就是没有了……)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公府邀约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公府邀约

    吃午饭的时候,文怡捧着饭碗,手都在发颤,只是勉强忍着。李太太责怪地瞪了女儿一眼,才心疼地对文怡道:“你从前哪里吃过这个苦头?还是慢慢来吧,今儿暂且练这么多就够了。”

    文怡本要坚持的,却看到李太太斥责女儿:“你这是倔性子犯了,非要把人折腾一番,叫她自个认输了,心里才痛快难道你自个儿初学时,也是一上来就拉弓三百下?你妹妹才多大年纪?若是练得伤了,便是一辈子的事,你倒也忍心?”说罢回头对文怡斩钉截铁地道:“就照我说的,今儿就算了,从明日起,每日只拉弓一百下,一下也不许多练七姑姑对我娘家恩重如山,若是你有个好歹,叫我怎么有脸去见她老人家?”

    文怡偷偷看了李春熙一眼,见她满脸不在乎的神色,倒不象是反对,便顺着李太太的口风应了下来。待吃过饭,李太太特地把文怡叫进了自己的房间,拉上炕去,又在炕下多拢了几个火盆,然后拿出一个蓝色的小瓷瓶。文怡瞧着与李春熙给自己那瓶是一样的,便道:“李姐姐也给了我一瓶这个。”

    李太太笑了笑:“她倒还知道轻重。”说罢便亲自动手,替文怡去了外裳,只留贴身小衣,再往手心里倒了些药水,啪的一声拍上文怡的肩背,大力揉搓起来,还叫她:“忍住,这药需得大力揉开,才能见效快。”

    文怡只觉得肩背处仿佛被千百根针刺过似的,火辣辣地痛,一阵痛完再接一阵,又带着酥麻,既是叫人难以忍受的痛楚。她咬紧牙关死死忍住不叫出声来,却禁不住眼泪溢出了眼眶,不一会儿,已是满头大汗,泪水汗水交织在一处,都分不清是哪一样了。

    李太太揉了足有两刻钟,方才放开手,替文怡重新穿好衣裳,命人捧了巾盆过来,让她梳洗了,然后端上一碗热热的姜汤命文怡喝下,瞧着她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方才道:“很难受么?以后你每日练完后都要这样上一回药,不然有得你受的你年纪小不懂事,只道练得苦便能学好本事,却不知道你这年纪,骨头还没长结实呢,若真练得过了,日后一辈子都得受罪你姐姐是因为进京后遇上的官家小姐多了,有不少都扬言要学骑射功夫,其实都各有盘算,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便是打着亲近哪家公子哥儿的主意,只练了不到半日,便全都嫌辛苦放弃了。你姐姐本来还真心想教,到后来就灰了心,私下气得不行,与她们都疏远了。今儿见你要学,只当你也是那样的,便有心要教训你。其实她见你学得这样认真,又愿意坚持下来,心里早就后悔了,只是脸上下不来,你别怪她。”

    文怡自然是不怪的,但心里却在暗暗思量:这李家表姐看外表还真瞧不出是这样的性子,自己也算是遭了无妄之灾。

    她轻轻动了动肩膀,倒觉得没原先那么难受了,骨头里透着暖意,大大舒缓了身上的疲倦。看来这瓶还真是好药呢。她忽然想起了柳东行,他是常练武的,不知是不是也有这般疲累的时候?这药对他想必也有好处吧?只是话到嘴边,她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若李太太知道她是为了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