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33章

生于望族-第133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这药对他想必也有好处吧?只是话到嘴边,她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若李太太知道她是为了柳东行求药,心里不知会怎么想呢

    犹豫过后,她决定过些天再说。

    下午的练习取消了,李春熙独自站在院里练习箭术,文怡站在边上看着,越看越佩服。这样好的箭法,绝非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李春熙必是下了苦功,也难怪她看不惯那些轻易放弃的千金。

    李春熙射完第三百支箭,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薄汗,回过头来,见文怡站在那里,满脸赞叹之色,她便撇开头,过了一会儿才转回来,冷淡地问:“你是不是要学?”

    文怡忙道:“是,要拉弓么?我会自己斟酌的,不会勉强,也不会跟表姑母说。”她伸了伸自己的手臂,觉得应该可以练个几十下。只要缓一些,也不会太累。

    “用不着。你过来”李春熙命丫头拿了一把红色的弓来,上头雕着花,颇为精致,“这是别人送我的,不顶用的玩意儿,你用着倒合适。”

    文怡接过弓,试着拉了拉,果然十分轻巧,不用费什么劲,正打量间,李春熙却已伸手过来,手把手教她瞄准的动作:“你手放这里,不是,手指要这样才对稳住了——”抽起一支箭搭上,站在她身后,一边纠正着她的动作,一边示意她瞄准其中一个箭靶,“让你的心和箭与靶心对齐,挺直腰,摒气——放”

    箭咻地射了出去,正中红心边际。文怡只觉得一个隐隐的念头在脑海中浮起,李春熙已是递过了另一支箭:“再来”文怡便照着方才她教的动作,回想着那种感觉,再放了一箭。这支比先前那支略偏了一些,但文怡仍旧喜出望外。她好象抓住那种感觉了。

    她接着射了二三十箭,最后的几支虽然落到了七八环外,却幸运地没脱靶,连李春熙也冷冰冰地说了句:“看来你还不至于一点天份也无。”

    李太太得了消息赶过来,见状便上前笑着劝道:“叫你们别再玩的,结果还是忍不住,快停了吧,我叫人做了点心,咱们娘仨到屋里说话去”不容分说就一手拉起一个,拽着走了。

    文怡与李春熙各自回房换了衣裳,才到了正屋。李太太坐在大炕上向她们招手:“快来呀炕上暖和”两女过去坐了,李太太又命人上茶点。

    茶是北方人常喝的炒茶,里头有炒香的花生松仁芝麻,略带了点甜味,吃下去非常的香。点心也是常见的家常小点,夹杂着几样文怡不认得的北方吃食,虽没有侍郎府的精致,文怡心里却很受用。她端了茶碗,敬上李春熙:“李姐姐,小妹多谢你方才的教导了。”

    李春熙瞥了她一眼,举了举茶碗,算是受了礼,又把面前的一个点心碟子往她面前推:“给你。”文怡一愣,李太太已笑着戳了女儿的额头:“既要赔不是,好歹要照礼数来,都是自家姐妹,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李春熙微微红了脸,撇开头冷淡地道:“娘误会了,女儿不是那个意思。”文怡低头忍下笑意,嘴角微翘,默默吃茶。

    三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文怡说起自己在平阳与祖母生活的情形,还有这些年来的经历,听得李太太长吁短叹:“我早该去看望七姑母的”又道:“你听说的那个象是赵嬷嬷夫家侄儿的人,我兴许认得。我们老爷下属的一个千户,多年前在京城收过两房家人,其中一房就是我们卢家的旧仆,说是七姑母的兄弟离京回乡守制时卖掉的。那位千户前些年调到南海去了,回京不过几个月,从南海回京,经过平阳一带也不出奇,时间又对得上,兴许就是在他家”

    文怡闻言大喜,忙问了那个千户家的地址,李太太道:“你们自个儿上门去,倒不方便,还是我先给他家太太送信说明原委吧。”文怡忙谢过了,又叫冬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赵嬷嬷。冬葵满面笑容地去了。

    李春熙瞥了文怡几眼:“你对你家这位嬷嬷,倒是上心得很。”

    文怡笑道:“嬷嬷侍候了我们家三代人,既是先父的奶娘,又从小看着我长大,我把她当作是正经亲人一般呢她能找回亲人,我心里也替她高兴。”说罢亲手执壶,为李太太添茶:“多谢表姑母了”

    李春熙见状瞥了她一眼:“你倒还真是个好人。”又推了一碟子点心去文怡面前。文怡早已明白了她的意思,笑嘻嘻地拿起一个饼吃了,便将那碟子推回她面前。李春熙冷冷淡淡地捻起一个饼咬着。李太太瞧着好笑,忙清了清嗓子,大声问丫头:“少爷还未回来么?”

    李冬瑞直到晚饭前才回来。他还是个半大孩子,但长相却与母姐并不相似,眼睛虽也是细长的,却略带了三角,还长了一双八字眉,形容他相貌平平,还算是往好里说了,若是不认得的人,见到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觉得他不是好人文怡心里迅速闪过一丝念头:这个李表弟该不会是肖父吧?她忍不住看了李太太一眼。

    李冬瑞长相虽差了些,却是个热情的性子,跟文怡见过礼,几句话间就把她当成是自家姐姐般,亲亲热热的,知道文怡在跟李春熙学射艺,便立时蹦起来道:“顾姐姐这样娇弱,那些男人用的弓箭肯定是不合适的,我知道一家作坊做的好千金弓,我替姐姐订两把去”

    千金弓,其实就是女孩儿用的弓箭,时下京城官宦富贵人家的女孩儿,但凡会点骑射的,大都会备下几把,无一不是做工精致,装饰华美。有人甚至说,这些千金小姐们订做弓箭等物,不是为了射箭,而是为了比较谁的弓更精美的。文怡下午已经领教过一把了,便笑着说不用。李冬瑞好说歹说,非要替她订做,弄得文怡有些招教不住,最后还是李春熙冷冷地瞥了弟弟一眼:“她的弓我自会预备妥当,怎么?你觉得我办事不妥当?”

    李冬瑞立时缩了脖子,乖巧得仿佛一只小羊羔:“没……姐姐办事最稳妥不过了……”

    李春熙冷笑一声,低头啜了口茶,漫不经心地问:“听说你最近常跟那些官家子弟一起玩耍,有人没钱买马,你还大包大揽的?我竟不知你几时这样大方起来”

    李冬瑞再度从小羊羔变成了刚出生的小猫咪,缩着脑袋小声说话:“那个小兄弟人很老实,因为没了父母,只能随叔叔婶婶一处过活,家里万事做不得主,又总叫叔伯兄弟欺负。那日我见那么多人一块儿出城玩,独他一个没马,别人还笑话他,因此我才送了他一匹……只是很寻常很寻常的马……我身上也没那么多银子……”

    李春熙冷哼:“不过是酒肉朋友,他肯收你的礼,就不见得真老实再说,你明知道那些人是什么性情,还跟他们玩,倒也好意思?不许再跟他们在一处鬼混”

    李冬瑞睁大了眼,但很快就在姐姐的睨视下缩了回去,乖乖应了是。

    文怡偷偷看了李太太一眼,见她只是笑mimi地嗑着瓜籽儿,并未干涉女儿教弟,深以为罕。

    不过没想到李家这个小表弟,虽生就一副坏人脸,却是个热心肠呢。文怡暗暗告诫自己,日后万不可以貌取人了。

    正说笑间,外间有人来报:“太太,小姐,少爷,顾小姐,顾侍郎的夫人遣了一位妈妈来,说是有人给顾小姐下了帖子,特来转送的。”

    文怡一听,便猜想是那几位将门千金的帖子到了,看向李太太,后者已命人请了来人进来。

    来的是蒋氏身边的古婆子。文怡知道她是蒋氏的亲信,没想到她会接下一个送信的差事,不由得有些吃惊。

    古婆子先向李太太母子三人见了礼,又转达了蒋氏的问候,说:“我们太太常说,从前不知道两家是亲戚,来往少了,委实失礼。从今以后,大家都在京城,还当多亲近亲近。因此太太特地命小的带了几样平阳特产来,都是刚从老家捎来的,请李太太尝个鲜。”

    李太太微笑着应了,态度淡淡地,仿佛压根儿就没把侍郎夫人的亲信放在眼里。

    古婆子见状讪讪地,只能硬着头皮对文怡道:“太太说,九小姐既遇上了失散多年的亲戚,就多住几日吧,只是别太麻烦人家。还有,今日沪国公府送了帖子来,是公府的两位小姐请九小姐去赴茶会,听说要在茶会上比较射艺,各家小姐凡是受邀的,都可带一两位同伴前去凑趣。太太说,九小姐又不会射艺,还当请一位懂行的姐妹同行才好,免得到时失了脸面。”说罢将帖子奉上,用颇有深意的目光看了文怡一眼。

    文怡不动声色地接过帖子,打开看了,果然如古婆子所说,阮孟馨做东,请当日在东阳侯府聚会时合得来的几位小姐前去玩耍,按照约定的那样,大家比较射艺,各人都可带同伴参加,至于这个同伴,身份并不受限制,而阮孟馨在帖子里就说,是“志趣相投”的才好。

    她瞥了古婆子一眼,心中冷笑一声。顾家几个小姐,包括蒋瑶在内,真正对射箭技艺有所涉猎的,只有文慧一个。若要寻姐妹同行,除了文慧,她还能找谁?大伯母又想为女儿图谋什么呢?

    可惜,这是她自从走出侍郎府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在等待的机会,怎会让她们如愿?长房一日不妥协,就休想她再让她们称心如意

    于是她便转向李春熙,笑道:“李姐姐,阮家两位小姐做东,请的大都是姐姐这般,武将人家出身的小姐,虽是玩笑,却也是真要比拼射艺呢你愿不愿意随我走一遭,替我壮壮胆?”

    李春熙一愣,冷淡的面容上已露出了几分意动。而古婆子的脸上,则不可抑制地露出了惊愕之色。

    (快要回去了……)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百六十五章 乘兴而归

    第一百六十五章 乘兴而归

    夜间,房里已点上了灯火。文怡缓缓翻看着李春熙借给她的一本淮城方志,忽然抬头看了秀竹一眼。

    自从吃完晚饭回来,秀竹已经这般欲言又止地看了她好几回了。

    文怡装作不知,只问:“赵嬷嬷已经回来了么?冬葵呢?”

    秀竹忙道:“是,嬷嬷方才回屋了,说是已经睡下,但奴婢才经过她屋子外头,还听到她与何嫂子在说话,想是高兴得恨了,还睡不着呢冬葵在外头给小姐整理明日要穿的衣裳。”

    文怡点了点头:“嬷嬷会觉得高兴也是常理,只是明儿表姑母就要遣人去寻那位千户太太了,嬷嬷少不得要跟着走一遭,万一到时候精神不济可不好。你去劝一句,若是她已经睡下了,就算了吧。”

    秀竹应了一声,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出去了,不一会儿回转来,道:“嬷嬷睡下了。”便站在那里,一脸纠结。

    文怡却只管看书,过了一会儿,冬葵进来禀报:“才听见李家的婆子们说,他家统领大人回来了,已经回了院子。李太太那里叫人来传话,说明儿早上再请小姐过去相见,今晚小姐就不必劳动了。”

    文怡点点头,如今已是夜深,虽是亲戚,又是长辈,见面也多有不便。不过这位表姑父这么晚才回家,看来公务也繁忙得紧呢。

    冬葵回头见秀竹傻愣在那里,便问:“你不做活,呆在这里做什么呢?”秀竹期期艾艾地,却只是时不时偷看文怡,捻着衣角不说话。

    文怡叹了口气,放下书本:“有话就说吧。”她其实已经猜到了几分。

    果然秀竹立时便道:“小姐,今儿古嬷嬷过来给您送来沪国公府的帖子,又捎了大太太的那番话,是想让您邀六小姐同去的吧?您若实在不喜欢,不依她们也就罢了,当着古嬷嬷的面请了李小姐,大太太会不会生气?您在京城虽认得两家亲戚,但侍郎府那头毕竟是本家,您搬出来倒也罢了,若是惹得她们动了怒……”她迟疑着,没把剩下的话说出口。

    文怡当初选中秀竹随行,就是看中她原是长房的家生子,虽然已经过户到六房,但在长房的亲朋人脉仍在,可以帮着打听消息。但事情总有两面,秀竹能帮她打听长房的消息,遇到与长房相关的事时,却也难免有些偏向长房。然而文怡却不以为意,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甚至还觉得这是件好事,若没人把她的消息传回侍郎府,她又如何能叫那些长辈们让步?

    于是她便笑道:“六姐姐先前已经惹恼了大伯祖母,大伯祖母不过是看在骨肉情份上,让她在家里养病罢了,绝不会让她出门做客的。大伯母最是疼女儿,这回想必也是为了让六姐姐散散心,才让古嬷嬷开这个口。但我若真的照做了,大伯祖母那边就该恼我了。大伯祖母是大伯祖的婆婆,我该先敬哪一个,你难道分不清?横竖是没用的,我何必还要费那个功夫?倒不如直接请李家姐姐同行。再说了,便是六姐姐真能出门,她向来是不喜沪国公府那两位小姐的,我何苦去惹她不痛快?”

    秀竹讪讪地缩了头,冬葵便冷笑道:“你这小蹄子,怪不得今日进了李府后,便一直不痛快,原来是惦记着侍郎府的富贵呢既如此,你就早些滚回去,小姐这里用不着你侍候”

    秀竹自知理亏,但她素来是个要强的,听了冬葵的话,又生出几分不服气来:“我不过是白提醒小姐一句,小姐觉得我的话有道理最好,若觉得我不过说了句废话,嫌我多嘴,那也是小姐的意思,用不着姐姐在这里夹枪带棒的我又不是姐姐的丫头”说罢一摔帘子出去了,把冬葵气了个倒仰。

    文怡见冬葵要追出去骂人,便笑着安抚她道:“没事,她有这个心思倒是好事呢。”

    冬葵大奇:“小姐这是何意?李家与侍郎府不同,规矩没那么严,我们在内宅做丫头的,只要跟这家里的人说一声,甚至可以从后门出去买些针头线脑呢若是秀竹生了异心,寻个机会向侍郎府报信,把小姐的事传回去,那可怎么得了?”

    文怡只是笑笑:“她又没做什么,你着什么急?”心里却道,她还恨不得秀竹这么做呢

    ****无话,次日一早起来,文怡梳洗过后,便去正院拜见了李太太与那位未曾谋面的表姑父。

    李副统领大人年约四十多岁,看起来比妻子的年纪大许多,身材十分魁梧,一脸络腮胡子,眼睛却是细长细长的,看上去英武之余,又略带了几分精明。文怡有些意外李冬瑞居然也不肖父,不过细看之后,发现这父子俩的下巴长得一模一样,鼻子嘴巴也有几分相象。

    李大人是个直爽性子,见了文怡乐呵呵地道:“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你姑母自从跟我进了京,就离了娘家人,平日里一个来往的亲戚都没有,除了偶尔有几个太太请她去做客,一天到晚的闲在家里闷死人了。你与她说说笑笑的,让她舒心些吧。”

    文怡应了,李太太却嗔怪地瞥了丈夫一眼:“虽是晚辈,也没有对客人说这种话的理儿,也不怕人笑话”李大人呵呵笑了几声,听得儿子在旁道:“孩儿也能给娘解闷的”便把脸一板,瞪着儿子道:“你少惹事,别让你母亲生气,就是我们家的造化了。再胡闹,我生撕了你”李冬瑞缩了脑袋,双眼不由得望向姐姐,李春熙便不动声色地道:“爹,快吃早饭吧,您该上差了。”李大人这才发现天色不早了,忙匆匆塞了几个大馒头下去,灌了大半杯热茶,便起身走人。李太太忙忙随他起身,一路替他整理身上的盔甲佩剑,嘴里嘱咐了好些话,然后一直送他出了大门,方才回转。

    文怡看在眼里,心里有些酸酸的。她记得小时候,父亲要出门,母亲也是这般唠叨个不停,又替他整理衣裳和随身携带的书本物件,只是那都已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