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魏延的种子三国 >

第186章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86章

小说: 魏延的种子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天教不同于佛教,佛教是释迦牟尼自己创立的,立自己为至高神,所谓佛陀诞生时,于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由创始人而成为至高神,这一点无法应用到通天教。

    通天教不同于基督教,基督教是耶稣创立的,后来的耶稣信徒把耶稣当做耶和华的儿子,搞三位一体,通天教这样的情况是祖先崇拜为主,没法搞三位一体。

    魏延只好沿用大食教的先知说,在《通天经》里隐晦地提及每逢动乱时代,天神伏羲总会从天界派遣一位仙人降临人间,这位仙人将拯救整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恢复太平。

    魏延了解国人的性格,不同于中东那边的人,中东那边的人民要穆罕…默德亲口告诉他们,而大汉子民是更相信一些似是而非含含糊糊的东西,特别是最为风行谶语的东汉,民众更相信一些预言似的东西,若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反倒他们会倍加质疑。

    当民众都在猜测这个人是不是魏延的时候,魏延的态度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越是这样神秘,民众越是认可魏延便是《通天经》里面的救世主。

    当魏延把《通天经》交给左慈、于吉两人,这两个天师展开一看,都深为叹服,特别是于吉,他回想自己写的那个别名《太平经》的《太平清领道》,跟这本《通天经》相比,真是不知所云,但想想张角利用那本《太平经》尚能发展出几百万信徒,这本《通天经》应该能够为通天教发展出更多信徒吧。

    通天经很多内容都取自之前的《道德经》、《太平经》,让左慈、于吉以及其他道人倍感亲切,但魏延在通天经里加了许多私货,最大的私货便是通过《通天经》告诉汉人要努力将天神的关怀洒向所有太阳照耀的地方,换句话就是告诉大汉民众,我们要做有侵略性的民族。

    魏延这点私货是从大食教(华夏古代对某个可怕教派的称呼)身上学到的,有信仰的军队就能打败没有信仰的军队,在强大信仰支持下,军队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历史上大食教的军队单兵作战能力非常低下,非常缺乏训练,但他们的教义非常强大,把一群乌合之众变得异常狂热、不畏牺牲甚至乐于牺牲,以此打败了一支又一支没信仰或弱信仰的军队,先后掏了摩尼教、犹太教、基督教、佛教、天竺教等宗教的老巢。

    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众多西天佛国一夜全成大食教的天下了,一切原生态文明和文化全被摧毁。

    中亚自古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也是各种文化会粹之地,各种宗教,各种教派,各种文化,各种文明,曾如百花争奇斗艳,而后来呢,全都变成大食教了。

    大食教的人说是他们的教义更强大,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实际上是那些大食教教徒烧毁寺院,赶走僧侣,销毁典籍,割裂历史的结果,其目的是叫人除了大食教的东西外,什么其他的全都看不到。在这个环境里,一切非大食教的异质文明都没有了,当地民众除了信仰大食教外还有什么选择?

    大食教的发展速度一直远超佛教和基督教,它极具侵略性的教义决定了它具有极大的扩散能力和占有性能,只要历史上曾被大食教统治过,一直到目前就基本上是大食教国家,同时,它还在慢慢的扩散,非洲的一些国家都在开始成为大食教国家,欧美国家信仰大食教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

    反观其他宗教佛教、道教等在大食教面前只能退守一方,基督教总的来说逐渐被侵蚀。

    再看看倭人的神道教,倭人的民族宗教神道教认为,世界都是天神赐给大和民族的,所以倭人从来没有停息过对外的侵略战争,而被神道扭曲了的佛教教义认为只要人死了都会成佛,这样就造就了一大堆不怕死的倭国武士,也造就了一大堆杀人不眨眼的倭国鬼子,就是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死了以后,也会成佛,而侵略战争也是符合倭国的利益,所以他也是民族英雄,所以被供奉在靖国…神社里。

    虽然在汉人的眼里,倭人这样的信仰是不对不好的,但作为天下最聪明、最勤劳的汉人,为什么就一定要谦让呢,为什么就一定要忍受呢,为什么就不能向周边那些撮尔小国大喊,我大汉要征服你们呢!

    指望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鼓动起民族的血性,鼓动起汉人扩大自己生存空间的战争,毕竟只能维持数十年,不能将这个精神头维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如何把大汉民族对外扩展的劲头维持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呢,就是学着大食教,建立一个强势的宗教。

    虽然热爱和平的汉人总看不起那些动不动发动战争的大食教,但必须要承认,在冷兵器时代,大汉民族若是能有那么强大的宗教信仰,以大汉民族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必将横扫整个亚洲乃至世界。

    在宗教里面,加入一些积极的东西,就能鼓动起整个民族积极起来。

    在创建通天教的过程中,魏延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最担心的是本民族对神灵的态度。

    想一想二十一世纪那些烧香拜佛看起来很诚心的善男信女们,看起来虔诚的不得了,实际上他们从心底深处是不信的,对待神灵的态度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见佛教寺庙就拜佛,看到道观就求仙,所谓急事来烧香,临时抱佛脚便是明证。

    魏延深入一想,便释然了,现在还只是东汉末年二世纪,不是科学昌隆人心不古的二十一世纪,也许二十一世纪的汉民族是彻底没有宗教信仰,什么都信却也什么都不信,但东汉末年的大汉民族并非如此。

    夏商周时代,宗教信仰十分盛行,帝王祭天,百姓祭祖,不亦乐乎,那时的华夏人还是百分之百的宗教信仰者。但由于华夏人搞不清楚,上帝、苍天是如何统治宇宙的,创始说十分苍白,因此造就了孔学的“远神论”。从孔子开始,就不随便讲怪、力、乱、神之事。孔子的学生请教他如何事鬼神和生死之事时,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既不是虔诚的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而是远神论。

    但儒教掌握思想领域只有两百多年,所谓的远神论只是活跃在上层世家士子,在中下层民众心理,还是有对神灵的膜拜,毕竟生老病死问题、鬼神问题都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特别是两汉时期灾祸不断、战乱不止、民众生死未卜,更需要精神上的信仰,这时道教兴起便是人们需要这种宗教,至于儒教跟后世的某主义一样都只能做人的政治信仰,无法做人的精神信仰。

    而道教不论从教义还是从组织方式,都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国教的宗教,若不是佛教以及其他宗教都是胡人传来被汉人排斥,恐怕道教早就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大汉非常需要一个完善的积极的宗教来填补人们精神世界的空白。

    再者,汉族的骨髓里一直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的宗教信仰,那就是祖宗崇拜,可以不拜任何神仙,却不能不祭祖。

    而且汉人最信天命,岁数越大,天命观的信仰就越深,就会越来越相信世间有神灵。

    魏延想通这一切,便不再担心什么,而是义无反顾地大力发展通天教。

第415章 【蔡琰倒追】

    虽然魏延明白宗教信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巨大推动力,但他不想让通天教重蹈佛教、道教、基督教的覆辙,不想让通天教过多地干涉政治,更不想让通天教凌驾在政治之上。

    所以,他严格限制通天教的活动范围,只准传教,不准干涉地方政务,更不准干涉军务。

    他严格限制教堂的规模,超级教堂内不准超过一百名教士,大教堂内不准超过四十名教士,教堂里不准超过十名,小教堂里只有一个,考虑到小教堂里只有一个教士忙不过来,容许教士的妻子或其他虔诚教徒以辅助教士的身份协助之。

    跟道教一样,虽然国家的所有法律法规都能约束到教士的活动,但这些教士却可以娶妻可以吃肉,没有其他宗教的不可理喻的忌讳。

    等通天教发展到一定程度,也等魏延的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魏延就准备在大汉境内全面取缔其他教派,只会在那些驯化的胡人内部保留佛教,保留那个以政治信仰为主的儒教,其他的宗教,特别是外来的宗教,全部予以打击,所有相关的建筑一律改为通天教的教堂。

    现在大汉的中心是义阳,义阳的中心是将军府,将军府左侧新近落成了一个巨大的白色石塔,塔基全部是用汉白玉铺就的,这白塔从东南西北四面来看都是一个笔直往上的梯子,梯子每一级分段镀金,镀金的表面形成了一段段金光闪闪的八卦图案,白塔顶部立着一杆旗帜,上面绘制着一个太极八卦图,神秘而和谐。

    那个白色巨塔便是举世闻名的通天塔,通天的梯子共有三百六十五级,每三十级一层,亦有十二层。

    通天塔同时又是大汉最大的通天教教堂,里面供奉了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特别是盘古、华胥、伏羲、女娲四大天神的雕像,都有六丈多高,通体镀金。

    阳光从通天塔的缝隙照耀进来,四大神像金光闪闪,耀眼无比,特别是他们的头顶,经常闪着耀眼的光圈,更加增强了他们的神圣感,除了魏延等少数知情人之外,所有教徒进入通天塔,看到四大神像,都不禁涌起跪倒膜拜的冲动。

    魏延参加了通天塔落成大典后,将所有后续事情都交给于吉、左慈打理,他准备从繁琐的教务中挣脱,回归到他熟悉的不必忽悠的军务中去。

    魏延回到将军府,滚鞍下马,准备牵着乌骓马进入府内。

    府门口走过一个人,将他拦住:“将军,别来无恙?!”

    声音略带沙哑,是非常好听的女中音,平淡的话语里带着浓重的幽怨。

    魏延定晴一看,原来是多日不见的蔡琰。

    自从开始陪着大儿子一起玩耍,陪着诸葛梦、樊雪、步练师三个老婆待产,魏延就沉浸在天伦之乐中,便是跟左慈、于吉两个大神棍一起创建通天教,魏延也是一忙完教务,就回来将军府,陪着老婆孩子玩耍。

    这个时候的他浑然把蔡琰忘记了。

    有两个多月没见到蔡琰,她大变样了,现在削瘦许多,下巴尖了,眼晴也因为脸蛋削瘦下来而显得大了一些,总体看来,虽然她瘦了,五官显得却更立体更精致了,清丽可人之余还显现出几分成熟的韵味,这是经历过感情磨难的女人共同流露出的气息。

    魏延不禁有几分恼恨自己的忘性,竟然把这么清丽可人的旷世才女抛诸脑后了。

    魏延很不好意思地讪笑道:“我最近比较忙,忙得焦头烂额,你最近怎么样?”

    蔡琰小脸一紧,勉强挤出委屈的笑容:“妾身在中央学堂女子学院做院长,学院里的事情,过了最忙碌的开始阶段了,现在都秩序井然,不需要我时时盯着,我现在有很多时间都是空闲无事,每天都寄情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里聊以***。”

    魏延从蔡琰嘴巴里听到***两个字,虽然他很明白蔡琰的本意,却也不免想歪了,看看蔡琰如此清丽脱俗,不觉暗叹道,这么美丽的女子只能***,当真是暴殄天物了,而暴殄天物的罪魁祸首便是自己这个整天瞎忙忙得没时间泡妞的蠢货。

    魏延一瞬间就有些鄙视自己了。

    蔡琰的话语里充满了幽怨之气,让魏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得淡淡一笑,并不答话。

    蔡琰见他一脸淡然的样子,也矜持着不说心事,她很快就想起自己这次过来凭借的一个幌子:“将军,妾身这次来,是想向你求一篇文章。”

    “什么文章?”魏延笑道:“师妹,你才高八斗,文采远胜自己,应该用不到求到自己头上吧。”

    “才高八斗?”蔡琰一头雾水,疑惑地问道:“师兄,此话何解?”

    魏延这才想起了,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现在曹植虽然出生了,却还没有名气,谢灵运还在数百年后出世。

    魏延脑筋急转,笑道:“天下才有一石,文姬你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蔡琰扑哧一笑道:“将军,你还记不记得是你首创了拍马屁的说法,你笑你那些下属不要拍马屁,你却对妾身拍起了马屁!”

    蔡琰小脸一紧,佯装愠怒:“将军,你这马屁拍到马腿上了,真正才高八斗的是我父亲。”

    魏延拱手笑道:“蔡中郎高才,值得这样的赞誉,不过文姬之高才,亦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蔡琰莞尔笑道:“将军,你的词,你的文,便是我父亲在世尚且做不出。将军,你之前给师范学院做的《师说》、给政治学院做的《马说》,我在《大汉旬报》上读过了,写得精辟入理,发人省醒,妾身希望将军你也能给我们女子学院作一篇类似的文章。”

    原来,魏延现在改良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开始兴办一个报纸,名为《大汉旬报》,主编正是王粲。

    魏延这才想起自己十几天前给师范学院做的《师说》、给政治学院做的《马说》:“王粲把这两篇文章放在大汉旬报了?这两篇文章词藻甚是简易,不成想还能入文姬的法眼。”

    蔡琰见魏延如此谦虚,笑眯眯地送了魏延一个俏媚的白眼,然后一直不差地把那个据魏延所说是他自己创作的《师说》背诵下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当背到最后面那一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蔡琰不禁击节赞赏道:“将军您不但开创新诗体…词,你还开创了文体新风,我们今后不用再老是写华而不实的赋了!”

    蔡琰继续念起《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蔡琰念完,又是一阵中肯却让魏延脸蛋发热的赞扬。

    魏延心里非常惭愧,难道他能告诉蔡琰这是唐宋八大家韩愈写的吗。

    他只能一脸神秘笑意,不置可否。

    蔡琰原本一直认为自己文才甚高,除了父亲蔡邕之外,她目无余子,连那个卫仲道和父亲的弟子阮在文采上都远不及她。

    她万万没想到魏延这个一直以寒门莽夫面目现世的男人一直不断地给她惊喜,让她认识到自己一直在重复前人的文赋,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文采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蔡琰望向魏延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之情,那股崇拜之情让魏延羞惭得无地自容。

    还好魏延已经修炼厚黑学多年,脸皮练得厚厚的,既然已经把韩愈等东汉后文化名人们的诗词歌赋剽窃并挂上自己的名字,就应该心安理得地接受人们对这些诗词的赞颂,特别是那个赞颂的人是一个美女。

    魏延扑哧一笑道:“只要文姬你不要嫌弃我的文章缺乏文采就好。”

    的的确确,跟汉朝时期流行的辞藻华丽的赋,韩愈的议论文未免有些文采不够。

    蔡琰莞尔一笑,轻轻摇摇头道:“看了将军您写的文章,妾身才意识到我们大汉流行的赋都是堆满了毫无意义的华美词藻,华而不实,简直是文字垃圾!”

    魏延原本以为蔡琰这次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